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酸湯子”,這5種身邊常見的食物,也會引起米酵菌酸中毒
近日,黑龍江衛健委釋出“雞東中毒事件”中毒原因,在製作酸湯子的玉米麵中檢出了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引起這一悲劇的“罪魁禍首”並不是當初認定的黃麴黴素,而是很多人都比較陌生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是由椰毒假單胞菌屬酵米麵亞種產生的一種可以引起嚴重食物中毒的毒素。
且這種毒素有一個可怕的地方,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在120℃的極端環境下還能生存1小時。誤食後輕者噁心、嘔吐、腹瀉,嚴重者嘔血、意識不清、休克死亡,目前,對米酵菌酸尚無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達40%一100%。
不要以為這種“陌生”的米酵菌酸離我們很遠,其實就隱藏在我們身邊常見的食物中,椰毒假單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其產生的亞種歷年來都有中毒事件的發生,如吃粿條、河粉中毒的,食用被汙染黑木耳中毒的,食用吊漿粑中毒的,是一個很多發的病菌。
米酵菌酸喜歡汙染含糖、含脂和發酵的食品,尤其是穀類、薯類製作的發酵食品,極其微量的依附在很多食材上,平時處於“休眠”狀態,但如果儲存不當或者時間過長,這類細菌就會大量繁殖,食用後引起中毒。
1、臭碴子、酸湯子、吊漿粑、發酵工藝的湯圓等發酵面米食品風險性很大。
2、不新鮮的粿條、溼河粉、溼米粉、腸粉等,超過48小時就不要食用了。
3、長時間泡發的銀耳、黑木耳等,本身並不產生米酵菌酸毒素,但泡發環境很容易受到汙染,要現泡現吃,泡發超過24小時的儘量不要食用。
4、自制的酒類,自制的酒類,要遵循合格的生產工藝,避免雜菌汙染,出現酸味,大量泡沫後不要飲用。
5、潮溼環境下,受潮、發黴的米麵,極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無論加工成烙餅,麵條、湯圓等都不能食用。
日常飲食一定要遵循的一個原則:儘量食用新鮮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