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出現關節痠痛、身體沉重、無精打采,這些都是體內有溼氣的表現,前面的文章給大家分享瞭如何透過四個訊號來分辨身體是否有溼氣,那麼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如何透過人體七大“排溼口”健康、簡單排溼。
人體有七個“排溼口”,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今天教大家找到它們,並善用它們,對於排除身體的溼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七個“排溼口”主要是人體七大排汗穴位,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它們。
一,腋下(極泉穴)
腋下是人體排汗和保健的關鍵區域之一,腋下皮層不僅有許多汗腺,還有淋巴組織。腋下還擔負著血液輸送的任務。
極泉穴
中醫認為:腋下的極泉穴歸心經,是心經的重要穴位,經常揉按腋下不僅可以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還可以理氣活血、通經活絡的作用。現在上班族經常面對電腦,會出現肩周痠痛等症狀,堅持揉按腋下會緩解肩周痠痛。
二,肘窩(曲池穴)
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肘關節都是活動最頻繁的關節之一,肘窩處的曲池穴最容易瘀滯。不管你是否經常活動肘關節,經常按摩這裡對你的消化系統、血液迴圈系統、內分泌系統等都有明顯的作用。
曲池穴
大家可以每週對肘窩(曲池穴)按摩一次,可選用按摩或者輕輕的連續拍打10分鐘左右,以按摩處出現酸脹為準,有助於排除此處瘀滯的溼氣。
三,膝窩(委中穴)
中醫認為:膝窩出的委中穴歸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排溼氣的最大通道,因為溼氣是水,尿液是排溼氣最快的方法。膀胱經膝下個穴位上行的水溼之氣都會彙集與委中穴,這裡如果造成瘀滯,那麼就可能導致關節炎等症狀。
委中穴
膝窩的委中穴的瘀滯還會造成腿腳無力、小腿肚浮腫、腳氣等症狀,所以經常按揉或者拍打此處,對排溼氣有明顯的效果。我們可以每週1次,按揉或者輕輕拍打膝窩(委中穴)10分鐘,以按摩處出現酸脹為準,有分清降濁的作用,是溼氣上行暢通,可順利排出。
四,陰陵泉穴
中醫認為:陰陵泉穴歸脾經,位於膝蓋下方的小腿內側,經常用手指按揉此穴,有很好的健脾排溼的功效,每天堅持按揉,總時長在10分鐘以上為宜。
陰陵泉穴
五,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小腿外側,歸胃經,每天堅持按揉,有很好的祛溼效果,經常按揉有助於調理脾胃、通經活絡、扶正祛邪、疏風化溼等功效。
足三里穴
六,承山穴
承山穴在小腿後面正中,我們可以伸直小腿或者小腿用力,小腿處浮現的肌肉末端三角形凹陷處就是承山穴。
承山穴
承山穴也歸屬膀胱經,上面我們說了膀胱經是排溼的重要通道,所以承山穴也是最有效祛除人體溼氣的穴位之一,經常按揉可以振奮膀胱經的陽氣,從而促使人體將溼氣排出。
七,豐隆穴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脛骨前肌的邊緣。
豐隆穴
豐隆穴的歸胃經,有胃經谷氣隆盛之說,該穴有和胃氣、化痰祛溼的功效。如果能配合足三里穴一起按揉,每天三分鐘,長期堅持,可快速有效的排出脾胃上的溼氣。
以上就是人體七個“排溼口”,溼氣在體內沉積的越久,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就越大,俗話說“痛則不通,不痛則通”,身體關節所有的痠痛都與溼氣有著必不可少的關係,所以排除溼氣很重要。如果大家有什麼疑問或者建議,可以留言告訴我,或者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