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23日),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在博鰲就該事件表態稱,“的確存在著甄別方面的疏忽,但我一點兒也不懷疑校長的善意,和他希望能夠透過更廣泛的社會資源和支援,使得清華大學或者中國的大學能夠辦得更好。未來我們對捐贈人背景應加強甄別。”
這是清華大學首次對該事件做出回應。楊斌當時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大學校長對話,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做出上述表述。
清華大學官方網站此前報道說,2月1日校長會見來訪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繼承人之一、羅斯柴爾德家族英國資產主要管理人奧利弗·羅斯柴爾德(Oliver Rothschild)一行。
同文介紹說,奧利弗是國際金融投資家、企業戰略家,同時也是國際慈善家,曾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英國紅十字會等十多家公益基金會和慈善組織機構負責人。曾於2013年、2014年多次到訪中國,出席由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亞洲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主辦的國際金融與產業科技創新合作座談會等活動。
內地有媒體對奧利弗其人展開調查,查閱位於倫敦的羅斯柴爾德檔案館資料,未有發現此人。2月5日,英國羅斯柴爾德集團的代表回應確認,奧利弗並不是其家族成員,也不涉足集團的任何業務。
事件引發境內外輿論及網民熱議,有聲音質疑中國大學“盲目崇洋”。
如何分析清華事件背後透露的中國大學引進社會支援的現狀,以及需要如何改進?參加主題為“東西方教育思想差異”同場對話的上海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基金會理事長姜斯憲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大學加大了與境外一流大學的合作,同時都努力發展學校的基金會,爭取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援,以吸收一些優秀的師資回國服務,使得學校教育更有質量,更加能夠培養個性化的人才。
“中國大學的基金會,相比較國外一流大學的基金會而言,完全不在一個量級,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姜斯憲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需要建立規範機制,在引進社會資金的過程中對捐贈人的情況做更多瞭解。“如果出現了一些微小的失誤應該諒解,使得學校更加積極主動地爭取各方面的捐贈。”
皮卡同學:人傻錢多的中國是騙子天堂,洋騙子也不甘落後來撈一把。
我記憶中的土地:巴結錯人,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