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傳染病,春“捂”有訣竅

在經歷了一整個冬天的蟄伏後,隨著天氣回暖,萬物開始復甦和生長,自然界的生機勃勃也吸引著“貓冬”的人們,開啟一場共同的春遊。然而,春天是個乍暖還寒的季節,忽高忽低的氣溫、隨時颳起的大風、一同甦醒的病菌,讓傳染病在春季高發。春季傳染病要如何預防?怎樣才能在享受自然饋贈的同時保護好自己?

預防傳染病,春“捂”有訣竅

三大傳播途徑需注意

在春季高發的傳染病型別很多,主要分為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皮膚接觸傳染病三大類。

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結核病、麻疹、風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非典型肺炎等都屬於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傳播,直接或間接接觸也可能造成傳染,在人員聚集的場所,如商場、學校等容易中招。因此,需要做好防護措施,堅持戴口罩和個人消毒,並注意口罩的替換,口罩一旦變潮溼就會失去防護作用,同時儘量少去人多的地方,避免聚集。

消化道傳染病:肝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傷寒、副傷寒、霍亂、副霍亂、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症)、細菌性食物中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腸道病毒感染,以及各種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絛蟲病、蟯蟲病、薑片蟲病等,這些消化道傳染病在春季較為常見。

消化道傳染病主要透過口糞傳播,傳染病患者或病菌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是感染源,喝了被汙染的水、吃了不潔淨的食物、沒有做好手部消毒和餐具消毒等就有可能被傳染。所以,在農村、山區等衛生條件差的地區容易發生消化道傳染病。小心“病從口入”、做好消毒、從正規渠道購買食材、保證潔淨飲食是重要的預防手段。

皮膚接觸傳染病:人禽流感、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疥瘡、狂犬病、鼠疫、血吸蟲病等是春季常見的媒介傳染病(皮膚接觸傳染病)。媒介傳染病包括蟲媒傳染病,即以吸血節肢動物(昆蟲)為媒介的傳染病和動物媒介傳染病,即由野生動物或飼養動物作為疾病的傳染源而傳播的傳染病。

預防媒介傳染病需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澡、換衣、晾曬被褥,避免裸露皮膚或傷口直接接觸可能含有病原體的排洩物、汙染物品及“疫水”等。如果家中有患者,需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不要進行直接接觸,注意環境衛生,切斷傳播途徑。在飲食衛生方面,注意不吃生的或半熟的雞蛋、肉類等食品,不濫吃野味,不吃可能受到鼠類等動物汙染過的生冷食物,剩餘食物要冷藏或封蓋儲存,隔餐食物應充分加熱後再食用。

身體這些部位吹不得

俗話說“春捂秋凍”,為了防止在倒春寒的突襲下著涼,春季不能太快脫去冬衣。但春捂就只是這麼簡單嗎?具體怎麼捂才有利於健康?

中醫認為,春季為風邪主令。在春季,人體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而患病,其中也包括春季高發的傳染病。《黃帝內經》中講“風為百病之長”,風邪容易與其他外感病邪共同作用而致病,如冬天常見的風寒感冒、夏天易患的風熱感冒等,因此防風變得尤為重要。

頭面部:頭為“諸陽之會”,“五臟之血,六腑之氣,皆上注於頭”,所有手足陽經均會於頭面部,頭部穴位多達100餘個,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也是經絡氣血彙集最盛的地方。因此,在氣溫忽高忽低、風又大的冬春換季之時,必須做好頭面部的防風與保暖才能保證人體不受風寒的侵襲,如風大天冷時戴好帽子、避免頭髮沒吹乾就外出等。另外,戴好口罩不僅能夠切斷透過飛沫傳播的傳染源,還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對於花粉過敏的人群來說,還能有效地避免過敏性鼻炎的發作。

頸肩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注意頸肩部保暖,為了美麗早早就摘掉了圍巾、脫掉了毛衣,讓本就怕冷的頸肩部暴露在風中。頸部前有甲狀腺、咽喉,後有風池穴、風府穴、大椎穴,肩部有肩井穴、膏肓穴、天宗穴等,都是比較脆弱、怕風寒的地方,受風寒易患病,頸椎病、肩周炎春季易發,與頸肩部受風受涼有一定的關係。

除了做好保暖,頸肩部的穴位也對人體健康大有作用,如從小做眼保健操時常常按摩的風池穴,是人體內積蓄風邪之所,按摩能起到祛風散寒的作用,緩解風寒引起的頭痛等病症;再比如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與肩齊平的大椎穴被稱作“陽中之陽”,針灸、按摩、拔罐等作用於此能提升人體陽氣,起到抵禦風寒的作用。

軀幹:這就是大家普遍理解的“春捂”了,冬衣要慢慢地脫掉,為抵禦倒春寒的來襲,出門尤其是到戶外活動時,最好多帶一件能夠擋風的外套。但需要注意的是,春捂也不是一味地多穿,而是根據氣溫的升降、起風與否來做衣帽的增減,捂出汗則是過猶不及,也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

腳部:在中醫看來,常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腳部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腳部有豐富的經絡和穴位,與五臟六腑相關聯,對人體健康起著極大的作用。在春季仍需做好腳部的保暖,每晚睡前可用溫水泡腳,促進腳部的血液迴圈,按摩湧泉穴及腳面可通氣血。

多方面增強抵抗力

預防春季傳染病,老人、兒童、慢性病患者、亞健康狀態的年輕人等都是易患人群,都需格外注意,而增強抵抗力是繞不開的話題。到了春天,在飲食、起居、運動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該怎麼做才能讓身體更強健?

在飲食方面,可多吃些幫助人體順應春季生髮之氣的芽類食物,但要注意小心食物中毒和過敏問題。嚐鮮要謹慎,在春遊踏青時不要隨便吃野菜野果,往年有不少患者在“咬春”時吃香椿芽出現過敏症狀。

在起居和運動方面,《黃帝內經》中講“春三月”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比起冬天,開春之後可以稍晚一點睡覺,但不能熬夜,作息紊亂會降低人體抵抗力,規律生活是健康的基礎。在春季,可以早一點起床,五六點天亮了就可以起來到院子裡活動一下筋骨。春天萬物復甦、陽氣升發,晨練可以很好地幫助身體舒展,讓人體中的陽氣隨自然界一起升發,以達到增強體質、提升抗病能力的目的。

在情緒方面,需保持一個輕鬆、平穩、愉悅的狀態。從五行來看,春季屬木,肝亦屬木,春季容易肝火旺。中醫認為肝氣會影響情志,導致情緒波動大,在春季可多吃些綠色蔬菜,青色入肝經,有助於肝氣的暢達。多做一些戶外的有氧運動,欣賞自然美景,也能使人心情舒暢。

在居室環境方面,應注意室內多通風,可以減少春困的發生,讓人更加精神飽滿。但要將室溫保持在24攝氏度左右,小心著涼,在每天上午9點後、陽光正好的時候通風半小時為佳。

作者系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視覺中國供圖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74 字。

轉載請註明: 預防傳染病,春“捂”有訣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