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是一個人外觀很重要的部分,每一個父母都特別關心孩子的身高,就算五官不是很突出,如果身高夠的話還是能加分不少。
雖然父母都很想孩子能長高,但目前我國矮小症的發病率仍然是高達了3%。所謂的矮小症就是指兒童身高低於同年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每年生長速度低於5釐米。
這樣的情況會導致孩子體格、智力發育遲緩,並且增加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機率。
據資料顯示,我國目前4~15歲的人矮小症發病有700萬人,然而就診率僅不到30萬人,說明很多人忽視了這個危害。
先來對照一下標準身高,看看你家孩子是否達標。如果沒有,一定要引起重視。
除了數值以外,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長高還有以下這些錯誤觀念。
一、父母高,孩子就一定高,父母矮則孩子一定矮
因為這樣的觀念很多父母就抱著”聽天由命“的態度,對孩子在身體發育期根本就不重視,其實這是錯誤的。身高的確是遺傳佔據了大部分,達到了70%,但還有30%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的。
只要在營養、運動、心理、環境上多多為孩子準備,那他可以突破父母的身高,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同父同母所生的同性別孩子都有身高不一樣的,這說明後天也很重要。
所以父母的高矮並不一定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具體身高,在成長期一定要給孩子補足營養,做好身高檢測哦!
二、孩子長得快現在高,將來也一定高
孩子比同齡人高是一件好事,不過一定要注意孩子是否算提前發育,如果孩子的骨齡比年齡要超前,那身高快速增長很可能就是性早熟的早期表現。
這種就是提前發育,會讓兒童期縮短,導致骨骼線提前閉合。也就是說等到時候其他孩子仍在生長之時,提前發育的孩子就會提前停止。
所以當孩子尚未到青春期身高卻突飛猛漲時,一定要關注孩子第二特徵的發育情況,判斷是否屬於性早熟。
三、孩子現在矮沒關係,“二十三竄一竄”
這種是傳統觀念,認為孩子是分為“早長”和“晚長”,“二十三竄一竄”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所謂的晚長就是跟上面的提前正好相反,把青春期延後了。
所以在別人青春期時孩子稍矮,等別人停止後才開始身高陡增,然而這種情況並不是很多,是否晚長還得讓專業醫生來判斷,而不是自己盲目等待,有可能等著等著孩子就不長了,那就會很難受。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體的骨骼線一般都在14、15歲漸漸閉合,如果閉合了就不會再長高,不管是提前或是延後發育,都要在骨骼線未閉合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我們作為家長需要做的是在孩子生長的期限盡可能的起一個輔助作用,這段時間其實並不長,不要因為一時的大意而讓孩子留下一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