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童小夢(化名)左臉頰無意間發現腫塊,一查竟是惡性腫瘤。僅1個月時間,腫瘤從礦泉水瓶蓋大小,長到了成年女性拳頭一般大,小嘴幾乎被腫瘤堵住,導致她吃飯、呼吸困難。武漢兒童醫院兩次組織MDT多學科聯合會診,決定先透過放射介入手術,栓塞腫瘤血管,給腫瘤“斷糧”,使其“飢餓”萎縮,爭取外科手術切除機會。日前,放射介入手術完成,女孩腫脹發亮的左臉“癟”了下去,腫瘤明顯縮小。8月10日,小夢已開始第二輪化療。
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和放射科醫生劉新獻檢視患兒術後情況
拳頭大包塊致面部變形
女孩呼吸困難
8月10日,記者在血液腫瘤科病房裡看到,小夢精神挺好,正在看動畫片,媽媽正將饅頭掰成一塊塊小碎片餵給她吃。和就醫之前相比,原本腫脹發亮的左臉“癟”了下去,腫瘤明顯縮小。
小夢是黃岡蘄春人,今年5月26日,媽媽無意發現小夢的左臉頰有些凸起,摸上去還有一個礦泉水瓶蓋大小硬邦邦的包塊,儘管不痛不癢,父母仍不敢大意,第二天便帶著孩子趕到武漢的大醫院檢查。多項檢查後,醫生皺著眉告訴他們可能是腫瘤,這當頭一棒的訊息令小夢父母措手不及。隨後,父母重拾心情,又帶著小夢輾轉多家醫院求醫。
接下來的日子,腫塊“野蠻生長”,並向內侵犯口腔,一個月時間,礦泉水瓶蓋大小的腫瘤,長到了如成年女性拳頭一般大,小夢的左臉被撐的鼓脹發亮,部分瘤體裸露在嘴巴外。這不僅讓她無法正常進食,連晚上睡覺都很困難,睡不了多久就被自己憋醒。自從起病以來,小夢體重整整掉了6斤。
為了挽救孩子生命,7月4日,父母帶著小夢來到武漢兒童醫院,被收入武漢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經過該院MDT多學科聯合會診,最終穿刺活檢後,確診小夢是患上了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胚胎型橫紋肌肉瘤,且屬於臨床晚期。穿刺活檢術後,小夢被轉入重症醫學科,並同時進行化療。而此時腫瘤還在繼續生長,醫生介紹,再發展下去,患兒整個口腔都會被瘤體堵住,甚至造成窒息。因為腫瘤巨大、無法脫離呼吸機自主呼吸,小夢危在旦夕。
醫院立即組織了第二次涉及整形頜面外科、耳鼻咽喉科、血液腫瘤科、放射介入科、麻醉科、普外科、營養專科等多學科的全院大會診,挽救小夢生命。
介入栓塞血管
讓腫瘤“飢餓”萎縮
專家們經過評估,最終定下初步治療方案:首要關鍵是置入鼻空腸管,為小夢身體提供營養支援,維持生命;其次採用放射介入方式,栓塞腫瘤血管。
武漢兒童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黃穗介紹,放射介入手術有兩個目的:其一,將化療藥物直達病灶,降低副作用,靶向“殺死”腫瘤細胞,減少轉移。其二,對專為瘤體輸送營養的血管進行栓塞,中止血供,相當於給腫瘤“斷糧”,沒有血液供應、輸送營養的瘤子會慢慢被“餓死”,有望讓腫瘤縮小,為將來手術切除“鋪平道路”。
透過造影觀察到,腫瘤周邊血管豐富、雜亂,有三支主要血管向腫瘤供給營養。在麻醉醫生的配合下,放射科黃穗主任和劉新獻醫生將一根約1毫米細的“微導管”,透過頸外動脈通道,將導管精準的送達腫瘤供血血管後,推注栓塞材料,成功堵塞住了腫瘤血管,給腫瘤“斷糧”。術後一週,生命體徵穩定的小夢從重症醫學科轉入血液腫瘤科繼續治療。
兒童惡性腫瘤大多能治癒
武漢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李建新介紹,橫紋肌肉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軟組織腫瘤,約佔兒童腫瘤的6.5%左右,位於兒童顱外實體腫瘤第3位,僅次於神經母細胞瘤和腎母細胞瘤。原發部位以頭頸部及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其次為四肢、軀幹等其餘部位。橫紋肌肉瘤的惡性程度極高、生長速度極快,容易發生早期轉移。
目前,腫瘤是兒童的第二大死因,僅次於意外傷害。兒童腫瘤不同於成人,多數是可以治癒的。同時兒童腫瘤治療也有它的難處,一是腫瘤進展速度極快,有時候從I期發展到IV期(晚期),可能只需要3-4個月時間,二是它可能出現在不同年齡段孩子全身的各個部位,加之多數患兒幼小不知道告訴家長自己哪裡不舒服,往往發現得很晚,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所以,作為家長要多關注孩子,一旦發現孩子消瘦、精神不振、身體出現包塊,一定要警惕,儘早就醫。
責編:劉豔萍
融媒體記者:文秀
通訊員:薛源
編輯:張迎
【來源:漢新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