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網導讀】大家都知道,奶是0-1歲寶寶攝入的主要營養,然而很多家長從寶寶一出生就不知道怎麼判斷他吃飽沒有。寶寶一哭,媽媽們就開始對自己的泌乳量不自信:哎呀,我的奶不夠了吧?而寶寶一笑,媽媽馬上又認為:他大概、也許、好像吃飽了吧,那為娘就放心了。
究竟該怎麼判斷0-1歲寶寶吃飽沒有?這個階段的寶寶每天應該需要多少奶呢?下面就給大家講解一下。
按需哺乳,學會判斷寶寶的飢餓訊號
毋庸置疑,母乳是最適合嬰兒的食品。母乳餵養不僅給寶寶的生長髮育提供最完美的營養,還可以保持母嬰的密切接觸,滿足寶寶的心理需求。
所以,無論對於多大的寶寶來說,我們最推薦的都是純母乳餵養。而對於0-6個月的寶寶來說,奶是他們唯一的營養來源,建議家長採取“按需餵養”的方式。
然而,母乳媽媽們都有過同樣的困惑:“親自喂寶寶時,我並不知道寶寶吃進去了多少呀?他到底飽了沒?”
在這裡,要提醒各位媽媽的是:“按需餵養”不是指隨時喂,也不是指只要寶寶哭鬧就喂,而是指寶寶餓的時候再喂。
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寶寶稍有不舒服媽媽就以餵奶方式來安慰,那麼久而久之,寶寶就會把吸母乳當成是一個精神慰藉。這不但違背了按需餵養的意義,還容易使寶寶因為營養過剩變成胖寶寶。可別覺得小孩子胖點兒沒事啊,肥胖兒童遠期的健康隱患很多呢。
那麼究竟怎麼判斷寶寶是真的需要吃奶了呢?來,看這裡!家長要掌握一些鑑別方法——
1、手指實驗法
寶寶哭鬧時,家長可以把彎曲的手指放在寶寶的嘴角碰一碰,如果寶寶把頭轉到手指這一側,且做出要吮吸乳頭的動作,那麼就說明寶寶可能真的餓了。如果寶寶並沒有做出吮吸動作,反而把頭扭開或左右搖晃,那就說明寶寶並非因為飢餓哭鬧,很可能是困了、需要換尿布或感覺無聊了,總之啥原因都有可能,但唯獨不可能是餓了。
2、觀察排便法
如果寶寶吃不飽或是進食不及時的話,那寶寶的大便可能會發綠且偏稀,這時可以適當給寶寶增加奶量或延長餵奶時間。而如果大便顏色和性狀都正常(通常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呈金黃色並偏稀、人工餵養的寶寶便便呈淡黃色或黃棕色,較為粘稠、混合餵養的寶寶便便呈膏狀的淺鵝黃色),那就說明寶寶吃得很飽,家長不用心驚膽戰啦!
3、寶寶的吃奶方式
如果寶寶大聲哭鬧,在吸吮媽媽乳頭時猛吸並且大口地吞嚥奶水,那就說明寶寶真是餓著了。但如果寶寶只是含著乳頭,吮吸不是特別用力,且容易被周遭的事物分散注意力,那說明寶寶不是特別餓,只是想尋求安慰。
當然,這3條判斷標準中的任何一條都不能當做唯一的金標準去衡量寶寶是否能吃飽,家長需要在綜合判斷的基礎上,再觀察寶寶近期生長趨勢是否符合生長曲線的弧度。
總而言之,按需餵養需要的是媽媽和全家人細心的觀察,理解寶寶的“語言”,瞭解寶寶真正的需求,而不要把“餓”和“難受、孤單、睏倦”等感覺混淆,更不要試圖用“餵奶”去撫慰孩子遇到的所有不愉快。
母乳不足了怎麼辦?首先,你得確定你真是母乳不足!
當寶寶一天天長大,很多媽媽都會從某一天開始懷疑自己母乳不足:哎呀,寶寶每次吃完乳房都乾乾癟癟的,一定是奶不夠吃了吧?
這種情況下,有的媽媽會想盡辦法追奶,有的媽媽會為了保證寶寶正常的營養攝入,新增一些配方粉,開始進行所謂的“混合餵養”。
在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嬰兒配方奶是不能純母乳餵養時的無奈選擇。固然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來源,不過必要情況下的混合餵養既能讓寶寶吃到母乳,又能保證他生長所需的總奶量。
但是,對於新手父母來說,怎樣判斷母乳夠不夠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判斷——
1、前3個月,寶寶的體重每天平均增長28克;在3~6個月大之間,體重每天增長14克左右。
2、在寶寶剛出生的第一個月,餵奶次數一天至少需要8~12次;滿月後,24小時內至少要喂7次。
3、不足滿月的寶寶,如果吃足夠的奶,大便會比較頻繁,而且顏色常常是介於芥末色和黃色之間,平均一天會尿溼6~8塊尿不溼,且尿液是無色的。
4、寶寶在吃奶後無哭鬧現象,並且能表現出滿足或欣慰感,偶爾還可能在進食後看著媽媽微笑。
如果寶寶滿足以上的情況,那麼家長就不用擔心了,母乳肯定足夠,可以繼續純母乳餵養。
很多媽媽都擔心自己的母乳不足,怕寶寶吃不飽從而影響其正常的生長髮育,其實大多數媽媽只要堅持讓寶寶多吸,母乳都是可以滿足寶寶生長需求的。
真的母乳不足,怎麼進行混合餵養?
按照上面的標準對照了?真的母乳不足?別灰心,既然母乳不夠,為了寶寶的營養,就不要盲目痴迷於純母乳餵養了,否則既會讓自己陷入很大的壓力中,又會讓寶寶頓頓吃不上飽飯,這怎麼能行呢?
混合餵養走起吧!
不過,這混合餵養也大有學問,怎麼混合?先餵母乳還是先喂配方粉?母乳吸出來喂還是親喂?
正確的方法是:混合餵養的寶寶每一頓奶都應該先吸吮媽媽的乳房,直到寶寶主動表示不吸了,並且可能會哭鬧起來,這就代表媽媽的母乳沒有了。這時,家長再給寶寶衝調一定量的配方粉。這樣做的好處是透過寶寶頻繁的吸吮刺激媽媽泌乳,在日復一日的刺激下,媽媽的奶量很有可能還能回升哦!
一開始,混合餵養時配方粉的量的確容易不好掌握,但是家長每次可以多衝調一些,如果寶寶幾次都沒有喝完,家長就可以透過觀察剩餘量,知道寶寶每次需要多少量,下次為寶寶衝調奶粉時心裡就有數了。反之,如果寶寶這次把奶全喝完了,還表現得意猶未盡,就說明衝調的奶粉有點少了,家長下次要為寶寶多衝些。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寶寶是在不斷成長的,媽媽的泌乳量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寶寶所需要的配方粉的量也在相應地變化,需要家長細心進行摸索。
配方粉一定要吃夠推薦量嗎?
對於配方粉餵養的寶寶來說,很多家長在給寶寶餵奶時都喜歡按配方奶粉說明書上的量給寶寶餵養。比如:說明書上讓寶寶這個階段吃100ml的奶,那家長就一定要給寶寶吃100ml,少1ml都不行,生怕寶寶因為吃的奶量不足而造成營養不良,從而影響生長髮育。
對於寶寶吃奶的量真的要求那麼嚴格麼?影響真的那麼大麼?
其實是不一定的。配方奶的包裝上推薦的使用量只是作為參考的平均值,不同的寶寶食量有大有小,就算是同一個寶寶,也會出現有時吃得多、有時吃的少的現象。如果寶寶的食量稍稍高於或低於推薦量,那也沒關係,通常10%-20%內的差距不會帶來大影響。所以,媽媽沒有必要特別嚴格地要求寶寶每次吃多少,寶寶自己吃飽了自然就不會再吃了。
說了這麼半天,到底每天應該攝入多少奶量?
很多家長都很糾結這個問題,其實只要做到按需哺乳,學會判斷寶寶飢餓和吃飽的訊號,不用太在意奶量,不同寶寶的吃奶量是不同的,就像咱們每個大人的飯量都不一樣,無需拿自家寶寶與別人家的寶寶作比較。
在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
對於0-6個月的寶寶,應該按需哺乳,每天母乳餵養不少於6-8次。
對於6-12個月的寶寶,新增輔食後每天攝入的奶量應不低於600ml,母乳餵養不少於4次。
判斷吃得夠不夠,生長曲線才是硬指標
與其說家長關心的是寶寶需要的奶量,還不如說大家關心的是寶寶吃多吃少會不會影響發育。其實,做這個判斷不要以“家長認為寶寶應該吃多少”為基礎,也不要跟周圍其他寶寶的食量相比,而是要觀察寶寶的成長髮育過程。
只要寶寶生長髮育過程在生長曲線的正常範圍內一直平緩地上升,那即使他一直比別人吃得少也沒關係。但是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短時間出現大的波動,或一直超出正常範圍,就要諮詢醫生了,看看是否需要調整他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