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接兒子放學,看到這一幕卻很糾結:該不該叫叫他呢?

以前,孩子上下學基本是與同學結伴回家,一路上笑笑鬧鬧十分有利於培養和促進友情。如今,出於安全考慮,孩子上下學基本由家長接送,想必孩子們能得到一次與同學放學走路回家的機會都開心不已。

寶媽接兒子放學,眼前一幕卻讓她不淡定了

曾看到一位寶媽分享的影片,能感受到當時的場面是如何的令人不淡定。當天,寶媽工作繁忙,遲了一點才去接兒子放學。寶媽驅車趕往兒子學校路上,在一個路口紅燈時停了下來,沒想到看到兒子從車前的斑馬線走過。

寶媽接兒子放學,看到這一幕卻很糾結:該不該叫叫他呢?

兒子或許是見媽媽遲遲未來,等得不耐煩了就決定與同學走路回家。從影片上來看,兒子與一個女同學一起結伴回家,兩人揹著書包,手中各拿著一個蘋果,一路上都在開心的聊天。兒子與女同學從斑馬線上走過時,他認出了家裡的車,並看向了車裡的媽媽,但是他沒有立刻上車,而是裝作不認識媽媽,把眼神移開後,就繼續與女同學一路走一路聊天。

寶媽接兒子放學,看到這一幕卻很糾結:該不該叫叫他呢?

寶媽眼前看到這一幕,整個人頓時很糾結,心裡升騰起一股疑問:“該不該打擾他呢?”想必心裡也已經演算過兩種情況,即第一是去叫兒子,讓他上車回家;第二是不叫兒子,讓他與女同學繼續結伴回家。從影片來看,寶媽糾結過後,還是選擇了後者。

網友對此事的評論也很有趣:網友一:哈哈哈,媽媽應該自覺點獨自回家,讓孩子們發展發展友情。網友二:太搞笑了,小男孩的眼神應該就是讓媽媽看眼色行事吧。網友三:人孩子跟女同學聊得好好的,媽媽就別破壞氣氛了。網友四:孩子或許就等著媽媽遲到呢吧!

①讓孩子擁有歸屬感

擁有良好的社交關係,孩子的孤獨感會少一點,相應的歸屬感就會多一點。內心有歸屬感的話,孩子在其他社會生活中,也會表現得比較自信大方。

寶媽接兒子放學,看到這一幕卻很糾結:該不該叫叫他呢?

②讓孩子提升表達力

在良好的社交關係中,孩子能夠遊刃有餘的跟許多不同的人交往和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表達能力也能得到相應提升。

①教授孩子社交技巧

家長應表現良好的社交狀態,讓孩子可以模仿和學習,以此敢於和懂得如何與人良好相處。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創造社交機會,告訴他應該如何踏出交友第一步和如何正確維護友情等。

寶媽接兒子放學,看到這一幕卻很糾結:該不該叫叫他呢?

②教授孩子社交分寸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明確的社交分寸,即在他有性別意識的時候,就要讓他明白與異性交往時要注意分寸,把關係保持在平衡友好的狀態,不要動不動侵犯他人的隱私。

寶媽接兒子放學,看到這一幕卻很糾結:該不該叫叫他呢?

孩子上學之後,會開啟更多的社交,家長不能過於敏感,當然也不能過於放心,應該讓孩子知道的社交準則,就讓他儘早知悉,這樣有助於孩子好好的融入社會生活。

寶媽接兒子放學,看到這一幕卻很糾結:該不該叫叫他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74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媽接兒子放學,看到這一幕卻很糾結:該不該叫叫他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