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那麼內向,一定沒什麼出息吧?
上週,一部臺灣熱播劇《想見你》完結了,很多網友紛紛表示"揮淚撒花"、"好羨慕黃雨萱和李子維的愛情!"
而很多網友也都在譴責劇中陳韻如,討厭她的的自私、膽小、內向、敏感、擰巴,看到評論裡幾乎所有人都在謾罵陳韻如。
小編覺得陳韻如雖然膽小內向,但是她在表達感情是很勇敢,耐心善良,成績優異,有想法有思考,可是我們卻常常放大了她性格給她帶來的陰暗面,沒有看到她的閃光點。
內向不是缺陷,"內向"這個詞本身沒有錯
很多父母自己內向三十年也活過來了,但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小孩也內向,瞬間就會焦慮得不行。到遛娃圈跟其它家一對比,立刻自覺矮人一截。
所以很多在很多父母眼裡,外向開朗的孩子才討人喜歡,擅長交際、口才國人、待人自然友好,長大後一定能很自如地融入社會,人生肯定也更美滿和幸福。相反內向的孩子卻總是顯得陰沉懦弱,惹人煩躁。
其實"內向"這個詞本身沒有錯,孩子的內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的人甚至是親近的人給孩子"貼標籤",給它加以消極的描述,就會引導孩子往那個方向發展。
"你這麼內向以後肯定沒什麼出息!"
"你就不能外向開朗點嗎,整天死氣沉沉的。"
你是否也有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當一個人被一個詞語貼上標籤後,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自己的行為慢慢就會變得和標籤內容一致,這也叫"標籤效應"。
內向時孩子的性格特徵,並不是孩子的性格缺陷,就跟人的性別一樣。外向的孩子能給別人帶來正能量,相處起來容易自然,但是內向的孩子更容易傾聽和思考,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力也會更強。
有一個內向的孩子,我們需要怎麼做?
1.不要強行改變孩子性格
外向者,好交際、渴望刺激和冒險,情感易於衝動。內向者,好靜,富於內省,除了親密的朋友之外,對一般人緘默冷淡,不喜歡刺激,喜歡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緒比較穩定。
內向外向各有優勢,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只要孩子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就可,無需刻意改變。
內向外向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內向更不是缺陷,不需要糾正。但是,有一種情況,當孩子陷在急於改變自己又不得法的痛苦的狀態裡,比如想交友,卻不敢主動交際,就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轉變了。
2.不給孩子亂貼標籤
我們千萬要注意不要給孩子貼上"內向沒出息"、"膽小鬼"、"沒用"的標籤。我們要告訴孩子,每個性格都有自己的獨特點,如果實在不想出門交際,在家看看書、看看電影、思考問題也是閃光點。
內向本身沒有錯,但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己內向的性格而遭受他人的否定、指責、孤立,甚至讓父母感到憂愁和煩惱,是會帶給孩子更大的心理壓力的。
3、不要批評孩子,找孩子的閃光點
許多孩子之所以在人前緊張害羞,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不自信。這種不自信,往往來源於父母或老師、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對他們的評價不高。因為沒有獲得過什麼鼓勵和肯定,讓他們對自己毫無信心,做事沒有底氣,也不敢在別人面前輕易展示自己,有些需求不敢說出來,所以看起來靦腆害羞膽小自卑。
針對這些問題,家長更應該避免批評孩子,尤其不能當眾批評。我們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加以鼓勵,讓孩子重拾信心。如果一味關注"不要膽小”“不能害羞”,可能會加劇孩子的壓力和自卑心理,對他們造成的影響更大。
4、塑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嬰兒出生後,想吃奶,就要用哭來引起媽媽的注意,這就是與外界產生聯結。聯結髮生的時候,如果環境是安全的,孩子就受到了鼓勵;反之,如果環境是不安全的,比如母親的冷漠和無視,甚至斥責、打罵,孩子就縮回自己的世界進行自我保護。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性格受到周圍環境尤其家庭環境的影響而變化。因此,從小生長環境寬鬆,父母民主自由,孩子不會出現怯懦、封閉自我等情況。
不要強行改變孩子的性格,除非孩子自己想改變。內向從來不是成功的絆腳石,我們要做的只是多一些認知,給孩子留一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