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志",即怒喜思悲(憂)恐(驚),是人類典型的情緒體驗。中醫認為,五志產生於"五臟之氣",是人體正常的心理活動,但同時,五志內傷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五志致病的關鍵在於五志"不節"或"不時"。透過調和五志的方法,使五志發而中節,有時有度,在維持人體氣血陰陽平衡,預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怒為魁首
怒,指生氣、憤怒一類情緒,為典型的負性情緒,是情志致病的魁首,養生防病首先制怒。調養怒志最典型的方法是以忍制怒,易怒者,要理智地剋制自己,要"忍"。理智以制怒是調養怒志的又一經典方法,即靠理智駕馭感情,控制怒志發作。理智制怒的前提是靜心,以靜止怒,即透過冷靜的思考首先讓理智佔據主導地位。繼之,則是深入地觀察和分析事理,平靜地分辨和判斷是非,這是理智制怒的關鍵,遇到可怒之事,應先冷靜下來,細心思考,正確分辨,則可以忘掉髮怒,從而採取更有效的方法處理問題。另一種理智制怒的方法是事先權衡利弊,想象發作的後果,從而剋制怒,理智以制怒,需要長期加強道德修養、重視意志鍛鍊、培養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做到。
怒為五志致病的魁首,忍以制怒和理智以制怒,能較為有效地控制和排解怒志,從而預防因怒引起的人體氣血陰陽平衡的失調,達到調怒以養生的目的。
二、喜則氣和,樂以正道
喜,指歡喜、快樂一類情緒,屬對人體有益的良性情緒。樂觀是喜以養生的典型代表,樂觀的態度不僅對事業和前途具有重要作用,更對人體健康長壽有極大益處。樂觀的情緒是調養精神,排除不良情緒因素,防止衰老的最好方法。知足常樂是喜以養生的又一典型代表,人們應該培養"知足者常樂"的思想,足而生樂,樂而生喜,喜則生情,情則養人,煥發精神,有益於身心健康。
喜以養生有一個重要的方法,即主動尋找樂趣,愉悅情懷。應該多多培養興趣愛好,喜樂以養生延年。主動發笑以養生也是喜以養生的方法之一,常喜善樂有益健康,只要以樂觀知足的心態面對人生,以情趣愛好,幽默笑話來愉悅情懷,以人間之正道為樂,則能使喜志發揮調暢氣血,健旺精神的養生作用。
三、思憂結氣,善用調和
思志較為特殊,它含有思念、懷念的意思,與憂有共同特點,也含有思考,思慮的意思,屬思維範疇。無論思念還是思考,都可以導致《內經》所言的"思則氣結",即過度長期的憂思,則會導致脾氣不運,氣血暗耗,機體陰陽平衡失調,但是若能有節有度的利用思志,則能起到養生的作用。
1、憂慮難免,重在調和
憂,指憂慮、憂愁一類情感。適度的憂慮是人們進行日常活動的前提,不可避免,自古深謀遠慮的人,多得到人們的推崇與愛戴。然而,過度不適時的憂慮,常常致人成病,故而排解不良憂志,正確適度的發揮憂志,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歷代養生家提出諸多排解不良憂志的方法:事到臨頭常給人措手不及的壓力和精神上的極大憂慮,嚴重有損於健康。
憂思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情緒活動,唯有適度節制,調和利用,才能起到養生延年的作用。
2、存思養神,鍛鍊思維
存思以養神,即是利用思志養生的典型範例。鍛鍊思維,保持智力,防止腦功能衰退,是養生延年的重要方面。
四、悲志消沉,宜當宣解
悲,指悲哀、傷心一類情感,"悲則氣消",悲志養生,重在排解,採用聊天、寫信等方式向朋友或親人傾訴自己的苦衷;或是用意志控制自己的精神,將憤怒、悲痛等刺激,轉化成為奮鬥的力量和動力;或是理智的思考,分析悲傷事情的來龍去脈,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然後輕鬆向前,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有意義的新事情,將悲的情緒轉移為新的情緒,從而減少悲傷帶來的害處。
五、驚恐駭懼,浩氣理制
恐,指恐懼、害怕一類情感,驚,指驚恐、駭怪一類情感,驚與恐之間略有差別:驚是心理上先無準備,突然受外界事物的刺激而感到驚駭、恐懼,恐是未受驚嚇,而內心自感恐懼。人們行君子之為,以盛大剛直之氣處事,就不會有疑難和畏懼,
總之,五志調和,方能起到促進陰陽平衡,維護健康,延年益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