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可避免盲” 促進普遍眼健康
本報北京6月8日電 (記者熊建)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6月5日在北京同仁醫院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獲悉:透過政府長期的投入與努力,中國在消除“可避免盲”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我國是世界上盲和視覺損傷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眼健康工作一直受到政府、行業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周長強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國家連續制定防盲和眼健康事業規劃,明確不同階段的主要任務和措施,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眼健康管理體系、技術指導體系和服務體系。
眼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全年齡段人群的全生命週期。包括盲在內的視覺損傷,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有一位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說了這麼一句話,除了喪失生命,沒有比喪失視力更恐懼的事情。”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王寧利教授說,“沒有眼健康就沒有大健康,促進了大健康才能推動眼健康。”
超70%白內障病人能得到及時治療
6月6日是第25個全國“愛眼日”。今年也是全球視覺2020行動收官之年。該行動是指1999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防盲協會共同發起的在全球消除“可避免盲”的行動計劃,當時羅列了5種疾病——白內障、沙眼、兒童盲、河盲、屈光不正與低視力。中國政府是最早承諾參加全球行動計劃的國家之一。
“中國視覺2020工作做得非常棒。透過9省份的抽樣調查發現,我國盲和視覺殘障的發生率分別下降了37.8%和15.4%。”王寧利說。
白內障是與年齡相關性致盲眼病。“這個病只要做手術就能解決復明的問題。所以一個國家的盲人能夠大幅度下降,首先要做好白內障的防治。”王寧利說。
目前,中國90%的縣級醫院已建立獨立眼科,其中約90%可以獨立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1999年,中國100萬人中白內障手術例數是300多,經過21年的發展,百萬人中白內障手術例數接近3000。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越來越多的白內障病人能夠得到及時治療,從2014年的約60%,現在已經超過70%了。
沙眼是一種感染性疾病。“2015年我們宣佈中國消滅了致盲性沙眼,沙眼不再是危害我國眼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周長強說。
兒童盲一旦發生是終生盲,給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損害極其巨大。中國依靠婦幼保健系統建立了新生兒眼病篩查系統和兒童眼健康的管理,新生兒和兒童的眼病篩查和健康檔案的建立高達90%,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特別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生率大幅度下降,已經低於國際平均水平。
河盲又稱盤尾絲蟲病,是由微絲蚴這種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幸運的是,中國沒有這個病,這個病主要是在非洲,所以不是中國的任務。
近視眼問題已經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2018年相關部門完成了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近視眼摸底調查,摸清了中國近視眼的基本情況,防控措施在積極推進中。
代謝性眼病成了眼科的挑戰
2014年,全球視覺2020行動計劃作了修改,把普遍眼健康的概念加入進來。“普遍眼健康簡單來說就是,老百姓想看眼病,能不能看上;想檢查眼睛,能不能檢查到。”王寧利說,“中國2003年有1.9萬名眼科醫生,現在有4.48萬名。世界衛生組織規定,5萬人中至少有一個眼科醫生,才滿足民眾看眼病需求。在中國,5萬人中已經達到了1.6名眼科醫生。當然中國發展不平衡,可能醫生多集中在發達地區,不平衡的問題是下一步要解決的。”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改變,年齡相關性眼病、代謝相關性眼病、高度近視引發的眼底病變凸顯,成為我國當前主要的致盲眼病。“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這些病都和眼睛相關。糖尿病人中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佔到21%到36%。代謝性眼病成了眼科的挑戰。”王寧利說。
周長強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健康中國要求,結合中國國情和致盲性眼病疾病譜變化,編制“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進一步完善三級防盲和眼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基層眼科專業隊伍建設,建立眼科醫療質量控制體系,推動眼科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努力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眼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