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到來,不少市民已經計劃好了要和親朋好友一起到戶外遊玩。但野外蚊蟲甚多,被叮咬後可能引起嚴重後果,甚至引發生命危險,比如恙蟲病,我市每年都有接診恙蟲病患者。醫生提醒,市民到戶外遊玩,還需多加防範。
文/記者 匡惟
通訊員 張舒姍 王一軍
漫畫/小牛
案例
出現呼吸迴圈衰竭 元兇竟是小小恙蟎
去年6月,反覆發熱的50歲李女士,因為出現呼吸迴圈衰竭,被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部收治進了急診重症監護室搶救。明明平日體檢各項檢查結果都很正常,為何會突然患上如此嚴重的疾病?李女士自己也搞不明白。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部副主任劉慧恆在為患者體檢時,發現其臀部有一個明顯的焦痂,隨即詢問患者是否有戶外活動的歷史。經過回憶,李女士想起前不久和家人一同到戶外遊玩。“很可能就是那個時候被恙蟎叮咬了。”她說。
一名老人反覆高燒不退,輾轉於多個診所,醫生考慮是感冒,為老人開具多種抗菌素,反覆治療無效,後來到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疾病預防控制科感染病區就診。檢查發現其肝腎功能嚴重受損,白細胞、血小板顯著下降。科主任閔峰仔細詢問病史發現,老人家經常去植物園溜達,隨後仔細查體,發現患者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患者肛周有一焦痂潰瘍面,予以針對性的抗立克次體治療,體溫兩天就恢復正常,肝腎功能和血常規一週後恢復正常出院。
症狀
身上有明顯的焦痂 是恙蟲病典型體徵
閔峰說,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是由恙蟲病東方體(恙蟲病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患者多數都是在野外的草地、山地等被攜帶有恙蟲病東方體的恙蟎幼蟲叮咬,導致感染。“恙蟲病患者每年都有,我們醫院大約每年接診30到50例。”
劉慧恆也表示,醫院幾乎每年都要接診恙蟲病患者,單去年6月便接診了4例。劉慧恆說,像近日這般連日下雨導致天氣潮溼,更容易造成恙蟎擴散,如果去了草地或者是野外,很容易被恙蟎的幼蟲叮咬。
“被恙蟎叮咬的區域性皮膚一開始會出現充血、水腫,之後就會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焦痂,像被菸頭燙傷後的創口。明顯的焦痂,就是恙蟲病很典型的體徵。”劉慧恆說。
會出現突然發燒 伴有寒戰及四肢痠痛
閔峰介紹,一般來說,恙蟲病會有4天到21天的潛伏期,多數人潛伏期在10天到14天,隨後突然發燒。“恙蟲病”起病急,體溫在1-2天內升至39℃-41℃,並且持續1-3周。同時,患者還可能伴隨寒戰、頭痛、四肢痠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最重要的是,患者被叮咬的皮膚會先出現紅色丘疹,隨後才逐漸慢慢變成黑色或褐色的痂,焦痂附近的淋巴結往往也會腫痛。
劉慧恆說,恙蟎叮咬的地方通常是腋下、陰毛下、大腿根部、臀部和女性乳房等易出汗的私密位置。“它們會透過衣服領口、褲腳等地方爬到皮膚上,潮溼、氣味較重、被壓迫的地方是它們最愛覓食的地方。”閔峰解釋。
提醒
不明原因發燒及時就醫
延誤或造成多器官衰竭
閔峰說,恙蟎體積較小,被恙蟎咬後不癢也不痛,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依靠肉眼發現。且被恙蟲叮咬後的症狀容易與感冒等其他疾病混淆,很可能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因此,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一定要檢查身體是否有被蟲咬的傷口,並及時到醫院檢查就診,如果延誤治療,極有可能造成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要避免在草地上坐臥
戶外遊玩束緊褲腳口
“恙蟲病雖然很可怕,但細心觀察也較容易辨認。”劉慧恆介紹,出現反覆發熱,且在皮膚髮現焦痂,一定要立即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並向醫生說明被咬傷的位置,有些傷口在私密位置,普通就診很難及時發現。市面上常見的抗生素均無法有效治療恙蟲病,在家自用藥很可能耽誤病情,另外,出現焦痂千萬不要撓,以免引起嚴重的繼發感染。
如何預防恙蟲病?閔峰提醒,恙蟲流行季避免在草地上坐、臥、晾曬衣被。在野外活動時,應束緊衣領、袖口、褲腳口,防止被恙蟎叮咬。
連結
其他蟲類叮咬
同樣不能忽視
除了恙蟎,還有蜱蟲、隱翅蟲、蜈蚣等也會對人體帶來傷害,要小心提防這些蟲類的叮咬。
蜱蟲 蜱蟲會將自己的頭埋在人體的皮膚內吸血,同時分泌有害物質。若不及時取出,輕者引發皮膚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應對方法:一旦發現身上有蜱蟲,不要硬拽,因為蜱蟲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體內。應用酒精塗抹蜱蟲,然後用鑷子取出。如果沒有安全取出,應立即就醫。儘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應穿長袖衣服,紮緊褲腿。
隱翅蟲 被咬後會出現皮損為條狀、片狀水腫型紅斑,其上有密集丘疹、水皰及小膿包,附近淋巴結常腫大。
應對方法:避免接觸,如遇蟲落在皮膚上,不要在皮膚上拍死它,而應把它彈走。夜間應關好紗窗,睡眠時放下蚊帳,以免毒蟲進入。如被咬,應內服抗組胺藥,外塗解毒搽劑或外用糖皮質激素,有繼發感染者用抗感染藥。
(據人民日報)
作者:匡惟
來源:廈門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