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浙江前礁村一戶村民在建房時,發現一口紅色棺杶,隨即報警,之後考古學家聞訊趕到。這是一座距今800年的南宋夫妻合葬墓,根據旁邊夫人墓誌,得知墓主人叫趙伯澐。
墓誌銘
墓葬發現後沒多久,一位趙姓人士抱著厚厚的家譜趕到了發掘現場,試圖阻止此墓的挖掘。他說自己是趙匡胤三十代孫,而墓中之人是他家祖先,七代孫趙伯澐。隨後查詢了趙氏家族族譜,果然,這位雖是縣官副手的趙官人果然是皇家宗親,當年是南宋文官,官職為南宋通議大夫,相當於現在的局級幹部,正四品。 但考慮到此墓已被挖土機破壞,不宜再重新填埋,相關人員與趙家子孫商議後決定啟動保護性發掘。
墓葬發現現場 夫人墓已被盜掘
開棺之後,考古人員驚異地發現,此墓實在有些蹊蹺,因為除了在墓主人的肩膀兩側發現了兩個掛件——一個玉壁和一個水晶壁之外,剩下的都是大量的絲質衣物,和銅鏡、香盒等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完全稱不上奢華。
如果是一個南宋普通百姓,這樣的隨葬規模還可以理解。但是,這位距今800多年前的南宋四品官員,恰恰非但不是尋常百姓,還是具有相當身份和地位的貴族士大夫階級。 這是什麼情況?這座奇怪的墓葬究竟在向我們傳遞一個怎樣的資訊呢?
趙伯澐屍身掃描
宋朝是一個風雅無邊的朝代,如果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宋朝,往往難以理解他們那超然物外的性格。 其實,宋朝是一個非常“愛美”的朝代,男士可以簪花,可以穿裙裝,更可以化妝,沒人覺得你娘,人們只在乎你美不美,雅不雅。
通常來說,能隨屍身一同下葬的都是最心愛的寶貝,乾隆愛書畫,陪葬品就是大量的名人佳作;慈禧愛珠寶玉器,陪葬品就是世上的奇珍異寶。 而對於趙伯澐來說,衣服就是他的寶貝。趙伯澐的棺杶中發現了77件完整的絲綢服飾,其中有58件是隨葬在身邊的,還有19件,被分為8層穿在身上。古人“視死如生”,所以趙伯澐帶走了一年四季、各種款式的服飾,在另一個世界也要美美的。
對襟雙蝶串枝菊花紋綾衫
《朱熹家訓》中說:多餘之物,不用也罷。對宋代文人雅士來說,珠寶玉器,或許就是多餘之物。身前如何裝扮,死後便如何入殮,如此簡單。
鞋
趙伯澐雖然官不大,但畢竟是皇室後人,是個極有格調之人。雖然與金銀珠寶、書畫作品相比,這些實在算不上貴重,但懂行的人看了卻會驚歎連連,不論是款式、材質、題材堪稱“宋服之冠”。
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
但是即便如此,趙伯澐墓中的衣飾絲織卻也是清一色的質樸淡雅,大部分顏色為褐、灰、黑色,並無大紅大綠的鮮豔服色。這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審美觀念,說明那個時代追求的確實是“雅”而非“俗”。
在趙伯澐墓出土之前,也曾在浙江、福建、江蘇等地發現過一些南宋墓葬,但是這些墓葬中都沒有留下一件完整的男性服裝,趙伯澐墓的出土填補了中國服飾文化史上的一頁空白。墓中清理出的絲織品涵蓋了衣服、鞋子、褲子、帽子等,絲綢種類有絹、羅、紗、綾、綢緞等,其服裝形式之豐富,絲織品種類之齊全,紋樣題材之多樣,紡織工藝之精湛,為世所罕見。
出土文物中有一件“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曾在杭州G20峰會上亮相,受到各國領導人讚賞。這件包含了我們東方古老文明以及神話般傳說的絲綢華服,給世人留下了驚豔的瞬間。
G20峰會在杭州舉行時,絲質衣物也作為陳列品供元首們參觀
再說說趙伯澐墓中的奢侈品,玉璧和水晶璧。 水晶璧外徑 7.5 釐米,孔徑 3.2 釐米,厚 1.2 釐米,現收藏於台州市黃巖區博物館。
水晶璧
水晶璧質地純淨光潔、晶瑩透亮。
難能可貴的是,因密封儲存完好,趙伯澐墓的水晶璧以一根精緻的絲繩帶穿孔而過繫結,絲質編織繩帶儲存完好如初。
水晶璧
這清楚展示了水晶璧的功能是壓制飛揚的輕薄絲綢衣物,同時也是一掛美觀時尚的佩飾。 這非常類似前段時間熱播清宮劇《延禧攻略》中,清代宮廷使用各種寶玉石手串製成的“壓襟”,既有觀賞功能,也有實用價值。 由此可見,南宋文人士大夫不僅有品味而且講求實用,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注重提升生活品質。
水晶璧
趙伯澐墓中隨葬的玉璧,經專家鑑定,並非當時的玉製品,而是一枚南唐玉璧。仔細觀察玉璧,上面的文字排列不是很整齊,筆畫也深淺不一。南唐是個藝術王朝,但刻玉水平只能到此。在工業時代之前,在質地堅硬的玉石上刻字很難,採用的都是傳統手工藝。刻這49個字其實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
玉璧
和玉璧配在一起出土的是“玉管”。可見趙伯澐生前非常喜歡這塊玉璧,專門為之配了玉管。這個玉管估計在服飾打扮裡起到讓玉璧和玉管產生碰撞的作用。 古代的人生活還是非常雅緻的,玉璧垂下來不光光起到裝飾作用,還可以壓制袍裙,讓它不至於被風吹起來,閒庭信步時,玉璧和玉管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又讓人聽著很愜意。
玉璧
注: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文整理自網路,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絡小編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