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抽筋怎麼回事?
有一種如針扎般的疼痛叫「抽筋」,尤其在半夜抽筋時往往能把人痛醒,別提多難受。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抽筋」的經歷,並且有大部分人認為「腿部抽筋就是缺鈣,經常腿抽筋需要補鈣」。
其實,這種補鈣的說法是很片面的。
引發「抽筋」的7個原因
導致腿抽筋的原因很多,除了缺鈣,還可能是因為寒冷、體弱、疲乏、血流不暢、出汗過多或者區域性壓迫等。
缺鈣
鈣離子在肌肉收縮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容易興奮而痙攣。
尤其是青少年生長髮育迅速,很容易缺鈣,因此就常發生腿部抽筋。
寒冷刺激
在寒冷的環境中鍛鍊,準備活動不充分,或者夏天游泳水溫較低,都容易引起腿抽筋。
還有在晚上睡覺沒蓋好被子,小腿肌肉受寒冷刺激,會痙攣得讓人疼醒。
睡姿不當
如長時間仰臥,使被子壓在腳面,或長時間俯臥,使腳面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於絕對放鬆狀態,引起肌肉「被動攣縮」。
疲勞過度
導致區域性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均可引起肌肉痙攣。
如走路或運動時間過長,使下肢過度疲勞或休息睡眠不足,都可使乳酸堆積;睡眠休息過多過長,血液迴圈減慢,使二氧化碳堆積等。
新陳代謝出問題
當運動時間長,且運動量大,出汗又多,又沒有及時補充鹽分時,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導致代謝廢物堆積。
肌肉區域性的血液迴圈不好,容易發生痙攣。
肌肉連續收縮過快
劇烈運動時,全身處於緊張狀態,腿部肌肉收縮過快,放鬆的時間太短,區域性代謝產物乳酸增多,肌肉的收縮與放鬆難以協調,從而引起小腿肌肉痙攣。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
患有心腦血管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者,當出現下肢痠痛、腿抽筋、行走不便等症狀時,應該想到是否有動脈硬化、狹窄或閉塞。
如何應對抽筋?
一般抽筋危害小,及時處理多數能即刻緩解。
但如果反覆發作,則建議去醫院檢查,排除血管、神經的器質性病變,以免延誤病情。
抽筋了怎麼辦?
「反其道而行之」——朝肌肉收縮的相反的方向用力,並持續 1~2 分鐘,即可收效。
比如,小腿肚抽筋,可坐下或靠牆,雙手扳腳尖使腳趾上翹,接著儘量伸直膝關節。
熱敷或輕度按摩,也能放鬆肌肉。
預防抽筋有技巧
補鈣
曬曬春日的太陽,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深色綠葉菜。
驅寒保暖
沒有下肢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的朋友,在睡前,可以用溫熱的水泡泡腳。初春,晚上還是會冷,把被子蓋暖和。
改善血供
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消除引起血管管腔直徑變小的因素,減輕體重。
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脂質代謝等藥物,同時需要積極防治可能加重腿部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適當按摩
每日對小腿肌肉進行按摩,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
規律鍛鍊
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和運動,改善血供,增強肌肉收縮能力。活動前注意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