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爭搶玩具大人要不要管?這個做法我給100個贊

小朋友搶玩具這個場景,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 

“孩子被搶玩具之後沒反應,孩子是不是很慫啊?”    “寶寶老是搶別人的玩具,該怎麼辦?”    “別的孩子來搶玩具時,家長應該怎麼做?”  

這應該是很多父母的心聲,外出遊玩最怕的就是孩子們之間的矛盾了,之前也報道過不少這樣的新聞,有些家長因為孩子玩具被搶而大打出手。 

1歲孩子搶4歲孩子玩具被掐了一把,父親轉身拿個晾衣架就抽4歲孩子腿根。 

導致4歲孩子腿上留下重重傷痕。 

兩個小女孩搶玩具,其中一個小女孩的媽媽二話不說上前連扇另一個小女孩耳光。 

孩子在商場搶玩具起爭執,大人赤膊上陣上演全武行。

這類新聞屢見不鮮,在深圳一個商場裡,兩個小朋友爭搶玩具發生矛盾,最後引起雙方家長大打出手,現場一場混戰,一名男當事人還被打暈過去。 

孩子爭搶玩具大人要不要管?這個做法我給100個贊

娃搶人玩具,爸媽常常陷入尷尬境地,面子掛不住“娃怎麼這麼霸道?” 

娃被搶,爸媽可能心疼又怒娃不爭“怎麼這麼膽小?” 

“搶玩具”Or“被搶玩具”,看起來事小,卻是讓爸媽頭疼不已,其中關乎的是娃的情緒、利益、自尊,父母的面子裡子等,到底該怎麼處理才妥當? 

一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孩子“搶”玩具不等於“霸道自私”。 

6歲前的孩子會經歷一個物權敏感期,尤其以2~3歲的孩子為甚,自我意識逐漸形成,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 

他們無法區分物權的歸屬,簡單地以為,我所看到的,我所拿到的,全部都是我的東西。 

一般來說,在寶寶1.5歲開始就會逐漸進入“物權敏感期”。

所謂物權概念就是物體的歸屬權,它是我的?你的?還是共享的? 

孩子在“物權敏感期”的典型表現: 

語言方面——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    動作方面——牢牢捍衛自己喜歡的東西,伴隨攻擊行為。    情緒方面——易衝動且不能自制,完全一副“小霸王”模樣。  

這個時候,孩子的意識逐漸清晰開始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表現比較“自私”。 

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以此來建構自己的獨立性,建立安全感。 

家長以為他們在爭搶,但對孩子來說,他們只是在維護自己的東西。

至於分享,必須在孩子建構起正確的物權歸屬觀念後,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引導,往往事半功倍。 

孩子爭搶玩具大人要不要管?這個做法我給100個贊

二 

其次我們要知道,“搶”不是霸道自私,被搶了不敢搶回來,更不用簡單粗暴的認為孩子是“慫”“膽小”。 

孩子不敢“搶回來”,可能是天生氣質使然,他們比較溫和,不愛衝突,不願意去搶回來。 

可能是心理發育還沒到敢於搶回來的程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研究表明,約 80% 的孩子在面對攻擊行為時會選擇不反擊。 

這是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 

身為父母,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做,而不是急於幫孩子出頭。

孩子爭搶玩具大人要不要管?這個做法我給100個贊

三 

明白了孩子“搶”和“不敢搶回來”的原因後,在面對孩子搶玩具後,家長應該這樣做。 

1. 在安全範圍,讓孩子自己協商解決

幾乎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與同伴發生爭搶、吵鬧。 

孩子與別人有衝突時,請你一定要觀察孩子的反應,他委不委屈,介不介意,詢問他是否需要父母的幫助。 

當然了,從孩子有自我意識起,小打小鬧對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了。 

大多數孩子之間的矛盾是不需要家長插手的。 

球球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林林,兩人經常一起玩耍,也經常鬧各種小矛盾,甚至會弄得大哭大鬧,口下絕言:“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我不要再跟你做朋友了。” 

但大多數情況下,沒幾分鐘,或沒幾天他們就會和好,下次再一起玩時,矛盾早已煙消雲散。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矛盾也越來越少了,在這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如何溝通,如何解決矛盾,如何交朋友與人相處。 

當孩子發生矛盾時,留一點時間、空間給孩子,鼓勵他們自己處,等孩子沒法處理時,家長再幫忙解決。

朋友能讓孩子獲得自信、幸福感和歸屬感,也是情商高的具體體現。但這些不是大人硬講道理講出來的,是孩子們在一次次打打鬧鬧、互相幫助中鍛煉出來的。 

當然了,如果孩子真的需要幫助時,我們一定要及時給予幫助,站在孩子這一邊,以免孩子對父母喪失信心和安全感。 

2. 教孩子懂得拒絕

奪他人玩具等財物,往小了說,是孩子任性而為,往大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霸權行徑。 

搶回來,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對兩個孩子都有益處:    它可以告訴主動搶東西的孩子:這世間的法則,並非你來評定,霸權主義行不通;    告訴搶回的孩子:強權面前不退縮,果斷行使拒絕權,捍衛自己的主權。  

孩子漫漫成長路上,需要拒絕的人和事有很多。 

懂得拒絕,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生命的精彩。

孩子爭搶玩具大人要不要管?這個做法我給100個贊

3. 教給孩子界限意識

有界限的家庭,才能真正養出懂得保護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知道分寸的孩子。 

界限的家庭應該是這樣的: 

不強迫孩子分享;    不隨意處置孩子的東西;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需要;    允許孩子說不;    接納孩子的壞脾氣和壞情緒。  

尊重孩子的界限,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 

保有父母的底線,不一味服從孩子。 

4.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物權意識

提前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物權意識,減少孩子發生爭搶的行為,或者在被搶時敢於維護自己玩具。 

一定要告訴孩子: 

自己的東西:  我有絕對的掌控權,可以選擇與你們一起玩,也可以不給他們玩。 

別人的東西:  同樣,別人也有捍衛自己物品的權利,自己不能搶。 

大家的東西:  公共場所的東西屬於大家,我不能獨佔,你也不能獨佔。 

這是孩子的物權意識,也是大人在幫助孩子應對爭搶問題時應該堅持的原則。 

當孩子與小朋友之間發生矛盾時,父母要首先保持一顆平常心,先問問孩子的感受,再與對方家長共同瞭解情況。 

如果是自己孩子的問題,要及時告知孩子不對的地方並給對方道歉,如果是對方孩子的問題,趁機引導孩子獨立解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28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爭搶玩具大人要不要管?這個做法我給100個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