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我和孩子他媽都挺高,孩子不可能矮,一定會長高”
影響兒童身高生長的因素主要有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遺傳因素與父母及家族、種族的基因相關。
雖然身高與遺傳關係密切,但環境因素同樣發揮重要作用。環境因素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營養、飲食、運動、睡眠、生活習慣等。因此,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就能把握好環境因素,促進孩子身高生長。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營養均衡,保證肉類、蛋類、奶類的均衡攝入;
2.充足睡眠,規律睡眠、不要晚睡;
3.適當運動,保證體力活動及體育鍛煉。
誤區二:“孩子還沒發育呢,不著急長個”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有出現變聲或月經,才代表開始發育。其實變聲與月經是進入青春期發育後期的標誌,此時骨骼生長區(骨骺)已經接近閉合,身高生長也進入停長倒計時。這時才關注身高生長就已經遲了。
家長應該定期測量孩子的身高、體重,記錄生長曲線,一旦發現孩子偏離正常標準,就應及時就醫。
誤區三:“我的孩子是長得晚,不用著急”
真正的晚發育是指骨齡落後於年齡2歲以上,且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正常。如果孩子身高比同齡孩子矮小,家長不應抱有“晚長”的態度,應當帶孩子就醫,由醫生來診斷孩子是否為晚發育,及時對症治療,才能避免孩子錯過身高生長的時機。
誤區四:“只要孩子吃的好,加強營養就可以了”
家長總以為孩子長不高是因為不喜歡吃飯,挑食,不愛運動。所以只要補充上營養,孩子就能長得高。其實,3歲以後調控孩子生長的關鍵因素不再是營養,而是生長激素。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就應提高警惕,及時帶孩子就醫,查一查是不是生長激素有問題。
1.孩子屬於偏矮或矮小範圍(班裡座位第一排);
2.發現孩子比同齡孩子矮半頭,生長速度<5cm/年;
3.發現孩子比同齡孩子高半頭,生長速度>7cm/年(警惕早發育、性早熟);
4.父母身高較高,孩子身高比不上同齡孩子的身高,或父母身高不高,但孩子身高卻明顯高於同齡孩子。
區婦幼保健院兒童發育門診時間:每週六全天
蔣式飛 兒保科主任醫師
寧波大學臨床醫學本科畢業,從事兒童保健工作二十多年,擅長兒童體格發育落後,行為偏異、兒童矮小症、性早熟等生長髮育問題相關診治。
宋米波 兒保科主治醫師
畢業於溫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從事兒童保健工作二十餘年,曾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進修學習兒童生長髮育相關疾病的診治。擅長兒童矮小症、性早熟等生長髮育問題相關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