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輝在讀小學四年級。有天晚上,他放學回家時眼圈紅紅的,爸爸趕緊追問發生了什麼事,但小輝搖頭說沒事。過了一會,小區保安找上門來,說有業主投訴小輝上電梯後把按鈕按了個遍,還被一個大人批評了,所以小輝眼圈才紅紅的。
爸爸知道後就教育了小輝,亂按電梯不僅會耽誤大家時間還會影響電梯的安全運作。小輝急忙認錯,並保證不再這樣做了。於是爸爸提議讓小輝寫一份道歉信貼到電梯裡,可愛面子的小輝死活不願意。爸爸又說:“爸爸沒有教育好你,我也有責任,咱倆一人一份”。
於是,電梯裡就多了兩份道歉信。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很多“熊孩子”犯錯被家長“收拾”,可不管家長怎麼教育都沒有效果。可是上面的這位父親教育孩子的方法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可和好評。
這位爸爸透過言傳身教,為大家帶來滿滿正能量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正確教育孩子的啟發。
1.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有些家長在明知道孩子有錯,還袒護孩子、為孩子開脫。孩子年紀小,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家長的袒護能讓孩子在以後發生類似的問題時一錯再錯。
所以,孩子犯錯後,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這是幫孩子改正錯誤的關鍵。家長也可以根據錯誤的大小或嚴重程度來選擇適當的懲罰方法,讓孩子更深刻的感受犯錯的後果,從而增加孩子的責任感。
2.家長應該時時提醒孩子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對自己要求孩子的事以身作則,並經常和孩子溝通,讓他們知道有哪些事不能做、做了的後果怎樣等。這樣會讓孩子心理上有個提醒,幫他們牴觸犯錯的衝動。
3.教育及時、懲罰得當
孩子犯錯後,家長的目的是讓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可如果家長懲罰的方式超過了孩子心理承受的範圍,就會引起孩子的牴觸心理,甚至孩子會有反抗的情緒,更甚者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態,這樣就不好了。所以懲罰要適當,更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惡語中傷和體罰孩子。
如果孩子在犯錯後能夠體驗到犯錯的後果,那他的記憶就會更深刻。
家長在教育和批評孩該注意的幾點:
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詳細具體的說明孩子犯錯的原因和後果
注意自己的用詞和語氣,不要嚇唬和威脅孩子
懲罰孩,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儘量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要隨時注意觀察孩子的身心感受
處罰後要安撫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自己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