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睡夠了,每次吃飽還是犯困?這3個因素在“起作用”
相信有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每一次吃飽飯後,都會覺得很睏乏,想要美美的睡上一覺,不眯上一小會兒也會很美。
特別是一些學生的表現比較突出。有的人認為這是因為吃過飯,小腸吸收了營養,很舒服就想。
吃飽就犯困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人體剛進食的食物先儲存在胃裡,經過胃的粗略加工,粉碎後才送到小腸部分,以利於小腸的吸收利用。
所以,吃完飯小腸就會吸收營養這種猜測是不成立的。人的身體為什麼要在飽餐一頓後才想睡覺,一般與三個因素有關。
1.腦缺血
人吃完東西后,胃腸需要加速蠕動來消化食物,身體血液在胃腸處相對集中,而腦部供血則會相對減少。腦部供氧不足,會產生疲勞感,所以想睡一覺。
特別是一些住校生,早晨起床後首先要晨練,然後是早讀,完成後再吃早飯。因為早飯前血液集中在四肢和腦部,飯後有集中和胃腸,加上早飯起得比較早,所以吃完早飯特別想要美美的眯上一下。
而且大部分成年人,早上都在辛苦地工作,而且在吃過午飯之後,特別想睡一覺。這段時間眯上一會,醒來之後精神更好。
2.血糖急劇升高
吃完食物後,人體吸收了大量的糖,血糖會迅速上升。這段時間人體為了維持血糖平衡,需要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保證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
胰島素抑制蛋白質分解,促進褪黑素的形成,使人入睡。因此,飯後想睡個安穩,說是吸收營養也不無道理。
一般來說,這種狀況下的睏倦會在半小時內恢復。因此,飯後更適合眯上一會兒,午休一般控制在30分鐘左右最合適,如果睡得太久,還會導致身體處於休眠狀態,對下午的工作不利。
3.神經興奮
進食時,食物的刺激會使人體的副交感神經相對亢奮,而興奮的副交感神經則有助於我們加強消化功能,吸收營養,補充能量。但同時它也會使我們的血壓下降,心跳減慢,體溫降低,呼吸變慢,從而也會感到昏昏欲睡。
進食時,身體下丘腦分泌的一類激素被抑制,當身體內的食慾素含量較低時,會感到昏昏欲睡,難以動彈;而食慾素含量高時,身體會變得清醒而活躍。
因此,當人體進食時,體內血糖升高,當血糖濃度過高時,會抑制食慾素的分泌,降低食慾素的含量,這樣我們就會感到想睡了。
怎樣避免飯後犯困的發生?
不要吃得太飽
一般而言,吃得越飽,餐後就越不想動,所以餐後更容易出現犯困現象。
因此,為了防止一頓飽飯就想睡覺,我們不能在吃飯時吃得太飽,更不能吃得撐得停下來。吃飯時要注意細嚼慢嚥,一般早飯可吃八九分飽,晚餐可吃七八分包。
注意保持飲食平衡
特別是要注意蔬菜類食品,應以應季新鮮蔬菜為主。與此同時,合理搭配一些肉食,控制米飯(包子、饅頭、麵條)的攝入量,最好少吃或不吃甜食。
飯後鍛鍊一下
吃完飯不要馬上睡覺,或者躺在沙發上。而且還需要適當的活動,如打檯球、散步等,等等比較休閒的運動。通常在30分鐘後,我們的身體機能才能恢復正常,不會感到睏倦。一定要避免吃完飯睡覺,或者躺著玩手機,或者讓你越玩越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