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80後導演拍劇 想要00後上癮

  “我拍的東西不是給80後看的。”這是80後導演希龍的口頭禪。從小在電視臺里長大的他,上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辦傳媒公司,如今他正在拍攝一部迷你都市怪談網劇,主流觀眾為90後甚至00後。他的目標是,以驚悚開頭,以燒腦為目的,細思極恐的3分鐘,做中國最短的網劇。(圖/文 大燕網 陳蟲兒)

  希龍1983年6月出生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這裡也是蒙語的發源地。希龍在蒙語裡是正直與豪爽的意思,他也繼承了蒙古漢子的熱情和奔放。圖為希龍珍藏的工作生活照。

  希龍說,小時候的錫林郭勒大草原,一米高的草地,猶如麥浪,就像《獅子王》裡的場景。老鷹在頭頂上盤旋,夕陽西下,一半紅的一半黑的。父親駕駛著紅色的吉普在草原上飛馳,長長的影子隨車移動。夜晚,和父親一起躺在草地上,看滿天的星星,一顆一顆,感覺天就在眼前,觸手可及。可惜現在這樣的美景已經看不到了,這些都深深地印在了希龍的腦海裡,他要把這些美景透過電影的形式拍下來。

  身為蒙古人的他,每天都會飲酒,喜歡在小酌中舒緩一下緊張的狀態。“奶茶,炒米,奶豆腐,還有隔夜的煮羊肉……吃上幾口肉,你自己就想找酒喝。”希龍說。

  希龍的父母都在內蒙古電視臺工作。父親喜愛書法,製作文化類節目——把電影翻譯成蒙文,再播發出去。這讓年少時代的希龍接觸了大量的國外電影。別的小孩在看《鼴鼠的故事》,年幼的他自己在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圖為希龍在街頭拍照。

  元朝時期的蒙古擴張到荷蘭,在東歸的時候,歐洲留下了很多蒙古後裔,類似於唐人街。後裔們需要接觸資訊,國內只有兩家對外電視臺,一家是CCTV4,另一家則是內蒙古衛視。希龍的父親就是在電視臺負責編譯這些節目。圖為希龍在自己的工作室樓下。

  從小受家庭影響耳濡目染,希龍瞭解電視臺整個體制的運作模式。希龍說,中國的電視臺經歷了製播分離,從傳統的電視訊號、到機頂盒、再到現在的網際網路數字變化。如果按時間來算,自己已經有15年的資歷。

  常在母親那裡聽到“電視臺撥了多少錢買了多少片子”,在父親那裡學到“做什麼內容是市場需要的”。別人還在上學學習,希龍自己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

  2004年到山西傳媒學院上學,希龍學的是影視動畫製作專業。中國的動畫產業發展空間很大,但學習中,希龍發現中國的動畫片和國外的差100年,是整個工業化的問題。希龍決定自己轉型。

  21歲的希龍在上學期間開始創業。用希龍的話講,“別人在找工作,我給別人安排工作。”他的定位是做內容的提供商。

  創業時,他先後做過電視節目、動漫、電商,之後就成立傳媒公司和影像廣告。

  化妝品火的時候拍化妝品,玩具火的時候拍玩具,遊戲火的時候拍遊戲。希龍說,“我們沒變,只是客戶變了。就像同樣的汽車廣告,在電視上和網路上是不同的,要讓客戶感受我們的氣質。”

  “大家都拍喜劇片,我們不拍,笑得太多了。我們要抓住90後、00後,探索他們的世界,想想他們要看什麼。現在喜劇片是80後的段子,90後不看這個,還要等90後的導演來拍這個嗎?那就斷片啦!”希龍說。

  前些年,希龍更像是製片人的角色,找投資,導演、劇本到組團。整個作品讓別人來拍攝,總會覺得很遺憾。重回導演崗位後,他也努力不讓個人情緒影響整個團隊。

  希龍說,培養製片人是公司的方向。他所在的劇組目前一共有六七位副導演,正拍攝的《慎點》第三季從題材和型別上看,其實日本和歐美已經做了20多年,但國內卻少有人做。圖為希龍給演員講戲,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真實感覺,而不是在表演。

  片場很累,有點時間就抓緊休息一會兒。

  在希龍看來,這部劇是一部耐人尋味的探索作品,人物表現仍是基礎,畫面標準,但驚悚搞笑另類,“我們要的是‘沒想到’、‘會上癮’,讓《慎點》惡作劇成為一種現象。”而劇集也不負眾望,兩年,240集,目前總播放量已經突破1億。“我們要做偉大的公司,而不是大公司。”希龍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7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80後導演拍劇 想要00後上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