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六十八次會議,會議指出,北京市近日連續暴發確診病例和核酸檢測陽性病例,且都與新發地批發市場關聯,“北京已進入非常時期”。會議要求,按照統一部署,堅決果斷處置、堅決阻斷疫情傳播渠道、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6月15日,北京市召開第117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釋出會。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表示,全市和新發地相關人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情況,共檢測76499人,結果陽性59份。
咽拭子陽性意味著什麼?
咽拭子陽性不等同於確診患者。如果除了核酸檢測陽性以外,患者同時伴有呼吸道症狀,且胸部影像異常或有其他臨床表現的,則可確認為確診患者。如果沒有上述相關症狀的,則定義為無症狀感染者,而後者不一定都會發病。
無症狀感染者應該如何科學理解?
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表現,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經呼吸道等標本取樣顯示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者。
無症狀感染者有兩種情形:
一是經14天的隔離醫學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
二是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傳染性,存在著傳播風險;同時具有傳播隱匿性、症狀主觀性和發現侷限性等特點。
如何科學對待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應當集中醫學觀察14天。期間出現新冠肺炎相關臨床症狀和體徵者轉為確診病例。
集中醫學觀察滿14天且連續兩次標本核酸檢測呈陰性者(取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集中醫學觀察。
核酸檢測仍為陽性且無臨床症狀者需繼續集中醫學觀察。
如何科學對待新冠抗體均陽性者
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是機體對於病毒免疫應答的關鍵組成部分,因此透過對新冠病毒疑似案例的血清檢測也可以很準確的檢測出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通常病毒入侵人體後最早產生的是IgM抗體,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多在發病初期便開始出現陽性反應。當產生IgM的淋巴細胞進入淋巴結後,經過一系列微觀而又複雜的過程後,進一步成熟分化大量產生持續時間較長的IgG抗體。
相關研究發現,IgG抗體在新冠肺炎患者症狀出現後的7-50天和症狀緩解後的5-49天內,從症狀出現到抗體滴度升高的中位數為24天,從症狀緩解到抗體滴度升高的中位數為15天。
這表明,廣泛進行抗體檢測的最佳時間範圍是症狀出現後至少3-4周和症狀消失後至少2周。
此外,在調查中,沒有發現重複取樣時IgG抗體滴度水平下降的證據。
需要注意的是,特異性抗體檢測也受部分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有一定“滯後性”,需等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應答反應後才能產生陽性反應。另一方面,檢驗結果容易受到血液標本中的一些干擾物質的影響而出現“假陽性”結果。
IgM抗體陽性往往提示近期感染,而IgG抗體陽性及呈高滴度也表示感染時間較長或既往感染,但存在傳染性的風險可能已大大降低。
公眾對疫情防控的警惕意識仍應保持,同時對無症狀的核酸與抗體IgG均呈陽性者應科學對待,大可不必過度恐慌。
防護未到鬆懈時
尾聲階段,容小編再嘮叨兩句:時下酷暑難當,室外持續戴口罩已然成為一種“個人意志力”的考驗。但疫情期間,風雲變幻莫測,除了正常工作以外,生活中的每一位小夥伴還是要保持足夠的個人防護意識,勤洗手、不扎堆、少聚集,莫去人多的地方閒逛,不是必須去的地方別“軋鬧猛”。
此外,加強食品安全意識,生熟要分開,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也要分開,例如刀具、砧板等。食材方面特別是肉食一定要燒熟煮透,避免生食水產品。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保持理性和冷靜,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及時就近發熱門診就診。
2020年度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研究基金
“新型冠狀病毒防治攻關專項”(YG2020YQ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