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古老村落裡他做了一輩子油紙傘 2015.12.1日

雲南騰衝固東鎮的滎陽村是個僅有100多戶人家的古老村落,這裡的油紙傘已經有300餘年的歷史,而鄭映海是家族的第十代傳人。

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固東鎮的滎陽村是個僅有100多戶人家的古老村落,這個小村莊因其有著上百年製作油紙傘的歷史而名揚滇西,有著“油紙傘之鄉”的美譽。而鄭映海正是“保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從8歲時開始幫助家人制作油紙傘,至今依然固守著這一古老的傳統行業。(圖/文 郝亞鑫)

 

在青石砌成的牆壁下,89歲的鄭映海拿著毛筆沾上彩色原料,一朵朵山茶花正在他的筆下盛開著。油紙傘已經有300餘年的歷史,鄭映海是家族的第十代傳人。

 

製作油紙傘需要經過削傘骨、繞邊線、裱紙、上柿子水、收傘、曬傘繪畫、裝傘柄、上桐油、釘布頭、纏柄、穿內線等10多餘道工序,鄭映海也重複了80年。

 

鄭映海的部分工具整齊地掛在自家木房的牆上。一把紙傘有短骨和長骨,不但要先把竹子一根根剖開削好,還要再一枝枝鑽洞,相當耗工。

 

鄭映海正在製作油紙傘的傘骨。他說把他做的傘骨組合起來,還能恢復成一截完整的竹子。

 

“從前做傘是為了生計,現在已經成為了習慣”,鄭映海邊說著,邊從柱子上拿下鑽子熟練地捆在腰間。透過細線纏繞拉動鑽頭,鄭映海用“拉二胡”的姿勢,在薄薄的傘骨上打出一個個均勻規範的孔。

 

鄭映海在傘骨上打出一個個均勻規範的孔。

 

先用松樹在土機床上旋轉做成傘頭,用鋸開齒,然後把傘頭與傘骨連線眼用線穿接起來,固定在傘把裡,再配上有開放和收縮的小開關,接著把竹片削成的傘骨用線固定在傘頭上,之後把牛皮紙粘裱在傘面骨上,最後是繪畫、上油、晾乾。這一切,都是鄭映海一人完成。

 

從山茶花、荷花到梅花、樹枝,儘管已經上了年紀,鄭映海卻能夠穩穩地在油紙傘上設計出獨特的圖案。

 

油紙傘製作到一半時,需要在太陽下晾曬。在滎陽村當地方言中,“紙”與“子”同音,舊時女子結婚嫁妝中必有兩把油紙傘,寓意“早生貴子”。

 

鄭映海的老伴曬太陽時,幫鄭映海拿著一把未完成的油紙傘。據鄭映海說,當年也是由於自己的“手藝”,老伴才嫁給了自己。而現如今,村裡會做油紙傘的只剩下4位老人。

 

鄭映海在自家門前的巷子裡製作油紙傘。

 

幾名年輕人在曬傘的地方玩耍。機械化生產的油紙傘由於製作速度快、價格低,且輕巧耐用、圖案精美、色彩豔麗,佔據了旅遊工藝品的市場,遠銷海內外,而對於傳統的手工油紙傘,鄭映海說:“我會一直做下去,直到我不能動了。”

 

老人家的房屋上曬著的玉米。由於油紙傘行業的蕭條,家中的三個兒子雖會這門手藝,但還是以農活為主。

 

隨著社會的發展,油紙傘作為生活用具的角色已悄然隱退,但它的藝術欣賞價值卻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鄭映海老人從櫃子裡拿出自己一直珍藏的一本證書,這是固東鎮為老人頒發的“文化顧問”證書。

 

雖已近九旬,鄭映海對這份手藝的熱情並沒有消退,“每個人都和我說不要讓這份手藝失傳,現在我把我的孩子們都教會了”。開啟一把新制作完成的傘,鄭映海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老人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這門老手藝能像剪紙、中國結一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5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古老村落裡他做了一輩子油紙傘 2015.12.1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