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歡迎點選關注,每天分享閱讀好文哦!
父母有時候會發現,隨著孩子年齡增大,會有發脾氣,甚至經常暴脾氣的情況。孩子一言不合就開始哭鬧打鬧,有的原地打滾,有的摔砸東西,還有的甚至出手打人。這種行為是很惡劣的。父母們也很奇怪,為什麼小小年紀有這麼大的脾氣?
微博上就有一個影片火了起來,一個孩子在那裡使勁的哭鬧,孩子的爸爸和育兒師卻不為所動,育兒師告訴爸爸:“你現在不要說什麼抓住她的兩隻手,靜靜的等著他把脾氣發完。”
孩子卻一直在哭鬧,聲音越來越大,當鏡頭給到孩子的爺爺奶奶時,爺爺奶奶也是在旁邊靜靜的看著。不一會兒孩子哭鬧聲小了一些,開始求饒並呼喊媽媽,媽媽躲在屋子裡,不讓孩子看到孩子一直在四處尋找,卻不見媽媽的蹤跡。媽媽卻一直在房間裡忍耐著自己,不讓自己出去。當孩子逐漸停止哭鬧。育兒師讓爸爸抓住孩子的手,並告訴孩子的哭鬧是錯誤的。語重心長的解釋為什麼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制止他。
有的網友驚呼:育兒師也太厲害了,讓父親第一次成功控制住發脾氣的孩子。有的說:這孩子就應該正確的來治他,不能用錯誤的方法,不然會害了孩子。還有的:育兒師也太棒了,我要找她請教,取經。
影片中孩子的哭鬧,發脾氣打爸爸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孩子他們碰上了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感到灰心喪氣。從而不知道如何發洩,所以有時候會表現出一些攻擊性。如何應對孩子身上的攻擊性,要以實踐為基礎的建議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家長調整自己,另一部分則是教孩子掌控自己的負面衝動。
1.父母請不要對號入座
孩子們不會像成人那樣對情緒和資訊進行處理。有時候孩子沒有聽進去父母的話,或者是孩子發脾氣,父母都會覺得孩子不重視,或者針對自己。這只是家長“自作多情”。家長們畢竟是大人,在社會中總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最容易將外面的壞心情帶入家庭中。其實父母們都應該檢討自己,這個問題,恰恰是父母自己應該解決的。
2.不要“好高騖遠”,善意和友善是需要時間的
小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很短,而且容易分心,他們需要更多時間處理口頭指示。不要太過期望於說一遍孩子就能又快又好地做好事。多次心平氣和的給孩子提醒,讓孩子始終將心思放在眼前的事情上面。這樣孩子不僅能提升自己的注意力,而且還能體會到友善配合的嘉獎。雖然父母們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絕對物超所值。
3.把精力放在維持積極向上的親子關係
孩子頻頻表現不好時,家長就容易把精力放在所有這些日常的衝突和矛盾上。覺得對於孩子犯的每一個錯誤都要進行批評或是懲罰,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反抗,結果把親子關係搞得烏煙瘴氣。如果孩子一直處於“叛逆模式”,父母就應該有選擇“戰鬥”。
所以如何將孩子的暴脾氣收斂起來?需要父母仔細觀察,和耐心指導,這樣孩子將從父母身上學習,知道自己的錯誤,從而收斂和改善自己。父母也應該學習,從孩子角度來發現自己的不足。
關注我,為您帶來更多最新資訊,歡迎收藏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