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溼聚可生痰,痰阻則生瘀。痰瘀是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病理基礎。可以說,很多疾病是由溼引起的。因此,在夏天暑溼盛的時節,防溼除溼是預防疾病的第一要務。只有避免了溼邪,才能遠離心腦血管病、腫瘤等疾病。
近日,我市將迎來多個下雨天,面對潮溼的天氣,不要忘記給自己的身體祛祛溼。
一是適量運動。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前人在長期鍛鍊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也因人而異。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而言,一味強調“夏練三伏”肯定不太適宜。當最高氣溫在30攝氏度到33攝氏度時,老年人要減少運動量,時間最好以半個小時為宜。
防溼、祛溼的最佳運動方式是“微動四極”,也就是輕微的活動四肢,使身體的陽氣慢慢恢復,溼氣逐漸散去。不可劇烈運動出大汗,這樣會氣隨汗洩。如果氣受傷了,代謝就會受到影響,導致水溼雖然隨著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內溼又出來了,最終溼氣還是沒有去掉。
選擇運動專案時,夏天不提倡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運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進行戶外運動時,要準備好防暑藥品,包括十滴水、仁丹等。
另外,如果是自駕出行,在出發前,一定要先把車內空調和車窗開啟,讓車內的空氣流通,然後再進入車內。出發前3分鐘儘量不要關窗,讓車內的空氣排出。
二是合理飲食。中醫主張“以通為用,以通為補”,疏通六腑,暢達氣機,升清降濁。所以,一年當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過補。三伏天應以飲食調養為主。夏季飲食調養以清心防暑、滋陰生津為主。此外,夏季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如果過食肥甘膩補之物,則損胃傷脾,影響消化吸收,有損健康。因此,綠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要避免大量飲酒、大魚大肉。酒能助溼,肥甘厚味滋膩礙胃也可助溼。飲食過盛,脾胃運化不及,就可造成水溼的停留。脾虛生內溼,久而久之形成溼盛體質,又處在溼氣較盛的環境中,就會發生溼病。
如何改善這種體質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吃薑。常言道:“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藥方。”生薑可以溫脾陽、散寒溼,和中發表,也是防暑祛溼、散寒解表的良藥。可以每天早晨吃兩片生薑(也可用醋泡上五六天後食用),溼盛體質逐漸就會有所改變。還可常喝荷葉茶、吃薏米茯苓粥等,常吃新鮮瓜果、蔬菜、瘦肉、淡水魚蝦、豆製品等清熱利溼的食品,少吃煎炸厚味或過鹹過辣的食品。其他如綠豆粥、紅小豆粥、蓮子粥、粳米、糯米粥、荷葉粥等,要經常結合食用,這樣才能解暑祛溼,驅除體內的溼氣,保持身體的平衡。
來源:汴梁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