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廁所不上就憋得慌。
今天,旅行如廁問題,雖然略顯尷尬,但卻十分必要。畢竟人有三急,生理需求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
套用郭老師的話:在你的旅行中刻意迴避去上廁所這一段,你的旅行不完美。
旅行,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有時因“大自然的召喚”,卻無從“響應”,尋廁無門。
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旅行中的如廁難問題相信很多朋友們都經歷過。
圍繞這個問題,比利時著名旅遊學者Nansan Iden曾提出過一個“6C”法則:
1.能忍就忍
注意,這裡並不是指憋著(傷身啊),而是說儘量忍著少喝水。
解決問題要從源頭著手,畢竟出門旅行,嘴唇乾點兒總比尿急要好受得多。
2.能上就上
有些地方的公共廁所確實少得可憐,尤其是一些歐美國家,由於種種原因,大街上很少見到公共廁所。
所以,要充分利用旅遊景區和餐廳的衛生間,能上就上。
此外,旅行中難免會遇到長時間坐車的情況,如果有機會在途中上廁所,儘量下車去上。如果在行駛過程中遇到特殊情況,要及時跟司機提出要求,切忌害羞。
3.能問就問
避免漫無目的地自己亂找,能問就問,有利於快速鎖定目標,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當然,有時候我們在國外會面臨語言不通的難題,以下梳理了幾種世界主要語言的問廁所方式:
中文:廁所在哪裡?
英語:Where is the toilet?
日語:トイレはどこですか?(toy-re wa do·ko des ka)
韓語:화장실 이 어디 에 있 습 니까?(hwa·jang·shi·ri o·di·ye·yo)
西班牙語:¿Dónde está el baño?(don·de es·tan los ba·nyos)
法語:Où sont les toilettes?(oo son ley twa·let)
德語:Wo ist die Toilette?(vo ist dee to·a·le·ti)
俄語:где здесь туалет?(gdye zdyes'tu al yet)
印地語:शौचालय कहां है?(shauchaalay kahaan hai?)
4.能早就早
人在緊張的時候,交感神經會變興奮,導致膀胱粘膜的感覺變得比較敏感。
雖然旅行中的大部分時候都是愉悅放鬆的,可難免會遇到趕車趕飛機的情況,一著急緊張就容易想上廁所。
一邊是錯過航班的苦悶,一邊是身體中前部的炸裂感,兩種痛苦該如何抉擇?
所以,如果要去機場火車站,能早點兒到就早點兒到。
5.能備就備
即便是出門在外,也要注意飲食,勞逸結合。
同時,要隨身備好各類藥物,避免出現吃壞肚子或水土不服的情況。
如果在野外或遇到特殊情況,備好水瓶、戶外尿袋、行動式廁所之類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6.能刨就刨
在現實中,我們還會面臨一種情況,如果實在沒有條件,只能就地解決該怎麼辦?
很多人都認為,排洩物是可以被自然降解的。但實際上其速率是很緩慢的,而且還很容易造成水源汙染。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遠離水源地。
除此之外,尿液中的鹽分和氨化物也會改變土壤的化學成分,甚至是傷害植物葉片。
所以,在戶外如廁如果處理不好,是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的。我們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至少要距離水源、步道、露營地和休息區30米以上。
2.儘量不要集中於一點。
3.儘可能選擇沒有植物的地方。
4.便紙儘量帶走。
5.儘量選擇含有微生物的有機土壤(顏色濃黑,無砂石),採用“刨坑如廁法”,有利降解,便於掩埋,環保又衛生。
當然,最根本的解決方式還是要不斷完善公共設施,從根本上改善如廁難的問題。廁所問題不僅關係到旅遊產業,也關係到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改善、國民素質的提升和社會文明的進步。
小廁所裡蘊含著大民生,廁所革命任重而道遠。
-- END --
本文由Eden(佚登)侃旅行原創,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做有觀點、有溫度的旅行內容是我的追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請點贊和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