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說話,他們的表達方式除了大哭就是大叫,這種“無理取鬧”的表達方式,讓一些新手爸媽十分疲憊。
他們厭煩了,每次寶寶一哭,就要抱起鬨的狀態。這時候,一位育兒“專家”說:“寶寶,哭了之後不用抱,他們會自己停止哭泣的。”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寶寶哭了之後,真的不用我們抱起來哄?
小時前陣子剛幾個月剛剛生了寶寶,別看寶寶不大一個,但是嗓門可是相當嘹亮,每次只要寶寶哭,小時就需要放下手頭的事情,去哄寶寶。
白天還好,但寶寶晚上也同樣會嚎啕大哭,剛開始小時覺得是寶寶尿了或者餓了,但是經過幾次小時發現,並不是這樣的。
寶寶剛吃完奶,也沒有排洩,難道是單純的睡不著?有一次寶媽發現,寶寶自己哭著哭著也能睡著,這讓她驚喜不已,她覺得以後再也不用把孩子抱起來,哄睡覺了。
她把這個事情分享到寶媽群裡,沒想到卻遭到很多寶媽的“反駁”,她們告訴小時,寶寶哭了之後必須抱起來,不然將對寶寶的心理產生嚴重的創傷。
提出“哭聲免疫法”的美國專家叫約翰·華生,他認為孩子哭了之後,不能馬上去抱他們,這樣會讓他們養成依賴父母的壞習慣。
但就是這樣的“科學”方法,卻讓他幾個孩子,都走上悲劇的人生。華生的大兒子,因為童年受到了情感創傷,在30多歲的時候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
華生的另外幾個孩子也同樣,在童年情感受創,其中一個女兒更是常年酗酒,多次自殺。
其實華生的說法,在現在看來完全站不住腳。美國聖母大家研究發現,經常在寶寶嬰兒時期,擁抱和愛撫他們,並不會讓他們喪失獨立性。
相反,在嬰兒和幼兒時期,經常被父母愛撫和擁抱的孩子,心理會更加健康,長大後情商也會很高,也更容易成為“社交達人”。
在1歲前,正的嬰兒形成“安全感”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寶寶並不需要什麼“堅強”,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擁抱”。
有研究發現,當嬰兒被母親擁抱或愛撫時,他們的體內會釋放出一種“荷爾蒙”,這類荷爾蒙會刺激寶寶大腦的發育,增強寶寶情緒調節的能力。
在寶寶6個月後,他們陸續進入“認生期”,這個階段的寶寶會變得更“黏人”,家長一定不要表現出不耐煩,解決分離焦慮的最好方法,就是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1)辨別資訊真假
育兒方法有很多,一些真的是來自於育兒專家,另一些則是出自“民間專家”,我們應該對所有資訊都抱有“質疑”態度,不要什麼都馬上用在孩子身上。
2)多和其他寶媽交流
如果你拿不準,網上說的是真是假,可以多問一些有經驗的寶媽們,總會有寶媽遇到過同樣的情況,多交流、多學習,有些育兒感受,是我們在書上看不到的。
3)不能照搬照抄,為娃“私人訂製”
我們在網上或書籍上看見的育兒方法,只能用來做一個參考,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我們多總結,為寶寶“私人訂製”一套育兒經。
糖果媽媽今日話題:寶寶哭了之後,你是如何做的?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