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智商發展,最重要的是教育而非天賦;在胎兒時期就要這樣做
德國著名的卡爾·威特,剛出生時被認為是個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的父親卻不信邪,透過自己的教育,讓兒子成為了一個天才:
8歲學會6種語言;
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
13歲發表數學論文,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16歲,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被柏林大學聘為法學教授。
這一切的奇蹟,都來自他父親的教育。這位父親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
一個人最終能否有所成就,其稟賦起著一定的影響,但最主要的還是後天的教育。教育得當,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長為天才。教育不當,即使再大的天才也會被毀掉。
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決定於天賦的多少,而是決定於出生之前直到五六歲的教育。
兒童的潛在能力是遵循遞減法則的,如果從出生起就對他們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他們的潛在的能力就可能達到100%。
而有關神經學專家研究指出:胎兒從第5周之後形成神經細胞,因此父母希望寶寶有什麼樣的智力,希望能夠在有利的條件下,增進遺傳中大腦潛力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先設計的。
其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胎教。
1、營養充足
孕媽媽在飲食上既重質量,又要適量。營養均衡,尤其是蛋白質、維生素、糖類、礦物質等都要充足;但在量的方面,不要過度進補,免得造成胎兒過度肥胖,影響生產過程。
2、衣物乾淨衛生舒適
孕媽媽不要為了怕身材難看而束腰束腹,如此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展,鞋子也要以舒適為主;保持身體清潔,避免染上疾病。
3、勞逸結合
孕媽媽休息與睡眠要充足,不要過度勞累。
還要有適當的運動,父母身體健康,就能為下一代提供較好的遺傳素質。孕期裡例如散步、慢跑、登山、郊遊,這些輕微的活動有助於順利生產,但切記做太強烈的運動或繁重的體力勞動。
4、定期產前檢查
不但可以幫助孕媽媽瞭解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也能給孕媽媽和胎寶寶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1、愉快的接受寶寶的來臨
不管是什麼樣的前因後果,只要決定生下寶寶,孕媽媽自己必須先從心理上接受這個事實,並且從內心深處愛著胎寶寶,這才能有利於胎兒的成長。
2、平靜的接納寶寶的一切
不要太過於苛求胎寶寶的性別或容貌。期望值太大,就會給孕媽媽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使她無法保持平靜的心態。
3、夫妻關係和諧融洽
準爸爸要給予孕媽媽足夠的關心,幫助妻子儘快適應懷孕所帶來的不便與不安,使之保持平和的心情;在解決某些問題時要能夠大度地“容忍”對方,以免發生激烈的爭吵;力爭生活井然有序,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期待寶寶的到來。
1、聽音樂
孕媽媽每天聽一些歡快、優美動聽的音樂或活潑有趣的兒歌、童謠,並隨著輕輕吟唱,這能夠為胎寶寶提供豐富的精神刺激和鍛鍊,培養胎兒的聽力,也刺激大腦神經細胞的形成,為培養智力打下了基礎。
2、欣賞美
孕媽媽可以固定地閱讀優美的散文、詩歌,也可以經常欣賞一些名畫、美好的事物,或者走出去,去欣賞大自然中美麗的山水花草鳥魚等。
3、和寶寶聊天
孕媽媽每天和寶寶固定地說話,如早晚同寶寶打招呼,和寶寶聊聊天,把胎兒當作一個能聽、能看、能理解父母的、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談話物件。透過準爸媽充滿愛意的呼喚與談話,給予胎寶寶良性的刺激,這能夠豐富胎寶寶的精神世界,開發他的智力。
有人說,分娩方式會影響到寶寶的智商發育。
分娩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頭吸引
2、臀牽引(臀位的時候醫生協助把寶寶拉出來)
3、產鉗(一種特殊的產科專用器械,像鉗子一樣用來夾住寶寶的頭把寶寶拉出來)
4、剖腹產
5、順產
有統計資料證明,前三種方式比較後兩種方式而言,對寶寶的損害大,然後後兩種方式比較對於寶寶的智力育而言,沒有統計學差異。
反而,對智力影響較大的因素,更應該是產前孕媽媽的身體狀況,胎寶寶在子宮裡的環境和生長情況,分娩時有沒有出現宮內窘迫,出生後寶寶所處的教育環境等等的因素。
因此,孕媽媽首選的生產方式應該是最自然的方式:順產;但是,如果符合手術指徵,那麼該選擇手術產就一定要手術產。雖然手術有風險,但更有利於寶寶的健康。
對於寶寶的智力發展來講,胎教僅僅是個開端,等到他呱呱墜地之後,父母除了興奮之外,一切後續的教育都要有序的展開。
卡爾威特說:
人生來就具備一種特殊的能力,它是隱秘地潛藏在人體內,我們稱之為潛能。這種潛能一旦被挖掘出來就是天才。因此,天才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認為的那種只有少數人才具有的稟賦,而是人人內心都潛藏著的。 兒童雖然具備這樣的潛能,但是這種潛能遵循遞減原則。教育越晚,兒童的能力實現越少。這是因為這種潛能均有一定的發展期,錯過這樣的時間就基本消失。
因此,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儘早開始,開始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顯著,孩子越有可能成為接近完美的人。
即使是天生聰明的孩子,在出生時有很好的起點,但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培養也不可能充分發揮其潛能,那麼他終究也不會成材。反之,即使天賦不好,但是後天得到合理的教育,他也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