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章了,當時《忍者神龜2》公映時候寫的,作為國慶後上班第一天的禮物,哈哈。
忍者,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一種特殊職業,最早見於江戶時代,是日本古代的“特種部隊”,功能上等同於我國古代時期的斥候、刺客等等,但因獨特的技能和行動方式而被世人所熟知,也就是“忍術”。
關於正史中忍者的地位作用和真實處境,說出來恐怕就是另一個故事了。但可以肯定是,如今“忍者”二字,早已超出了一種職業的範疇,而成為流行文化的代表。忍者本身具備的特殊魅力,令這個團隊在全球流行文化的二次消費上,如同中國的俠客一樣。早已衝出國門,走向世界。
在日本本土,如今忍者常見於各種流行文化產品之中,拋開《火影忍者》、《忍者龍劍傳》、《甲賀忍法帖》等在動漫遊戲和影視領域有著獨特忍者世界觀的人氣作品不談,就連日本歷史上的著名忍者,服部半藏、猿飛佐助、石川五右衛門、風魔小太郎等,也走進了流行文化之中,電影立傳、動漫遊戲等不勝列舉,就連《龍珠》中小悟空與紅緞帶軍團大戰中還藉機黑了一把忍者紫軍曹。
而在西方的流行文化中,以好萊塢為首這樣集百家之精華的所在,以嚮往神秘東方文化的出發點,也讓忍者大搖大擺的進入了西方主流文化之中。
忍者在西方文化中的興起是在上世紀70-80年代那個B級片火爆的時期,以日本功夫明星小杉正一闖蕩好萊塢為開端,拍攝大量關於忍者的電影,讓西方觀眾首次以正確的姿態認識到了忍者的魅力,並引導80年代美國動作片和忍者電影的潮流。
漫畫版《忍者神龜》正是在那個時候響應潮流而創作。
如今雖然忍者風潮已過,但就像一個標籤化符號一樣,忍者已從當年的亞文化極客領域進入到西方主流文化之中,尤其是在好萊塢中,單獨的忍者電影已不多見,但忍者卻在各類動作、奇幻電影中怒刷存在感,就像如今涉及到中國的動作片必定少不了功夫,涉及到日本的動作片也少不了忍者。
下面,讓我們翻開影史畫卷,從中擷英忍者電影和知名作品中的忍者元素。不求一網打盡,只求精益求精。
1、《007之雷霆谷》(1967)
忍者什麼時候第一次登陸西方電影早已無從考證,但首次展現影響力的,卻是在著名的007電影中。
1967年肖恩·康納利主演的《007之雷霆谷》,詹姆斯·邦德追蹤幽靈黨大BOSS來到日本,不僅泡了日本妞(濱美枝飾演Kissy Suzuki),而且片中在火山深處的基地裡大規模忍者攻擊行動是本片的高潮之處。
當時忍者對於歐美來說還處於霧裡看花狀態,電影只是借用了忍者的噱頭,片中忍者除了展示些武士刀大戰外,更多被當做雜兵使用,可見當時西方電影人至少還分不清忍者與武士的區別。即便如此,忍者的形象也因007被西方觀眾所廣泛熟知。
2、《忍者潛入》(1981)
日本功夫明星小杉正一闖蕩好萊塢的作品,上世紀70年代就來到美國的小杉正一直到這部作品才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
《忍者潛入》大概是好萊塢第一部讓觀眾正確認識忍者的作品,老版西部片《姜戈》中姜戈的扮演者弗蘭科·尼羅飾演主角,小杉正一飾演一名忍者。他為本片帶來了具有正統東方韻味的人忍者文化,電影讓西方觀眾重新認識忍者。
隨後,小杉正一也拍攝了大量關於忍者題材的作品,包括《復仇忍者》(1983)、《惡靈忍者》(1984)等忍者作品,雖然都是B級片,但引導80年代美國動作片和忍者電影的潮流。正當事業如日中天時小杉正一厭倦了美國電影工業而回到日本,在美國留下了無數關於忍者的傳說。
3、《美國忍者》(1985)
本片就是80年代美國忍者風潮下所誕生的代表作品。故事模式如同當年的孤膽英雄電影別無二致,但主人公不是史泰龍、施瓦辛格般的硬漢,而是一名空手道高手與一名忍者的搭檔。
正如很多西方電影展現東方元素的結果一樣,《美國忍者》只是借用了忍者這個噱頭而已,大肆渲染忍術神奇和功夫的高超,東方觀眾對這樣變味的忍者可能不太買賬,但美國人卻看得很high。
這不小成本B級片在1985年票房收入1000萬美元,成功令《美國忍者》成為一個系列IP,一直拍到了1993年,出了四部續集。這個系列與小杉正一的忍者電影類似,都是為早期的忍者打下了一個基調,身手敏捷,上躥下跳,各種暗器,高超潛入和無數技巧。
4、《忍者小英雄》(1992)
時間來到了90年代,這部作品當年在各大電視臺熱播,80後的記憶之一,大概是當年內地觀眾認識西方忍者的一道大門。
電影有迪士尼出品,又名《小鬼難纏》,是《小鬼當家》風潮之下的作品,且電影中的三位“小鬼”都是忍者。
磐石、小馬、肚皮三位小夥伴,與祖父忍者大師田中大戰軍火商,詼諧搞笑的故事情節,正義小忍者大戰反派忍者軍隊,“磐石喜歡艾米莉”的臺詞記憶猶新。
該片當年票房收入3000萬,並推出了三部續集。
5、《緊急獵殺令》(1995)
90年代美式動作片大潮下的電影,同樣借用了忍者的噱頭,由曾在《高地人》中大放異彩的克里斯多弗·蘭伯特主演。
電影本身名不見經傳,但足夠有代表性,代表了美式文化對東方元素的囫圇運用和拿來主義。
就拿演員選擇來說,為了湊齊亞洲面孔,本片的演員表中除了在《追捕》中飾演矢村警長的原田芳雄外,還有陳沖與尊龍,後者更是飾演忍者集團的老大金城,電影中的忍者大戰是亮點之一。
6、《計程車速遞2》(2000)
隨著忍者文化走向世界舞臺,忍者不再是好萊塢電影中的常客,浪漫的法國人也加入忍者大軍,著名喜劇片《計程車速遞2》成為了主要噱頭。
電影再次證明了,只要動作片中有日本元素,那就一定會出現忍者。堂堂綁架日本部長的黑社會,在法國人眼裡,是一群手段高超的忍者集團。
本片用大量法國式的幽默展示了手段高強的忍者如何戲弄法國警方,真假忍者匯聚一堂,呆萌的法國警察看見正牌忍者的出現之後,在“這個絕對不是我們的人”的討論中,被秒滅讓人笑掉大牙,甚至警察局長都打算過一回忍者的癮,結果摔了個半身不遂。
本片雖然在東方元素的運用上已經是生吞活剝,但詼諧的氛圍下效果極佳。
7、《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
提到西方忍者,怎能少了DC漫畫中蝙蝠俠中的著名反派——忍者大師拉爾斯·艾爾·古爾,一個生活了幾個世紀的不死人,精通各種格鬥術,拉撒路之池是其永葆青春的秘訣。
在《蝙蝠俠:俠影之謎》中,是忍者大師首次出現的電影中,電影中他訓練布魯斯·韋恩成為頂尖的忍術高手,隨後率領影武者聯盟進攻哥譚市中,對昔日愛徒站在了對立面上。忍者大師的影武者聯盟勢力在第三部中也得以出現,電影中的設定,貝恩也曾是影武者聯盟的一員,與拉爾斯的女兒塔利亞聯手進攻哥譚。
在DC劇集宇宙中,忍者大師由馬特·納夫萊飾演,並出現在《綠箭俠》第三季中。
8、《忍者刺客》(2009)
《忍者刺客》是當年還是兄弟的沃卓斯基姐妹所主導,對東方文化痴迷的二位創造了這部頗具成人暴力動漫風格的電影,並請來了《V字仇殺隊》的導演詹姆斯·麥克提格執導。
沃卓斯基姐妹為本片所帶來的是可稱耳目一新的東方暴力美學,片中關於東方兵器、暗器的展示有板有眼,打鬥場面在CG特效和動作指導的融合下,飛鐮、軟劍等兵器的運用,毫無顧忌的血漿噴灑,令電影動漫電玩的風格化極強。
雖然本片依舊屬於對東方元素的拿來主義,但卻屬於“拿”的最全的一次。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電影中美國忍者的“鼻祖”小杉正一應邀參演,飾演忍者頭目小角師傅。
9、《特種部隊》(2008)
孩之寶旗下的G.I.Joe系列玩具,在80年代忍者風潮之下,也順應的加入了忍者角色,而且一來就是黑白一對.這個設定被保留在動畫和後來的電影之中,蛇眼大戰白幽靈,已成《特種部隊》系列中的標誌場面。
兩集《特種部隊》中,這師兄弟二人真正詮釋了什麼是高科技時代下的忍者大戰,古老的忍術大戰和冷兵器交鋒與時髦的科幻武器的運用,令電影中的忍者大戰極為引人矚目。
到了第二集中主創陣容更迭的情況下,二位依舊迴歸,兩位師兄弟的恩怨被進一步挖掘,嵐影忍者集團的戲份中,著名的懸崖大戰已經成為電影最具看點的場面,不知不覺中,忍者大戰已成為《特種部隊》系列中的標誌元素,不可或缺。
10、《殺死比爾》(2003)
在昆汀這部邪典範的佳作中,嚴格意義上並沒有真正忍者的身影,但昆汀這個老頑童在這部個人風格化的遊戲,幾乎是將自己所有喜歡過的電影中的經典元素都借鑑到了新片中,怎能少了忍者的奧義。
片中青葉屋復仇戰的場景中,劉家輝帶領著武士集團外表西裝革履,黑色眼罩,但舉手投足卻是忍者範,包括他們使用的武士刀、流星錘、手裡劍等等武器,全部來源於忍者的標準制式裝備。
而片中千葉真一飾演的鑄刀大師,名字就叫做“服部半藏”(千葉真一曾在日本劇集中飾演服部半藏而聞名),是日本戰國時期德川幕府麾下的忍者首領,片中“半藏”刀砍瓜切菜一般。不難看出,《殺死比爾》對東方文化的雜糅屬性,江湖上依舊有著忍者的傳說。
11、《紐約行動》(2009)
由美國動作明星斯科特·阿金斯主演的《紐約行動》,是新世紀之後少見的以單純忍者為題材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凱西到日本學習忍術後回到紐約與邪惡勢力戰鬥的故事。作為一部B級片,本片與當年的《美國忍者》別無二致,都是美式動作英雄模式下對忍者元素的運用。
跆拳道黑帶出身的斯科特·阿金斯在片中飾演忍者高手,電影展示的依舊是動作片元素的換湯不換藥的老套路。本片在主流電影領域並不受待見,但在B級片和忍者粉絲群體裡反響不錯,畢竟是新世紀非常少見的單純忍者電影,同樣獲得了cult電影的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在2012年曾引進國內,票房1200萬人民幣,電影也於2013年推出過續集。
12、《金剛狼2》(2013)
超級英雄大戰忍者是怎麼的體驗?《金剛狼2》的舞臺出現在了日本,毫無意外,忍者再次成為了元素。其實在漫威宇宙中,不少角色都曾學習過忍術,比如黑寡婦,且漫威中還有一位著名純正忍者妹——艾麗卡,並於2005年推出電影版。
在《金剛狼2》中,失去能力用肉體生抗的金剛狼與飛簷走壁的忍者軍團的大戰,是該片的亮點之一。同時著名反派銀武士與超模福島莉拉飾演的雪緒,也將日本武術的美學與科幻色彩的撞擊發揮至深。
13、《忍者神龜》系列
《忍者神龜》出現在“渲染忍術神奇,嚮往神秘東方”的80年代,凱文·伊斯曼和彼德·拉特,當時兩位默默無聞漫畫家的塗鴉之作,會使用忍術的烏龜形象便孕育而生
當時伊斯曼的出發點完全是由於山寨,用特定的詞來形容就是“parody”,意思為“變調的模仿”,“parody”也是美國娛樂界的一種特殊文化。即對那些成名作品的進行一些“別有用意的戲仿”,如今parody,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環大西洋》這類電影,以及《加勒比女海盜》、《女超人》等等各種成人版的“大片”。
當年凱文·伊斯曼創造了忍者神龜,將模仿物件鎖定80年代特別流行的四部漫畫,分別是:
★漫威漫畫《X戰警》(新變種人,尤其是金剛狼)
★《夜魔俠》
★DC漫畫《浪人》(由漫畫家弗蘭克·米勒創作)
★戴夫·西姆創作的未來主義調侃漫畫《Cerebus》
為了避免版權問題,他們將四位主角的形象換成了海龜,因此如今審視《忍者神龜》,就會在裡面發現不少金剛狼、夜魔俠等知名漫畫英雄的影子,因為當時《忍者神龜》的出發點就在於山寨。
值得注意的,正如parody文化中別有用心的戲仿一樣,早期的忍者神龜漫畫是一套血腥暴力為主的成人向黑白漫畫。
隨著漫畫書的熱銷,真正令海龜們名聲大噪是由於黑馬漫畫(美國著名漫畫商)代理了《忍者神龜》的玩具,在1986年生產了大量手辦,成功將海龜推向主流文化。次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購下動畫改編權,像《變形金剛》一樣,同樣本著買玩具的目的,製作了幾集動畫迷你劇,此後便一發不可收。
此外,當時的劇作家和動畫設計師為了市場需求,剔除了原著漫畫中的暴力情節,只保留了角色形象,並加入了相應的詼諧元素。忍者神龜中著名的口號“半甲英雄”(Half Shell)與“海龜的力量”(Turtle Power)就是這個時期確定下來的。
彩蛋:忍者在中國
當忍者電影在全球大放異彩的同時,同為東方的華語電影中,也與時俱進的出現了忍者元素,不過忍者在華語功夫片中境遇如何呢?用《中華丈夫》中劉家良的一席話可稱為代表:
“忍術?中國也有!只不過,我們管這個叫作卑鄙無恥、暗箭傷人。”
華語功夫片中,忍者基本是反派的代言人,無論是《福星高照》還是《東方不敗》,忍術在武俠文化博大精深的內地大多是被調侃的一個。
但也有例外,元奎的導演處女作《龍之忍者》中,就出現了中國功夫與忍術元素的雜糅。當日本忍術遇見中國沖霄樓,神打對忍術,電影展現了極佳的動作設計,該片也被很多西方雜誌評為最好的忍者電影之一。
PS,《龍之忍者》的主角,李元霸當時是吳思遠力捧的新人,依照成龍為樣板打造(這位長得也有點像成龍),可惜一部片子紅了之後有些飄飄然,不顧合約在身,在臺灣方言“搞掂吳思遠我就替你們拍片”,結果令吳思遠被黑幫打了個半死,一怒之下封殺李元霸。再加上當時李元霸母親患病,這位索性推出娛樂圈,幾年之後回來,跟周潤發拍了《龍虎出更》之後,便再無大的動作,甚是可惜。
同時在張徹晚年期間,也拍攝了大量忍者題材的電影,其中《五遁忍術》裡中國武林高手大戰日本忍者陣,片頭顯示電影裡的忍者服裝、道具及使用方法,均來自《德川幕府刑事圖譜》等,極為考究。
甚至在《神通術與小霸王》中,更是表示忍術是三國時期于吉所創(五行神通之術,後來傳到了日本形成了忍術),後者用忍術“消滅”了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