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財經報道,有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其中,3/4在晚上11點以後入睡,1/3要熬到凌晨1點以後入睡,而在睡眠時長低於6小時的青少年兒童中,13歲到17歲的孩子佔比高達89.5%。
今年上半年,疫情導致的長時間居家,更加劇了這一狀況。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人睡眠時間多了,但人們的睡眠時間整體延遲了2到3小時,對睡眠問題的搜尋量也增長了43%。此外今年上半年,與睡眠相關的保健品銷售也增長明顯。
資料顯示,今年1到9月份,褪黑素的銷量同比增長了57%。有資料顯示,預計今年,中國睡眠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多億元,2030年將突破萬億元。
專家建議:不要擅自服用褪黑素
褪黑素,又稱褪黑激素、美拉酮寧、抑黑素、松果腺素,是由哺乳動物和人類的松果體產生的一種胺類激素,能夠使一種產生黑色素的細胞發亮,因而命名為褪黑素。
通俗說,褪黑素是一種能讓人皮膚變白、延緩衰老的起美容作用的激素藥物,因為它有著對改善睡眠有促進作用,早期被視為治療失眠諸多藥物的一種。
“褪黑素確實能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但其副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睡眠心理中心主任高東教授解釋,褪黑素長期大劑量服用,會造成低體溫、釋放過多泌乳激素導致不孕,還有降低男性生理慾望的副作用。
相比現代新型治療失眠藥物,全球範圍的醫院對褪黑素的使用是慎用模式,醫療指南上不推薦它作為失眠的用藥,因此老百姓購買到的褪黑素並非是真正的治療性藥物,只是保健品,其治療作用是極其有限的,而且長期大量使用有潛在的身體危害。
對於失眠患者,高東教授不建議擅自服用褪黑素改善睡眠,應及時就醫,找到觸發失眠的原因,對症下藥。
如何判斷是否“失眠”?有3條標準可初步判斷
根據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制定的《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對失眠的定義是指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並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其診斷標準之一就是:入睡困難,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
醫學認為,睡眠障礙包括了“睡不著、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類90餘種睡眠疾病,嚴重地影響人們的健康水平、生產安全和生活質量。醫生建議,可以透過3條標準來初步判斷睡眠是否理想:
1)睡眠的時機: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晚上10點睡覺是最好的;
2)睡眠的時長:滿足成年人生理需要的睡眠時長為7~8個小時;
3)睡醒後的感受:醒來後感覺神清氣爽,那就證明睡好了。
“睡眠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恢復、清除代謝的廢物、提高免疫力和儲存記憶等。可以說,腦高階功能的活動,都依賴於良好的睡眠。”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黃志力表示,睡眠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即生長髮育的需要。80%的生長激素都是在睡眠階段釋放的,睡眠是生命所必需的。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的時間將會不斷縮短。
如何提高睡眠質量?醫生建議白天適當運動、曬太陽有助於睡眠;睡前一小時儘量不要再使用電子產品,可以選擇聽音樂、看書來替代刷手機,此外,有睡眠障礙的人群要少喝茶和咖啡,晚餐不要吃得太油膩。
這樣飲食,睡得香
對於失眠,中醫稱為不寐,病因主要是情志失調、飲食不節、久病體虛和勞逸失調。病位在心,與肝、脾、腎密切相關,主要病機是陽盛陰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李思珏主管護師分享了以下飲食指導和食療膳方:
飲食指導
1、宜選擇安神定志的食物,如酸棗仁、柏子仁、靈芝、雞蛋等;
2、對症進食:心脾兩虛者,宜進食平補氣血的食物,如糯米、大棗等;心腎不交者,宜進食滋補類食物,如龜肉、鱉肉、白木耳等;
3、以清淡滋補飲食為主,如進食高蛋白質、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4、晚餐不應過飽、過飢,以免影響睡眠;
5、睡前不飲酒、茶及咖啡等興奮性飲料。
食療膳方
1)遠志蓮粉粥
原料:遠志15克、蓮子30克、梗米50克;
製作:先將遠志泡去心皮,然後烙干與蓮子同研為粉,再將粳米煮粥,半熟加入遠志與蓮子粉,粥熟即可;
食用:1次頓服,可常用;
功效:補中益氣,定志安神,適用於各類失眠症者。
2)山藥枸杞燉豬腦
原料:豬腦1只、淮山藥30克、枸杞10克;
製作:取豬腦洗淨,和準山藥、枸杞一同加適量清水煨燉至熟即可;
食用:1日分2次服用;
功效:鍵脾補腎,養心安神,適用於各型別失眠者。
3)酸棗仁粥
原料:酸棗仁50克、粳米100克;
製作:將酸棗仁搗碎濃煎取汁,另用梗米煮粥,半熟時加入酸棗仁湯同煮,粥成即可;
食用:趁溫服食,淡食、加糖均可;
功效:滋養心脾,補益肝膽,適用於失眠多夢者。
4)桂圓醩
原料:桂圓肉200克、高度白酒400毫升;
製作:洗淨桂圓肉放在細口瓶內,放入白酒,密封瓶口。每日振搖1次,半月後飲用;
食用: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
功效:溫補心脾,養血安神,適用於虛勞衰弱、失眠、健忘、驚悸者等。
編輯|任君飛 阿芒責編|張秀麗
綜合來源 |廣東護理學會 央視財經 北京晚報等
宣告 |配圖源於網路,僅作公益宣傳,侵刪
廣東衛生線上全媒體團隊出品
3億人存睡眠障礙【來源:廣東衛生線上】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