寶寶出牙期 該如何護理口腔

寶寶的出牙規律

每個寶寶出牙的時間都各不相同,存在很大差異。一般情況下,6月齡左右,第一顆乳牙開始萌出;到2歲半左右,20顆乳牙基本能長齊。

寶寶最先長出來的一般是下牙床的兩顆門牙,然後是上牙床的兩顆門牙。

通常情況,在孩子5~13歲之間,恆牙會全部替代乳牙。

有些孩子的乳牙長出來是直的,有些是歪的,但也會漸漸變直。

家長不用擔心寶寶牙縫空隙大的問題,牙縫大反而更容易清潔,而且乳牙有牙縫不代表恆牙也會有。

出牙晚是什麼原因

有家長髮現寶寶遲遲不長牙,擔心寶寶是不是發育遲緩或者缺鈣。

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牙晚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所致。

遺傳因素

發現寶寶出牙晚,新手爸媽如果心急可以問問家中老人,看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出牙晚。如果寶寶爸媽有一方出牙晚,那麼寶寶很可能就在這點上受到了影響。

營養因素

如果因為餵養不當導致寶寶營養不良,則可能出現一系列發育遲緩的問題,也不會單一體現在出牙晚。有家長常認為的“缺鈣導致出牙晚”,實際上並無直接關係。另外,媽媽如果在孕期營養攝入不足,也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生後出牙晚。

寶寶的長牙時間家長不要太糾結,4個月到12個月出第一顆牙齒都正常。如果1歲後還不長牙,可以帶去看牙科醫生。

甲狀腺功能減退

這類疾病,在嬰幼兒中比較少見,但它的確是引起寶寶出牙晚的一個原因。

甲減寶寶除了出牙晚,還可能會出現其他的遲緩情況,比如語言遲緩、走路滯後等,但體重卻可能有超重現象。家長需要結合寶寶的其他情況進行觀察,並及時就醫檢查,排查病因。

4招幫助寶寶緩解出牙期不適

寶寶出牙期的表現和不適通常包括:寶寶可能在第一顆牙長出來的前2個月就開始流口水;脾氣變得古怪,易怒、暴躁等(寶寶無法用語言表達不適感);牙齦腫脹;喜歡嚼、咬硬的東西。

緩解寶寶長牙期的不適感,有以下建議:

按摩牙齦

家長可以用乾淨的手指、沾溼的消毒紗布按摩寶寶的牙齦,對牙齦施加壓力以此來緩解寶寶的不適感。

尤其注意,哺乳前先按摩寶寶牙齦,讓寶寶舒服了再餵奶,以免引起咬乳頭的情況。如果寶寶咬著乳頭不肯放,可以輕輕撓撓寶寶的小嘴唇使其鬆開。

牙咬膠

買一個質地緊實的牙咬膠圈給寶寶放在嘴裡啃咬,同樣能緩解寶寶的不適感。還可以先把牙咬膠放在冰箱冷藏室裡,寶寶咬起來會更舒服。

保持清涼

冷毛巾或冰涼的牙咬膠會起到舒緩作用,但不要將牙咬膠冰凍後給寶寶,冰凍的牙咬膠過分寒冷,會對牙齦造成傷害。

如果寶寶已經開始吃輔食,還可以用涼的勺子給寶寶喂一些蘋果醬或酸奶類的冷的食物。

及時蘸幹口水

口水多是出牙期寶寶的必經之路,為防止口水刺激皮膚,家長隨時準備一條幹淨的毛巾輕柔地吸乾(不用溼巾擦口水)或柔軟的棉布蘸幹寶寶嘴邊的口水。

另外,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可以在下巴下面系一塊吸水性強的毛巾(口水巾)。

寶寶口腔清潔很重要

口腔清潔

牙醫建議在寶寶長牙前就要定期做口腔清潔,特別是每次吃奶以後,用紗布清潔口腔,輕輕擦拭寶寶的牙齦和牙床。

較容易一點的做法是,寶寶吃完輔食後,喝點溫的清水沖沖,也可以。

開始刷牙

從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後,家長要正式開始給寶寶刷牙。剛開始萌出1~2顆牙齒時,可能幾秒鐘就刷完。隨著寶寶牙齒萌出的增多,刷牙時間應在3分鐘左右。

為了口腔清潔,刷牙最好是每天早晚2次。特殊情況下也可以一天1次,但睡前刷牙不能少。

3歲以內的寶寶,幾乎不能獨立、有效刷牙,都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刷牙。

給寶寶刷牙時,可以讓寶寶平躺著,這樣有助於家長看清楚全部牙齒;家長也可以一隻手抱著寶寶,另一隻手給寶寶刷牙。

寶寶平時吃完奶後用清水漱口,逐漸幫寶寶戒斷夜奶習慣。刷牙後、睡覺前,除了可以喝水之外,不要再吃任何食物。

巴氏刷牙法

具體做法:牙刷和牙齒呈45°角,牙刷壓進牙齦溝,輕輕用力,震顫幾下,然後向下把殘渣都刷出來。

鑑於實際操作的難度性,家長可根據實際情況給寶寶刷牙,只要把寶寶的牙齒裡裡外外全部刷到就行。

牙科檢查

牙科協會和兒童牙科學會建議,在寶寶的第一顆牙長出來後,並不晚於一週歲前安排孩子進行第一次牙科檢查。

家長養成定期帶寶寶去看口腔醫生(最好半年一次),這樣可及時發現寶寶牙齒是否存在萌出異常;還可以給寶寶牙齒塗氟,防治蛀牙等。

來源:新民晚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74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寶出牙期 該如何護理口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