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治療的依從性

抑鬱症的長期治療可顯著降低患者的複發率但服藥的依從性問題常成為阻礙有效預防抑鬱症復發的重要影響因素。

所謂依從性是指在治療和預防軀體或精神障礙方面患者的行為與醫務人員的要求(處方)相符合的程度。這是病人行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它往往對療效和轉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常將依從性分為“好”(75%~100%遵循醫囑服藥)、“中等”(25%~75%遵循醫囑)和“差”(0~25%遵循醫囑)三類。

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因素可能有:

一、醫生的權威及其態度

醫生的權威包括醫生的專業水平及自信程度。醫生的專業水平指的是醫生對各種疾病臨床症狀的熟悉度對診斷的清晰度對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的把握度。當一個醫生的專業水平提高了就會產生足夠的自信。面對求詢者醫生將疾病的診治情況解釋清楚患者就會增加對醫生的信任同時增加對治療的信心。這樣患者的依從性就會提高。

醫生的態度指的是耐心及細心程度。當患者就診時醫生的解釋越耐心、越細心患者越有可能嚴格按醫囑進行治療那麼依從性就會越高。

二、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Sirey等對病恥感與抑鬱症患者依從性的關係進行研究。他們發現在老年患者(≥65歲)中病恥感越強中斷治療的可能性越大。另外患者“個體疾病模式”(包括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獨特的態度、信念和期望)與依從性的關係也很密切。

不是所有的患者都瞭解抑鬱症的性質及治療的必要性在這方面常常有些錯誤的觀念如“抑鬱是一種自然反應”“我感到抑鬱是因為身體虛弱”“我感到抑鬱是因為我沒有努力做好”“我不可能過一種正常的生活”“藥物對抑鬱沒有幫助”“精神藥物有依賴性”及“精神藥物有激素成份”等。如果醫生對疾病及治療向患者解釋清楚患者就能早期、長期地配合醫生進行抑鬱症的足量、足療程的治療從而提高了依從性降低了抑鬱症的複發率。

三、處方藥物的療效、服藥次數、性狀及藥物不良反應

藥物的療效是影響依從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絕大多數患者希望在就診後治療能迅速起效但藥物的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口服藥物。大多數抗抑鬱藥至少需2~4周才能起效門診治療的抑鬱症患者會因為短期未見治療反應而放棄治療;在治療開始前即向患者說明藥物起效的時間有助於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依從性與處方藥物的數量無關但與每天用藥次數有關。如隨著抗癲癇藥用藥次數增多患者不依從性也呈線性上升當每日服藥次數分別為1次、2次、3次和4次時依從性分別為87%、81%、77%和39%。

藥物的感知成份(如形狀、顏色、大小)也可能影響依從性如紅色、橙色和黃色的片劑對激動性藥物最合適藍色和綠色對鎮靜性藥物最合適。

目前使用的抗抑鬱藥都有一些不良反應尤其在服藥早期出現的不良反應常常導致患者的不依從。不同型別藥物在結構、藥理學受體和公認的作用模式上均有所不同因而患者相應的耐受性也不同。一般而言傳統的三環類抗抑鬱藥的不良反應較多易產生口乾、便秘、心律異常等使患者不易接受。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等新一代的抗抑鬱藥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故患者對治療不依從的情況少見。

提高抑鬱症治療的依從性可採取以下措施:

1、提高醫務人員自身的修養及專業水平。向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有關疾病和治療等方面的教育幫助患者和家屬理解治療過程;

2、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強調溝通與患者一起討論診斷和治療討論可選擇的治療計劃討論隨訪時間表等;

3、以患者為本。全面考慮患者的情況選擇恰當的藥物減少給藥次數和數量;合理安排必要的隨訪幫助患者解決新遇到的困難;提倡全病程管理模式防治並舉提高抑鬱症治癒率、降低複發率、促進全面康復。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52 字。

轉載請註明: 抑鬱症治療的依從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