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階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記得小時候,父母為了讓我們聽話,總會編造各種謊言來騙人,比如你是垃圾堆裡撿來的、充話費送的;吃太多的糖,牙齒會掉光光、吃一根油條和兩個雞蛋能考一百分;屋裡打傘長不高、手指月亮會被割耳朵、親嘴會生小孩、晚上哭鬧會被大灰狼叼走、壓歲錢先幫你收著等等,長大後才知道,我們完全是被“謊言”喂大的。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父母之所以樂此不疲地撒謊,是希望藉助這些莫須有的話來培養一個“聽話”的娃,然而善意的謊言可能會幫孩子保留一份純真和內心的期許,比如聖誕老人會送禮物,但是歪曲事實的話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撒謊,其實,可能是父母在背後做了“壞榜樣”。
說謊是人類的天性之一,據調查,在4歲的孩子中,約有90%學會了說謊,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說謊率越來越高。
對於年齡尚小、缺少認知能力和思維意識的2~3歲寶寶而言,說謊只是無意識的行為,他們說樹葉會飛、白雲像棉花糖等都是想象的畫面,他們無法分清現實和想象,正如有的孩子可能會出現時間記憶錯亂,中午明明吃的米飯,非說是吃了麵條。
這個階段孩子說謊是因為想象力豐富,家長不必過於在意和過分壓制,這樣可能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要確保幻想不會威脅人身安全,就比如相信聖誕老人會送禮物,但不要相信自己能像動畫片裡的小人物一樣,可以拿著雨傘從高處跳下等危險性的動作。
而3歲以上的孩子逐漸具備自我意識和理解能力,他們說謊可能是為了逃避懲罰,比如有的孩子弄壞了玩具,家長上來就是一頓罵,孩子害怕責罵就會撒謊,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也是撒謊的常見原因。
如果孩子說謊被教育後依舊不改,或者是習慣性說謊,可能是父母總是對孩子說謊,以至於孩子撒謊時理直氣壯,甚至對此不以為然,尤其是如下兩種行為。
★向孩子輕易許諾
在諸多孩子的記憶裡,父母都會用某個不錯的條件去哄孩子做某事,可是孩子做到了,父母卻失信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父母失去信任感,也會變得愛撒謊。
有的家長答應孩子考滿分就帶娃去遊樂園,可是最後又因為天氣、工作忙等各種理由推脫反悔,沒有信守承諾對孩子來說就是說謊,父母的話根本不可信,以至於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無法信守承諾。
★家長不要帶頭說謊
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以身作則,父母要親自示範和引導,想要讓孩子誠實守信,家長就必須做好榜樣,不要輕易答應孩子,而答應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要落實到實處。
據一項調查顯示,小時候被父母多次誆騙的孩子,長大後撒謊的可能性往往更大。哪怕是家長眼中看起來無關緊要的謊言,都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認識和行為,家長用撒謊的方式來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的手段,被稱為“撒謊式育兒”。
就好比孩子哭鬧著非要做某件事,家長就會以“你再不聽話,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走”“你不好好好吃飯,醫生要給你打針”等等,用謊言去“嚇唬”孩子的效果往往立竿見影,可是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
尤其是某些家長覺得三言兩語哄騙以下,孩子就乖乖就範了,完全沒必要大費口舌去講道理,但是長期如此只會刻意地誤導孩子,並且,當家長的謊言被孩子戳破後,對家長的信任度也會隨之降低,並且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不誠實。
為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減少對孩子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和謊言,只有引導孩子誠實守信、明辨是非,才能教育出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