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自以為是的“家教”,其實傷孩子最深,很多人卻樂在其中

不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教養,教養的體現方面在孩子的懂禮貌上。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家教是表現在對外人面前,會打招呼。認為這樣的孩子,能夠受到大家的喜愛,才是好孩子的表現。但是有一些中國式家教,實則並沒有那麼的適合孩子的成長,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父母卻沒有在意。

中國父母自以為是的“家教”,其實傷孩子最深,很多人卻樂在其中

因為注重孩子的家教,要求孩子把心愛的玩具讓給別人,孩子不願意反而遭到了家長的吼罵。

孩子之間相互爭搶的情況,你要是遇到了會怎麼做呢?天天今年上幼兒園到了大班,聰明可愛,非常深得老師的歡心,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之間的關係也很不錯。

這天,姨媽從老家過來做客,把表弟也一起帶了過來。表弟比天天小一歲,正在讀中班。媽媽讓天天帶著表弟在家裡玩,大人們相互閒談了起來。和睦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媽媽聽到了天天和表弟的爭吵聲,家人聞聲趕來,發現原來是天天和表弟因為玩具而發生了矛盾。

中國父母自以為是的“家教”,其實傷孩子最深,很多人卻樂在其中

表弟喜歡天天的一個變形金剛的玩具,看著很新穎還能自己變形、自己動,在玩了一段時間的變形金剛之後,不願意將玩具還給天天,想要佔為己有。

天天不願意將玩具讓給表弟,表示這是因為自己表現好,爸爸媽媽獎勵給自己的玩具,自己平常很喜歡,特別的寶貝,幾乎每天都要玩一遍,怎麼可能讓表弟帶走。於是兩個孩子因為玩具的事情相互爭執,差點把變形金剛的玩具扯壞。媽媽看到了這裡,對天天說,讓天天把玩具讓給弟弟,因為他是哥哥,就應該讓給小的。但是天天據理力爭,表示不願意,說這是自己的東西,既然給了自己,就是自己的東西,不願意給別人,說弟弟要是想要就讓姨媽買一個給弟弟,為什麼要搶自己的玩具。

中國父母自以為是的“家教”,其實傷孩子最深,很多人卻樂在其中

媽媽一聽十分的尷尬,認為兒子這是給自己丟了臉,是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的結果。於是對著天天就是一頓吼罵,在看到天天瞪著眼睛還是不願意給的時候,媽媽伸手就給了天天一巴掌,說天天沒禮貌。將玩具搶了過來,給了表弟,天天因此大哭了起來,坐在地板上開始哭鬧。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國式家教”其實正在毀掉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卻樂在其中。

很多中國父母自以為是的“家教”,其實傷孩子最深,比如以下這些:

第一:強迫孩子進行謙讓

不少家長在看到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爭搶玩具的行為之後,都會對自家的孩子說:”這個玩具讓給別人小朋友吧,別人是客人,媽媽之後再買個新的給你。“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樣是說辭並不能讓孩子接受,孩子依舊會哭鬧,不同意讓出玩具。孩子哭鬧的原因,是希望玩具能夠回到自己的身邊。

孩子的哭鬧,會讓家長覺得丟臉,而更加的生氣,讓家長感覺尷尬。其實,孩子也擁有著自己的選擇權力。一味地讓孩子讓出自己喜歡的玩具,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此時的孩子,是希望得到來自家長的幫助,希望爸爸媽媽可以站在自己的身邊不讓自己的玩具讓出。家長在遇到孩子相互搶奪玩具的時候,可以先詢問孩子的意見,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安慰,尊重孩子的意見,保護好孩子的內心。

第二:強迫孩子外向

孩子在懂禮貌這件事情上,家長會無比的緊張,生怕孩子表現得出錯,而讓自己丟失了臉面。

通常對於懂禮貌這件事,主要和孩子的性格有著很多關係,有的孩子天生會比較的內向,有的孩子天生比較大方。性格外向大方的孩子能夠適應見人就打招呼的行為,但是對於低齡的孩子,或是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一直要求他們打招呼,會讓孩子感到害怕,而退縮到家長的身後,可以適度地放寬要求,留有成長空間給到孩子。

中國父母自以為是的“家教”,其實傷孩子最深,很多人卻樂在其中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家教、有教養的人,逼迫沒有用,父母應該針對不同孩子的特點,進行行為的把控,採取對症下藥式的教育、引導方式。在接納孩子的不足的同時,可以引導孩子用其他的表現方式,進行對打招呼,懂禮貌的理解,比如可以讓孩子透過微笑示意,揮動手臂等等,表示打招呼,不一定要強迫孩子開口。

中國父母自以為是的“家教”,其實傷孩子最深,很多人卻樂在其中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會自然地將懂禮貌看作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家長也需要適應孩子的成長。孩子就像是一塊璞玉,父母如何去雕琢,那麼孩子未來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0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父母自以為是的“家教”,其實傷孩子最深,很多人卻樂在其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