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四大表現,說明孩子已經被慣壞了,6歲後很難改正

由 宿秀榮 釋出於 健康

文丨木棉媽媽

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是十年,0-10歲是孩子最依賴父母的十年,一旦錯過,花再多的精力都無法彌補。

同樣孩子的成長也是有規律的,0-3歲是孩子的安全感關鍵期,3-6歲是孩子的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期間,父母的干預作用還是很明顯的,一旦超過6歲再想糾正孩子性格、行為就變得很難了。

3-6歲孩子的性格形成關鍵期

俗話說:三歲看長,七歲看老,孩子的性格遺傳因素有一定的影響,但基本上還是後天培養的,80%-90%是3-6歲定型的。

父母在3-6歲期間應該給孩子足夠的陪伴、關愛,正確地引導,才能養成好的性格。

孩子被寵壞的四大表現:

1、打罵長輩

這類孩子成長的環境太“順”了,因為家人都在圍著他轉,孩子一個眼神,父母就知道孩子要做什麼,養成了這樣的習慣,當有一天你不再順著他了,他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反擊,可能會打罵,這是最直接的反擊方式。

去年有一則新聞,10歲男孩兒當街暴打母親,原因竟是媽媽沒給他買手機,男孩兒一邊打一邊說:養不起我就別生我啊!我只不過想要手機,同學們都有,而我卻沒有!

被打的母親並沒有還手,而是自責:都怪我對他太溺愛了。

當你對孩子百依百順時,一旦不能滿足孩子,就會換來孩子的反抗。

2、獨立性差

寶貝,你哪會自己吃飯啊?媽媽來餵你!

你快去一邊玩兒吧,媽媽自己忙就好了!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常見?很多父母都捨不得為難孩子,事事都要親力親為,去年芒果衛視《變形記》裡面的16歲少女劉思琪走進大眾視野,也讓觀眾驚呆了下巴,16歲活成了巨嬰,吃飯要媽媽餵飯,衣服和鞋子也都是媽媽幫她穿。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總想事事都替孩子做了,在父母眼裡,孩子還小,將來長大了自己就懂事了,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不是孩子長大了就懂事了,而是當父母放手了,孩子才會長大。

3、自私自利

很多老人帶孩子都喜歡讓孩子“自私”一點,舉例來說吧,比如其他小朋友來玩兒,如果自家孩子捨得把玩具都給別人,就會說:我家孩子太老實了,啥都捨得給別人玩兒!

而一旦孩子捨不得讓其他小朋友玩玩具,老人會很高興:我家孩子知道護食兒了!

孩子對家人的情緒變化很明顯,他會知道如果我護著玩具,不給別人玩,那麼這樣是對的。

還一種就是家裡有任何好吃的、好喝的、好玩兒的,都會先給孩子,並且說:都是你的!那麼也會養成孩子自私的性格。

4、“自來熟”

其實這類孩子很“討人厭”,但很多父母都沒有這方面意識,他們會認為這樣的孩子比較外向、膽子大。

地鐵站裡,男孩兒想吃陌生姐姐的炸雞排,索要未果告訴媽媽以後,媽媽並沒有阻止,而是鼓勵孩子繼續要,又沒有成功以後,男孩兒居然伸手把女孩兒推向地鐵軌道,萬幸的是被等地鐵的人群拉住,並沒有造成嚴重後果。

這種孩子其實不是“自來熟”,更不是膽大敢說話,而是沒教養。沒人會喜歡一個不把自己當外人的小孩兒在家裡翻箱倒櫃,在餐桌上把飯菜灑的哪裡都是。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很多的問題由大人造成的,家長的問題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也改不了。

發現孩子的性格有偏差,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當中哪裡出現了問題,然後做出調整。

01、放手

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所說:“這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只有你捨得放手孩子才會長大,而不是你等著孩子長大了才放手。

孩子想要自己吃飯,儘管讓孩子去做吧,儘管他會把衣服弄髒,把飯菜弄灑,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學會獨立了。

父母不可能永遠護著孩子,不可能永遠都替孩子擋風遮雨,適時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02、好性格大於一切

約翰羅斯蒙德說:父母唯一的教養目標就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而孩子兩歲的時候父母就該開始有意識、有目的地去實現這一目標。

父母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目標就在於培養孩子的好性格,擁有好性格才能有所成就。好性格不僅代表溫和,還代表:堅持、勇敢、毅力、善良等等,這樣的人將來才會有出息。

孩子上學後,很多父母都會犯一個錯誤,會特別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進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好成績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替代一切,過分強調成績,會讓孩子反感,甚至認為:父母只喜歡我學習好!

03、沒有人會無限制包容你

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沒有人會無限制包容你,而且不是你想怎樣就可以怎樣的。

明白這一點,你就要試著不向孩子妥協。有個寶媽諮詢我:女兒寫作業總是討價還價,讓她寫4行,她會講寫兩行;讓她做一頁數學題,她會講半半頁。

其實就是因為第一次想孩子妥協了,所以才導致孩子經常會討價還價。可是走上社會並沒有人會同意討價還價,比如領導交給你的工作任務,如果打折扣得完成,那麼下次考核晉升肯定沒有你的名額。

人生就是這樣,永遠沒有捷徑,你越早讓孩子明白對孩子越好。

盧梭在《愛彌兒》中寫道: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

所以,爸媽們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聽不懂,不需要教育,等孩子大了就慢慢懂了,可是如果你不教育、不引導,孩子又怎麼會長大呢?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