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以後,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是我們父母共同的願望。說起孩子的健康,家長想到的就是補充營養,好像只要吃飽了,孩子就會健康了。
如果你問家長,孩子吃飽了嗎?很多家長肯定會回答:“吃飽了啊”。父母認為的飽是一種感覺,只是生理上不餓了,但身體卻缺乏營養。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9世界兒童現狀報告》顯示:
《2019年世界兒童狀況》報告將對目前的兒童營養不良問題進行分析。營養不良的三重負擔問題日益凸顯:首先,在全球五歲以下兒童中,仍有1.49的億出現生長遲緩,近5000萬兒童處於消瘦狀態;其次,3.4億兒童面臨維生素及礦物質缺乏,這也被稱為“隱性飢餓”;第三,超重問題正在快速發展。
隱性飢餓並不是我們沒有吃飽,而是身體缺乏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和礦物質,也就是所謂的營養不良。
現在的孩子往往更喜歡吃肉、甜食、油炸食物,不願意吃蔬菜和水果,因此導致孩子體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不僅會降低免疫力,還影響了身體發育。
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2019世界兒童現狀報告》中指出:營養不良、隱性飢餓和肥胖是影響孩子健康的三個根源。報告中同時指出,全球5歲以下的兒童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有發育遲緩和體重問題,有一半的孩子正在隱性飢餓。
孩子之所以會隱性飢餓,是因為孩子日復一日錯誤的飲食習慣引起的。想要知道孩子是否屬於隱性飢餓,檢查一下他們的飲食習慣就清楚了。
1、孩子飯吃得少,零食吃不停。孩子身高不理想,補鈣和補維生素也沒有效果。
2、孩子愛吃米飯、愛喝粥。這些食物營養密度較低,即使孩子吃飽了,營養也不足。
3、孩子愛挑食,只吃肉,不吃菜,導致營養失衡。
4、愛吃快餐食品,這些食物含有較高的油脂、糖分和鹽。孩子吃多了這些食物,看上去長得白白胖胖,其實營養不良。
如果孩子真的屬於隱性飢餓,父母也不要急著給孩子補鈣,補維生素,而是應該從孩子的營養結構和飲食習慣下手,畢竟藥補不如食補。具體調整辦法如下:
1、均衡營養
想要孩子遠離“隱性飢餓”,父母就要改掉孩子挑食的壞毛病。孩子每天吃的食物種類要多樣化,不僅要有肉蛋奶,還要有蔬菜、水果、穀物等,缺一不可。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愛吃水果,不愛吃蔬菜。很多父母覺得水果可以替代蔬菜,就只給孩子吃水果,這是錯誤的。其實,蔬菜和水果所含的營養是不同的,但是水果中含糖量較高,容易引起體重問題。
2、少吃營養密度低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米飯、米粥、大骨湯等都屬於營養密度較低的食物。這些食物別看營養少,但是一吃就飽,很容易引起孩子營養不良。
建議媽媽在做飯和熬粥的時候,不妨放一些紅薯、豆類、燕麥和玉米進去,可以增加食物中維生素、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含量。
3、少讓孩子喝湯,要多吃固體食物
咱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不管要補什麼營養,喝湯是絕對不會錯的。補鈣時,我們要喝大骨湯;補腦時,我們要喝魚湯,好像食物的營養都在湯裡面。
事實上,食物的營養大多數都儲存在固體裡。一碗湯,無論熬多久,其主要營養也只有水和脂肪。給孩子補充鐵、鋅和蛋白質的時候,喝湯真的不如吃肉。
除此之外,很多人在給孩子補充維生素的時候,喜歡讓孩子喝果汁,這也是錯誤的。水果在榨汁的過程中會流失大量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所以直接吃水果比果汁更有營養。
4、簡單烹飪
給孩子吃的食物,媽媽要儘量減少烹飪的程式,減少佐料的新增量,這樣不但可以減少食物的營養流失,還可以減輕寶寶的腸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