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兒生病14字:吃得太飽生內熱,穿得太暖感外寒

由 公冶爾藍 釋出於 健康

現在的媽媽們最怕的是孩子營養不良、吃苦受凍,卻不明白衣食無憂、白白胖胖的孩子何以那麼嬌氣、愛鬧病?其實,原因正是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了。小兒生病,歸結起來就14個字:吃得太飽生內熱,穿得太暖感外寒。

“牢記“三分飢與寒”

“要得小兒安,需得三分飢和寒”。這句俗語出自明代醫書《萬密齋》,是小兒日常保健的常識,意思是說要確保小兒平安健康,就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然而,對生活條件優越的大多數城市家庭來說,給孩子吃飽穿暖早已不成問題,如今的孩子簡直就是被極其豐富的衣食所包圍。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想得起這句俗語?

“小兒天生三髒不足、兩髒有餘

中醫所講的人體五臟中,小兒天生三髒不足、兩髒有餘,是指:脾常不足、腎常虛、肺常不足,心、肝兩髒有餘。

小兒脾胃運化功能不好,雖然需要水谷營養,卻不能多吃,吃多後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小兒肺很嬌嫩,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引起諸如咳嗽、哮喘、發燒等肺部炎症,故小兒不能受涼感冒。但穿得過暖,孩子容易出汗,出汗後反而容易受涼。

因此,小兒生病大體為以下兩種:一是風寒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二是食物積滯引起的消化道疾病;70%以上的小兒疾病都集中於呼吸道與消化道這兩大系統,原因正是家長對小兒溺愛,給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而且小兒咳嗽、哮喘、肺炎往往容易反覆,不易痊癒。

由於脾臟和肺臟的功能沒有健全,最終就會影響到腎,使小兒的腎臟發育受到影響,出現個子矮小、身體瘦弱等情形。

“西醫也是這麼說的!

西醫也有同樣的主張,吃得太飽容易加重小兒胃腸道的負荷,無論是胃腸道的蠕動還是分泌的消化液,都不能滿足過多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從而容現肚子脹、肚子疼、腹瀉等問題。況且,吃得過飽會刺激胃腸道血運加強,從而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孩子穿得太暖,出汗後就容易受涼感冒,感冒還會引起諸如肺炎、心肌炎等多種併發症。

“孩子穿衣摸後背!

不少家長認為,小兒要多穿,要穿得出汗才行。殊不知,孩子穿得太多或經常出汗,毛孔處於擴張狀態,很容易受涼生病。所以說:“要想小兒安,須帶三分飢與寒。”孩子的衣服應根據季節變化來增減,因為他是純陽之體,天生就具有火力,不需要捂著。

尤其秋天本應鍛鍊孩子的耐寒能力,一捂反而容易上火生病。在同樣的環境裡,孩子穿的衣服比大人略厚一些就可,用手摸摸孩子的後背,如果暖暖的且光滑無汗就表示穿得厚薄合適。

在冬季,上身可以選擇棉質內衣、毛衣。如果不是太冷,就穿一件比較厚的開衫外套;如果冷,就加一件棉質或羽絨背心;更冷,可穿羽絨外套。下身除內衣之外,可穿厚一點的外褲,並根據天氣情況增減毛褲。

對於好動的孩子,在活動和玩耍時,應視情況脫去外衣,以便運動時產生的熱量及時散發。停止活動了應及時穿上衣服,以免受涼。寶寶的保暖以腹部、腰部和足部為重點,頭部相對來說並不需要捂得太多,除非是在寒冷的室外。女孩子的外褲,應選擇圓襠為佳。在沒學會使用拉鍊前,男孩子的褲子最好不要用拉鍊。

嬰幼兒的肌膚比較嬌嫩,且體溫調節敏感度較高,體溫變化較快。因此,衣著宜以柔軟、舒適、保暖和透氣性較好的棉質為佳。別給新生兒穿或用陽氣偏熱的新棉衣被褥。小兒的腋窩、腹股溝、頸部、窩部等皮膚褶皺處和出汗較多的部位,更要注意衣物的柔軟。並要注意保持區域性清潔、乾燥。家長要及時檢查區域性皮膚有無磨損和破潰。

“孩子飲食要注意酸鹼平衡!

飲食要注意酸鹼平衡,魚肉禽蛋米麵為酸性。蔬菜,水果,豆類及製品為鹼性。人體記憶體在自動調節酸鹼平衡系統,只要飲食多樣化,吃五穀雜糧,就能保持酸鹼平衡;小兒飯前喝少量的湯,好比運動前做熱身活動,使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的消化液,能使小兒很好的進食,飯後也會感到舒服。

孩子要吃好早餐。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的好壞關係到小兒生長髮育。如不注意,小兒在上學時就會遲鈍、精力不足等保護性抑制,發生低血糖。全日總量攝入中早餐佔30%,午餐佔40%。晚餐佔30%;午餐前不要讓小兒飲純果汁,果汁易於吸收營養豐富。但午餐前40分鐘不要讓小兒飲果汁。因這樣小兒在午餐時會少吃一些主食,而一日之內攝入量並無增加,失去的卻是在正常午餐中所獲取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