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傳承了上下五千年,留下了不少習俗和不成文的規定,比如結婚由男方買房,生了孩子隨父親的姓,大年三十要在婆家過等等。
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很多守舊的習俗已經慢慢被人們廢除了,可是對於孩子到底隨誰的姓這件事,目前社會上大部分人還是選擇隨爸爸的姓。
但最近幾年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夫妻開始選擇了讓二寶隨媽媽的姓,這樣對於夫妻二人來說也公平,而且兩個孩子一個隨爸爸,一個隨媽媽,也顯得比較有趣。
淘淘是個四歲的小男孩,他是家裡的二寶,還有個哥哥已經上小學了。他的家裡就是哥哥跟爸爸一個姓,而淘淘跟了媽媽的姓。
當初懷淘淘的時候,爸爸就答應了媽媽等二寶出生後會隨妻子的姓,為此,當時婆家還有很大的不滿,但是耐不住爸爸堅持,媽媽也就沒在意。
隨著二寶逐漸長大了,他總會問媽媽為什麼自己跟哥哥不是一個姓呢?媽媽回答他說因為他是跟隨媽媽的姓,當時淘淘還覺得自己跟媽媽更親一些而很高興。
可是當淘淘上了幼兒園,這件事就帶來了困擾。當幼兒園的小朋友知道淘淘的哥哥跟他不是同一個姓的時候都很驚訝,紛紛問他是不是家裡撿來的,肯定不是爸媽親生的。
淘淘回家以後看著哥哥也覺得沒那麼親了,覺得家人肯定只疼哥哥不疼自己。
剛開始淘淘還辯解,可是後來他也開始懷疑了。慢慢地淘淘變得悶悶不樂起來,終於有一天,又一個小朋友開玩笑說淘淘不是親生的,淘淘哭著跑回了家。
當家里人知道原委後,都很後悔讓淘淘隨了媽媽的姓,才讓淘淘受了這麼大的委屈。
1. 容易讓其他人誤會
現在社會上的大多數人的思想還是比較守舊的,雖然年輕父母越來越多,帶來的新思想也越來越多,但是想要人們普遍能接受孩子隨母姓還需要一段時間。
所以如果讓孩子隨母姓,當孩子進入社會後,當得知孩子的名字之後,往往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懷疑,是不是孩子不是這個爸爸的?還是家裡有什麼不能說的隱情?而這些誤會就容易逐漸瓦解孩子的自信,會讓孩子覺得受到的父母的關愛減少了。
而隨父親姓就不會有這些困擾,大家覺得理所當然的親生的孩子就應該隨爸爸的姓,孩子會覺得得到充足的愛,從而性格也更容易變得樂觀自信。
2. 容易產生家庭矛盾
相信大多數婆家都對孩子隨自家的姓沒有疑問,都覺得自己出錢買房子,而且自古以來媳婦是娶進門,既然進了自家的門,就是自家的人,生出來的孩子當然就應該姓自家的姓。
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小兩口已經開始願意接受二胎寶寶隨母姓,但是婆家多多少少都會覺得心裡不太舒服,有素養一些的自然不會說出口,可是心裡的不快也難免。
而一些素質低下的婆家就會藉著這點事要跟兒媳大吵大鬧了,家庭的和諧也就被破壞了。
所以孩子還是儘量要隨父姓,這樣既避免了婆媳矛盾,夫妻倆的感情也不會產生嫌隙。
3. 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般家庭都是選擇讓大寶隨父姓,讓二寶隨母姓,而爺爺奶奶往往容易對隨自家姓的孩子更親一些,姥姥姥爺則對隨母姓的孩子更親一些,這樣時間一長,兩個孩子之間的手足之情也會受到影響。
而且如果分開姓,會讓外人覺得兩個孩子不是一家人,受到的質疑越多,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就危害越大。
同時在將來孩子長大成人後參加工作,或者報名考試等填寫資料也需要額外的解釋,帶來不小的麻煩。
其實家裡的寶寶到底隨誰的姓並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論是隨父姓還是隨母姓,只要一家人開開心心,平平安安的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名字,姓氏只是一個人的代號
所以家長也不必執著非要孩子隨母姓,而影響了家庭的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