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認為,在智力測驗上IQ值在140(後來被改成130)以上的兒童,被稱為腦力超常兒童。
據說達芬奇的智商有230,牛頓的智商有190,愛因斯坦的智商160,比爾蓋茨的智商能達到140多。這些可以說是腦力界響噹噹的人物,但有趣的是這些我們眼中的天才人物,小時候都有一些壞習慣、小毛病,比如愛因斯坦居然很健忘!
愛因斯坦的理由是自己的腦容量有限,為了更好的思考問題,會選擇性遺忘一些不必要的事情。錢鍾書先生精通12國語言,擁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但生活中卻不會用筷子,吃飯要用手抓,還分不清左右腳,生活上全靠楊絳照顧,沒事兒還喜歡惡作劇。
其實縱觀天才身上都有一些壞習慣、小毛病,而一些行為的背後卻可能是腦力超常的證明。有研究證明,腦力超常的孩子,大多有這3個壞習慣,家長別太乾涉!
一、喜歡拆家和“探險”
有一些孩子在父母嘴裡就是“不好帶”、“太讓人操心”的娃,這種孩子每天最愛做到就是拆家,只要手能抓到的東西,終究是難逃被拆的命運。大一點以後,不在家待著了,就喜歡出去探險,什麼登高爬梯、鑽山洞都是這些孩子的最愛,真是給家長帶來了很多困擾。
但實際上經常拆家、喜歡探險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多新鮮的外部刺激,從而促進大腦神經突觸的增長,尤其在6歲以前,而突觸的數量越高,孩子的智力也越高。所以這看似是壞習慣,其實是孩子在悄悄變聰明,而且這類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更強。
珍妮·古道爾,四歲的時候為了研究母雞是怎麼生雞蛋的,鑽進雞舍待了4個小時,出來天都黑了,雖然她的母親很擔心她的“探險”行為,但依然給予支援。最終她成了享譽全球的動物行為學家。22歲就登上《自然》雜誌科學人物榜首的中國少年曹原,小時就是拆家能手,有一次為了提取硝酸銀,把媽媽的手鐲都熔了!
二、喜歡質疑和爭辯
有一些孩子似乎天生長了一張質疑臉,你給他講故事說天是藍色的,他就會質疑到那天空就不能是粉紅色的嗎,每次你跟他說一個問題還喜歡跟你爭辯一番。很多孩子3歲以後就很難說服了,很多家長認為這是頂嘴是壞習慣,其實這是孩子思維敏捷的證據。
知心姐姐盧勤,也是教育專家,曾經就指出超常兒童的特點就是擁有好奇心、創造力、超強記憶力和思維敏捷。這讓我想到了之前參加《最強大腦》,以1分44秒成績在斐波那契臉譜遊戲中取得第一名的清華姚班張洗月。
要知道有這樣一種說法清華一半的人才在姚班,每年只招50人,可見都是腦力超群的孩子。張洗月就是其中之一,而張洗月在5歲時跟媽媽的一場爭辯(看下圖),已經表現出她思維的敏捷度。所以如果你家孩子喜歡質疑和爭辯,他可能是個腦力超常兒童。
三、不喜歡跟同齡人玩,沒事就發呆
還有一些孩子不喜歡跟同齡人玩,個人也比較孤僻。最喜歡做的事兒,就是沒事兒發呆。這讓很多家長都不理解,自己怎麼養出個這樣的孩子,但別太在意,很可能他是一個思考者。要知道牛頓、愛因斯坦小時候都是孤獨男孩,不喜歡跟同齡人玩,
不止如此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也是如此,朋友少,性格又孤僻。但他們卻有共同點就是喜歡思考,比爾蓋茨小時候待在家,除了上廁所、吃飯幾乎不出屋,家人問他在做什麼,他就回答我在思考。這與愛因斯坦小時候一樣,喜歡自己帶著做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