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晶胞
火山閃電
雪甜甜圈
火彩虹
天空拳
飛碟雲
花霜
極光
火旋風
光柱
水龍捲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張麗 通訊員袁瑞雪)日前,第八屆“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頒獎典禮暨“現代經濟與金融研究中的歷史維度”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瞭解到,共有三篇博士論文獲第八屆“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每篇獲獎論文獎勵10萬元、獲獎者導師獎勵2萬元。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瞭解到,中國人民大學李黎力(博士論文《明斯基經濟思想研究》)、中國人民大學羅煜(博士論文《論經濟從貨幣化向金融化的轉型》)、湖南大學胡榮尚(博士論文《我國中央銀行溝通對公眾預期的影響研究》)榮獲第八屆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三位獲獎者的導師——賈根良教授、貝多廣教授和張強教授獲第八屆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導師榮譽獎。
“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由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A·蒙代爾(Robert.A Mundell)教授和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黃達教授共同冠名,2002年12月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創設,每兩年評選一次。該獎項原為“黃達-蒙代爾優秀博士論文獎”,後更名為“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
“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的獎金標準為:每篇獲獎論文獎勵10萬元、獲獎者導師獎勵2萬元。設立該獎的宗旨是推動中國經濟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繁榮經濟學科研究;搭建經濟學特別是財政金融學科領域博士培養的國際交流平臺;倡導相容幷蓄、嚴謹求實的學術品格;激勵更多的傑出青年學者為新世紀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聰明才智。
(2017-10-17)
日暈,又叫圓虹 ,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日光透過卷層雲時,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當光線射入卷層雲中的冰晶後,經過兩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有卷層雲時,天空中會飄浮著無數冰晶,在太陽周圍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將同一種顏色的光折射到人的眼睛裡形成內紅外紫的暈環,(實際並沒有)天空中有冰晶組成的卷層雲時,往往在太陽周圍出現一個或兩個以上以太陽為中心、內紅外紫的彩色光環,有時還會出現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點和光弧,這些光環、光點和光弧統稱為冰暈。
科學家們依據廣義相對論推算出“蟲洞”。蟲洞是由時間和空間構建而成的假象通道,它們能夠將宇宙中兩個完全分離的空間連線起來。
宇宙飛船能出現這樣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保持其開放性。這是由於某種反引力物質的嵌入形成的。比如:負面能量,科學家們已經透過量子效應驗證了這一現象。
就目前來看,人類的研究探索可能還停留在理論層面,關於太空旅行的隨機性還存在著較高的風險。然而,這不是正是我們想要體驗的星際冒險旅行嗎?
(2017-10-20)
北極光 毋庸置疑的講,北極光是地球上最美麗的景色之一,自從人們發現北極光現象之後就被該現象的神秘和美麗所深深吸引。通常北極光發生於太陽釋放高能帶電粒子,這些帶電粒子以每秒300-1200公里的速度從太空釋放出來,這些帶電粒子形成的雲狀結構叫做等離子區。從太陽釋放出來的等離子流叫做太陽風。當太陽風與地球磁場邊緣發生接觸,一些帶電粒子被地球磁場所捕獲,它們沿著磁力線進入地球電離層,電離層地球表面向空中延伸60-600公里的大氣層部分。當帶電粒子與電離層中的氣體碰撞就開始發亮,產生壯麗絢麗的景色,這種美妙的極光現象還出現在南極地區。
##雲也被稱為積雲,它是由無數個袋狀下垂雲狀結構組合在雲層底部,它主要是由冰物質構成,可以沿著任何一個方向沿伸數百英里,然而一些**雲結構可保持靜止不變10-15分鐘。每當**雲出現就預示著惡劣天氣的到來,它經常是暴風雨或其他惡劣天氣來襲的前兆。
赤潮是河口、海洋或淡水水藻在水域中快速堆積,從而覆蓋整個海域或海灘,使海水變成血紅色。這種現象是由於密度較高的浮游植物在水錶面堆積形成密集、可見的團狀結構,雖然部分浮游植物並無害,但少部分浮游植物有劇毒,可導致魚類、鳥類和海洋哺乳動物死亡。在一些情況下,甚至人類也會在赤潮下受到傷害,儘管尚沒有記錄有人在赤潮中死亡。
融凝冰柱看上去非常像冰矛,主要存在於高山冰川,它在尺寸上具有多樣性——從幾釐米高至5米高。最初,太陽光線在積雪或高山冰川表面上照射融化形成不規律的微凹,一旦像這樣的微凹形成,太陽光將在這個微凹處發生光線反射,增加了區域性物質昇華。隨著微凹的逐步加深,深深的一個凹槽便形成,最終形成像聳立的冰矛結構。
近十年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死亡谷泥漿戈壁上會移動的石頭成為頗具科學爭議的一個焦點,對於這一怪異的自然現象,許多科學家均無法給予合理的解釋。甚至重達數百磅的石頭也會自然移動數百米之外,一些科學家猜測該現象可能是由於強勁的風和表面冰層的結合作用才形成這一運動。然而,這種解釋理論不能解釋不同質量的岩石能夠以不同的速度並排移動,或以不同的方向移動。此外,從物理學計算也不支援以上理論,當地至少需要數百英里每小時的風速才能移動某些石頭,但最終這樣的風速也無法移動數百磅的石頭至數百米之遙。
超級氣流柱是在強烈暴風雨(比如中氣旋:直徑16公里以下的旋風)中持續出現縱深旋轉上升氣流,這一自然現象看上去非常可怕。該現象可持續數個小時,有時可能會分割成兩半,位於暴風的兩側。超級氣流柱席捲某一地區通常會帶來冰雹、或暴風雨,有時還會產生龍捲風。有時超級氣流柱會降落一些巨大的冰雹,該現象可能出現於地球的任何地區,但在美國大平原出現的機率較高。
(2017-10-07)
難以置信的自然現象Top10:綠色陽光
太陽發出黃色光芒的恆星,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們最熟悉的顏色,但在地球上觀看日落時會有1-2秒的時間太陽光變成綠色,這是由於大氣的作為一種稜鏡將太陽光折射成其他顏色。
難以置信的自然現象Top9:永不結束的浪潮
衝浪者最喜歡的就是連續不斷的浪潮,這樣可以一直進行衝浪,巴西的Pororoca,波浪可以行駛800公里,而且不會放慢速度,高約3.7米的浪潮,這是由於大西洋的潮汐湧進了亞馬遜河口所形成的。
難以置信的自然現象Top8:藍色熔岩
在印度尼西亞,Java島上的Kawah Ijen火山口會噴出藍色熔岩,而不是傳統的黃色和橙色熔岩。熔岩本身並不應該是藍色的,這是由火山地區高濃度的硫的燃燒所產生的。所以當高濃度的硫與熔岩接觸時,熔岩似乎變藍了。
難以置信的自然現象Top7:石頭湖
一個寧靜的湖泊,一個幻想中的景色以及木乃伊般的動物,坦尚尼亞的納特朗湖的pH值很高,其腐蝕性足以灼傷皮膚和眼睛,每當一隻動物不幸在湖泊裡死亡的時候,它的身體會受到環境影響逐漸腐蝕成為木乃伊。
難以置信的自然現象Top6:沙漠花海
沙漠以炎熱、缺水、生命禁區而聞名,但是在阿塔卡馬沙漠,花海發生在9月至11月之間,只有在降雨異常高的時候才發生。它被當地稱為desorto florido(“開花沙漠”),事件每五至七年發生一次。但是,氣候變化,導致發生此現象頻率降低了。
難以置信的自然現象Top5:白色彩虹
彩虹是由於水作為稜鏡將光線分解形成可見的光譜,相對白色彩虹來說還是有機會見到的,而白色彩虹是在形成霧氣天氣時,由於霧中水滴極小,多數顏色無法穿過,最終形成了罕見的白色彩虹。
難以置信的自然現象Top4:彩虹樹
彩虹桉樹原產於菲律賓和其他熱帶地區,它可以長到76米(250英尺)。大部分時間中,樹上有一個光滑的橙色樹皮,但是在夏天,樹失剝離這個外殼,會露出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樹皮,綠色,紅色,橙色,灰色甚至紫色的條紋都覆蓋著樹皮。
難以置信的自然現象Top3:頭髮冰
頭髮冰是一種只出現在潮溼的冬夜,通常在白天會融化的現象。冰晶形成於腐爛的木材上,這是由於木材上的真菌使冰晶以長髮的方式生長,這是非常難以發現自然現象。
難以置信的自然現象Top2:霜花
霜花主要形成在水面面上,當水面上方的寒冷潮溼空氣飽和時,水面上的任何缺陷都會結霜。這些缺陷會使是這些“花”生根。
難以置信的自然現象Top1:智利腕海鞘
岩石是乾燥,粗糙和堅硬的,但有時候,您可以找到一個“出血”的岩石,這個“巖”實際上是一個被囊動物,學名是智利腕海鞘。這些濾食性動物的一個典型的血紅色的內部,他們的內臟使它們被稱為“血巖”。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我媳婦兒”:top11: 實在難為小編了
(2017-10-08)
多自然現象仍是一個謎團,科學家尚無法準確解釋其間的神秘,同時這些奇特的自然現象卻極具魅力,釋放出地球大自然所獨有的絢麗,今天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大自然的一些有趣的自然現象,一起來看看吧!
自然現象簡介
自然現象指自然界中由於大自然的運作規律自發形成的某種狀況,其完全不受人為主觀能動性因素影響。如月有陰晴圓缺,四季變化,氣候的冷暖,颳風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命現象三大類。相對於由人類引發的社會現象而言。
大自然中有趣的自然現象
一、在非洲的烏干達,有一種老鼠能吃貓。這種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一層硬殼,長得非常堅硬。這種老鼠能散發出一陣陣濃烈的臭味,貓聞到後就渾身癱軟、發抖,動彈不得。這時,老鼠就跳過去,用銳利的牙齒咬斷貓的喉管,把血吸盡,然後再把貓拖到隱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二、豬籠草科植物具有捕食昆蟲能力。豬籠草葉頂的瓶狀體是捕食昆蟲的工具。瓶狀體開口邊緣和瓶蓋復面能分泌蜜汁,引誘昆蟲。瓶口光滑,待昆蟲滑落瓶內,被瓶底分泌的液體淹死,並分解蟲體營養物質,逐漸消化吸收。
三、含羞草與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外界觸動時,葉會下垂,小葉片合閉。
螞蟻等蟻類是常見的微小動物,它們常年在地下築巢,特別是在陰暗的孔穴中生活,卻極少生病。
四、一些生活在非洲尼羅河上游的鱷魚,通常出沒在水面,去襲擊小動物,但他們對千鳥卻相當“友好”,我們看到,千鳥常在鱷魚嘴裡自由跳動,去抓食他牙縫中的殘渣。因此在這裡,千鳥充當了鱷魚的“牙醫”,而與此同時鱷魚又為千鳥開設了一家“飯店”。
五、亞馬遜河流域的一種文鳥,當同伴不幸死亡,其它同類就會叼來五顏六色的花瓣、綠葉撒在同伴的屍體上,為其“花葬”,且一隻只低垂腦袋,以表示對死者的悼念。
六、獾的冬眠十分有趣,冬眠時把嘴對著肛門,拉了吃,吃了拉,自然迴圈,維持生命。
七、大雁和海象睡覺時有一個共同之處,都留一隻站崗。所不同的是,海象幾百只排在一起睡覺時,留下站崗的海象站累了,它會推醒夥伴“換哨”。大雁則是成雙成對的“情侶”甜甜蜜蜜地相伴而睡,而總是由孤雁站崗。
八、螞蟻等蟻類是常見的微小動物,它們常年在地下築巢,特別是在陰暗的孔穴中生活,卻極少生病。
九、掛在壁牆上的石英鐘,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於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
十、有時自來水管在鄰近的水龍頭放水時,偶爾發生陣陣的響聲。這是由於水從水龍頭衝出時引起水管共振的緣故.
十一、對著電視畫面拍照,應關閉照相機閃光燈和室內照明燈,這樣照出的照片畫面更清晰。因為閃光燈和照明燈在電視屏上的反射光會干擾電視畫面的透射光.
十二、冰凍的豬肉在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解凍得快。燒燙的鐵釘放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裝有滾燙的開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這些現象都表明:水的熱傳遞性比空氣好,
十三、鍋內盛有冷水時,鍋底外表面附著的水滴在火焰上較長時間才能被燒乾,且直到燒乾也不沸騰,這是由於水滴、鍋和鍋內的水三者保持熱傳導,溫度大致相同,只要鍋內的水未沸騰,水滴也不會沸騰,水滴在火焰上靠蒸發而漸漸地被燒乾,
十四、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越走樣.因為鏡裡的像是由鏡後鍍銀面的反射形成的,鍍銀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勻都會產生走樣。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由光放大原理,鍍銀面的反射光到達的位置偏離正常位置就越大,鏡子就越走樣.
十五、天然氣爐的噴氣嘴側面有幾個與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氣不會從側面小孔噴出, 只從噴口噴出.這是由於噴嘴處天然氣的氣流速度大,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氣流表面壓強小於側面孔外的大氣壓強,所以天然氣不會以噴管側面小孔噴出。
十六、將氣球吹大後,用手捏住吹口,然後突然放手,氣球內氣流噴出,氣球因反衝而運動。可以看見氣球運動的路線曲折多變。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吹大的氣球各處厚薄不均勻,張力不均勻,使氣球放氣時各處收縮不均勻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不斷變化;二是氣球在收縮過程中形狀不斷變化,因而在運動過程中氣球表面處的氣流速度也在不斷變化,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所以氣球表面處受空氣的壓力也在不斷變化,氣球因此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就不斷變化。
十七、吊扇在正常轉動時懸掛點受的拉力比未轉動時要小,轉速越大,拉力減小越多.這是因為吊扇轉動時空氣對吊扇葉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轉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十八、電爐“燃燒”是電能轉化為內能,不需要氧氣,氧氣只能使電爐絲氧化而縮短其使用壽命。
(2017-10-16)
上月22日,《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上映,在豆瓣得到了史上最低的2.0分後,該片導演畢志飛發文討伐豆瓣,但引來更猛烈吐槽。各大院線緊急撤檔,電影最終收穫220萬票房。
畢志飛以一敵眾的勇氣值得敬佩,他明知不可而為之的行事風格,讓人們好奇,這究竟是何方神聖?
點開他的個人簡介,我們得知,他是北京電影學院碩士,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攻讀博士。
簡介中還有一句極為亮眼的話:“撰寫了博士論文《藝術與商業融合的不懈探索——馬丁·斯科西斯導演研究》,被譽為是國內對美國導演馬丁·斯科西斯研究最為全面、深入的一項研究。”
看到“最全面、深入”這幾個字眼後,我們今天的槍手灰狼坐不住了,作為馬丁·斯科塞斯的忠實擁躉,他在孔夫子舊書網裡找到了這篇論文,並讓店家寄了順豐到付。畢志飛挺厲害,足足寫了172頁,讀完後,我們的灰狼整個人都不好了。
百度百科搬運工畢志飛
作者|灰狼
作者簡介:與畢志飛同為電影學博士,被電影耽誤了半生的理工科碩士,現為西南某高校教師,曾在加拿大遊學,運營【映畫臺灣】的三個臭皮匠之一。目標是未來能躋身畢志飛一代的導演行列。
十一黃金週,我最期盼的不是院線的新片,而是一個來自湖北襄樊的快遞。
這份快遞裡裝的,就是傳說中迄今國內最權威的馬丁·斯科塞斯論文,它的作者叫畢志飛。
作為馬丁·斯科塞斯的忠實粉絲,我對這篇論文渴望已久;作為一名電影學博士,我對畢志飛先生惺惺相惜;作為同在海外遊學過的一份子,我對他走訪美國各大高校和電影機構的經歷深感興趣。我希望能在這篇劃時代的論文中找尋更多的一手材料,期待能從中讀到更別緻的觀點,為此我齋戒三日、沐浴薰香,方才捧起這傳說中的論文。
但是,當我翻開論文第一頁,畫風就突然不對了。
饒是我再放低期待,也沒料到畢志飛博士竟然是個“搬運工”,在我們這一行,研究電影史的博士們都戲稱自己是“史料的搬運工”。搬運工也分三六九等,高階一點的是外文資料搬運工,中間的是故紙堆搬運工,再次之是二手資料搬運工,而畢志飛是百度百科搬運工。
我記得在母校的電影學碩士班,同學們為了爭搶寫哪個導演而吵得面紅耳赤。他們的論文我看過不少,除了頁數少點之外,都比畢志飛的這篇寫的好。
有一點我可以確定,如果我當初把一個導演研究的選題送到導師那裡,被當場斃掉是小事,沒準還會被踢兩腳。
博士論文寫導演研究是個不成文的禁忌,因為導師擔心我們寫成毫無營養的加長版碩士論文。我周邊的博士們沒人敢這麼幹,能幹出這事的,我只見過畢志飛。
然而畢志飛先生,竟然在我們最高的學府——北京大學,通過了導師首肯,通過了博士開題,還通過了最後答辯。
更恐怖的是,在拜讀完整篇論文之後,我吃驚地發現此君電影史視野、理論素養、甚至外語水平都低於一個普通文科博士的及格線(我暫且不提他那讀不通順的英文摘要)。然而他竟然是“第一個從北京電影學院考入北京大學的全日制博士”。
我瞬間凝固了。
作為一名博士,最基礎的應該是蒐集文獻的能力。在這篇論文的參考文獻部分,中文圖書有108部,中文期刊86篇,英文文獻9部。嗯,只有9部,於是我試著把他所有的英文註釋摘錄出來:
1、Martin Scorsese: A Journey(14頁、22頁、53頁、94頁、111頁)
2、Virgin Film Scorsese(18頁)
3、The Scorsese Connection(22頁)
4、Scorsese’s Men: Melancholia and the Mob(26頁、32頁、103頁)
5、The Philosophy of Martin Scorsese(44頁)
6、The Scorsese Psyche on Screen:Roots of Themes and Characters in the Films(89頁、98頁)
這6部外文書的13個引注,就是畢志飛所有的外文引用了,這些註釋大都是些無關痛癢的瑣碎資訊,基本上是為了做注而做注。等等!不對!不應該是9部外文書嗎?其他的跑哪兒去了?
我前前後後核對了5遍,仍然只有6部英文書的引注,參考文獻上的1、6、8條在正文中神奇地消失了……
太不可思議了!
如果按每頁兩個註釋來計算,畢志飛140頁正文中的註釋總量應該不低於260個,13個英文註釋,按比例來算不到5%。
我想說,很多中國電影史的博士論文,外文註釋率也能超過5%。
畢志飛博士怎麼也算是喝過洋墨水的人啊,何況他的這篇文章“得到中國留學基金委的資助,期間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電影電視廣播系做了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走訪了美國紐約大學、南加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環球電影製片廠等著名美國電影院校和機構”。有這些讓人眼饞的天時地利,他只做出了5%的資料……
這讓我開始懷疑國外學術環境,也開始懷疑人生。
外文的論文、雜誌、報紙文獻總該有點吧?有點外文網站連結也行啊!然而參考文獻裡一概沒有。那個,別告訴我一個留洋的博士不會使用國外搜尋引擎!
我不是專業研究馬丁·斯科塞斯的學者,連我都知道在畢志飛寫博士論文的2010-2011年還有很多有價值的外文讀物業已出版,譬如:
A Personal Journey with Martin Scorsese Through American Movies(1997)
Martin Scorsese: Interviews(1999)
Martin Scorsese : A Biography(2007)
Scorsese by Ebert(2008,羅傑·伊伯特所寫的馬丁影評集)
Martin Scorsese's America(2009)
The Passion of Martin Scorsese(2010)
The Collaborations of Martin Scorsese and Robert De Niro(2010)
Martin Scorsese(2010,電影手冊出版社)
Conversations with Scorsese(2011)等等。
畢志飛在文獻綜述中是這樣寫的:“在著作中,在國外大約有十本關於馬丁·斯科西斯的著作,有的偏重於藝術分析,也有的偏重於美學和文化分析,大多出版於上個世紀,最新出版的一本著作是2007年由美國肯塔基大學出版社的美國學者馬克·科納德寫作的《馬丁·斯科西斯的哲學》,之後到目前並沒有新著問世。”
當真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的畢志飛!
真相是,在畢志飛撰寫博士論文的時間點,關於馬丁·斯科塞斯的國外出版物僅英文版就不下50本,而在2007年到2011年之間出版的英文書籍也不下10本。
就算你在德克薩斯大學圖書館沒找到,也拜託在美國亞馬遜上查一下嘛!
Scorsese by Ebert為羅傑·伊伯特關於馬丁電影的影評集,2008年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
還有像古拉爾尼克與斯科塞斯合作的《藍調百年之旅》(Martin Scorsese Presents the Blues : A Musical Journey)2005年已經在內地翻譯出版,畢志飛竟然直接選擇無視之。當我翻回“論文創新點”部分,我又發現畢志飛先生信誓旦旦地要對斯科塞斯的電影音樂做“一定的摸索和嘗試”。
我極少見國內電影學者研究電影音樂,當真是勇氣可嘉,然而當我讀到相關的部分,發現畢志飛竟然連《憤怒的公牛》中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間奏曲這樣通俗的例子也舉不出來。
讓人哭笑不得的畢志飛!
《藍調百年之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如此來說,畢志飛這篇論文基本上就是對國內舊有的中文資料文獻的堆砌了。
即使這樣,這篇文章堆的也很沒水平。
我不喜歡揭人傷疤,我只說事實。
整篇論文164頁,主幹部分有5章,第一章寫老馬生平(28頁),第二章是劇作和敘事(19頁),第三章為視聽語言(28頁),第四章是所謂的美學文化分析(28頁),第五章是關於中國電影的思考(24頁)。
換句行話來說,這就是典型的學術八股,酸腐臭氣撲面而來,分類框架之野蠻粗陋,估計連電影學碩士們看到都直搖頭。
畢志飛在論文中將馬丁·斯科塞斯定義為“商業體制內的作者導演”,通篇都在圍繞“藝術與商業的融合”這一含糊命題做文章。按我說這樣的導演多了去了,弗蘭克·卡普拉、威廉·惠勒、霍華德·霍克斯、奧遜·威爾斯、曼凱維奇他們統統都是。
圍繞馬丁·斯科塞斯的一些極其重要的線索也被畢志飛先生無視了,比如說他曾經深受美國地下電影和實驗電影的影響——馬丁曾無數次提到雪莉·克拉克(Shirley Clarke)對自己的影響,而他早期的作品也有很強的實驗傾向。
別告訴我你真的懂馬丁·斯科塞斯!
我心中的那個馬丁·斯科塞斯,是努力將傳統型別和現代元素、將古典敘事和現代電影技法進行綜合的那個人。
斯科塞斯的電影的確有很多的現實主義元素,但是能將《紐約,紐約》和《純真年代》這樣的影片也解釋成現實主義(第42頁)的,我只見過畢志飛!
我只能期待畢志飛博士從理論深度上高屋建瓴了。
但是,畢志飛在運用敘事學、精神分析、女性主義和接受美學等理論的時候,頻頻引用的都是二手文獻。我可以列舉一下,像彭吉象先生的《影視美學》、童慶炳先生的《文藝心理學教程》、宋家玲老師的《影視藝術心理學》,僅上述三本書的引用數量就超過了全註釋的5%。
這些本科教學課本固然經典,然而一個博士對本科教材有如此強烈的依賴感,那麼他童年肯定缺失了什麼。(我不是瞎說,我只是按照畢志飛的邏輯運用了一下精神分析。)
在第104頁,畢志飛是這樣表述的:“依照心理學家榮格的理論,如果要對義大利民族的集體無意識進行一個分析的話,那就是崇尚藝術,而且崇尚現實主義理念。”
我也可以這麼說,如果要對畢志飛的無意識進行一個分析的話,那就是在黑馬丁·斯科塞斯,而且是一個高階黑。
畢志飛可以把弗洛伊德的戀母情結與勞拉·穆爾維的窺淫癖式凝影片頻套在斯科塞斯頭上(通常這都是電影學博士們在論文寫作中極力要避免的傾向),那麼我也可以把肛門期壞乳房這些套在畢志飛頭上。
同樣是法國片,《朱爾與吉姆》《廣島之戀》後的括弧用了法文,《去年在馬里昂巴德》後的括弧卻用了英文。
我想一個電影學博士一定是很懂視聽語言的,畢竟常常拉片子嘛,何況還是十年磨一劍的導演。
畢志飛很努力,在文中貼了不少截圖,親手畫了部分影片的機點陣圖(畫的當然是奇醜無比)和分鏡表,但是我沒搞懂他忙活這麼多有什麼實際效果,除了湊頁數。
畢志飛手繪的《禁閉島》機點陣圖。
文中是這麼總結的:“複雜的鏡頭排程不是在炫技,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和影片內容很好地統一在一起,有效幫助了主題與故事的傳達”。
這種話都是廢話,這種所作所為,就是在注水。如果視聽語言掌握的好,他的《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就不會如此捱罵了。
搞了半天,他只看到《窮街陋巷》《好傢伙》《純真年代》中的那幾個經典長鏡頭,這些段落早就是婦孺皆知的課堂教案。
我說你至少得提一下《憤怒的公牛》《好傢伙》裡出色的滑動變焦(Dolly Zoom)吧?
畢志飛接著寫道:“在《計程車司機》結尾特拉維斯大開殺戒的一場戲末尾,用了特殊俯拍長移動鏡頭,這種鏡頭角度在那個年代是很少應用的。”(第61頁)
然而熟悉電影史的人都知道,這種鏡頭在弗裡茨·朗和奧遜·威爾斯那個年代都已經司空見慣了。
而在第四章“新好萊塢電影的主將”一節中,畢志飛橫向比較了斯科塞斯和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以及弗朗西斯·科波拉,大量堆砌出來的人物生平讓我再次確認他是一個百度百科搬運工。
我到底發現了畢志飛的一項優點,那就是第五章“馬丁·斯科西斯藝術與商業融合的策略分析及關於中國電影的思考”的寫作。在這裡,他擅長的官樣檔案和學術八股能力發揮的淋漓盡致。
可這部分(至少有17頁)跟馬丁·斯科塞斯有毛關係?
有人說畢志飛不久要進廣電總局,我覺得這事很靠譜,那些罵他電影還想當導演的人你們得注意了!
還有,畢志飛先生寫東西的文風是這樣的:
短短四句話,三句話用“這部電影”四個字打頭,感情他跟老外說英文的時候,每句話開頭一定是I(我),一定是這樣的。
如果畢志飛先生要進電影局工作,日後行事恐怕還得更嚴謹一些。因為我在文章中不幸發現了幾處錯誤:
在第47頁他如此寫道:“影片(《賭城風雲》)的開始是一場汽車爆炸的戲,斯克西斯飾演的賭場大佬羅斯坦衣著光鮮地上了汽車,但隨後汽車發生爆炸。”然而,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知道這個角色是羅伯特·德尼羅演的。
在第85頁則出現了這樣的句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2010年《禁閉島》中的表演可以說是他繼憑藉《血鑽》獲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之後的又一新的突破。”
畢志飛博士竟然將小李子得奧斯卡的時間提前了9年。飛沙風中轉,小李子的梗從今天開始由你接了。
“對馬丁·斯科西斯最全面、深入的一項研究”,《藝術與商業融合的不懈探索——馬丁·斯科西斯導演研究》這篇論文註定難以被超越。
憑藉它,畢志飛通過了盲審,通過了畢業答辯,從北京大學這座殿堂級學府拿到了博士學位。
這樣的奇蹟,不知道幾百年後才能重現第二次。
因此我決定收藏這篇論文,這是我從網上買的,16塊+23運費,和你那部電影的票價差不了多少。
所以別怪我沒曬票根。
豆瓣上的2.0評分我也沒有做貢獻。
最後我需要感謝畢志飛先生沒有將博士論文交付出版社,今天我手裡的就是限量版。
豆瓣讀書欄也少了一個2.0的評分,應該是皆大歡喜的吧。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bmwbenz2003”:電影爛小事,學術造假大事
網友“PaTaPon”:這不是造假那麼簡單。這玩意怎麼過審?這傢伙怎麼畢業的?
網友“老魚頭”:雖然文章內容太專業,但是故事還是我爹是誰誰的套路嘛
網友“秋月寒”:支援查到底,逐夢北大
網友“青春ing”:好專業呀,不明覺厲。
(2017-10-06)
天邊一道火彩虹。其實它並不是真正的彩虹,由於他看起來像天空中自然的彩虹而得名,實際上是一種發生在大氣層中的罕見自然現象,當太陽照射捲雲層的角度剛好為58度時才會出現
長相酷似龍捲風的火龍捲,從地面升到空中,他的破壞力度是龍捲風的十倍。空氣中的漩渦亂流因為高熱及風向造成的串流,結合後才能形成。
莢狀雲,長相類似外星飛船,實則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非常罕見,多數是在溼潤空氣經過山脈上空時出現。
波濤雲,看似像暴風雨前夕的烏雲密佈,其實不然,他會迅速聚集,又分散開來,並不形成風暴。
卡塔通博閃電,乍一看好像世界末日,這種現象發生在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和卡塔通博河的交匯處,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種由雷雲堆積形成的閃電每年約有140至160個晚上都會發生每晚多達280次的閃電。
極光,出現在星球的高磁緯地區上空,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極光是由於太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進入地球磁場,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高空,夜間出現的頻率較高。
(2017-10-08)
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銳的通用護衛艦─“朝日級”二號艦“不知火號”,12日於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下水,並預劃在2019年3月服役。“不知火號”艦名來自日本沿海的海市蜃樓現象,該艦為5000級通用護衛艦,其反潛能力優異兼顧本艦防空,服役後將成為未來海自主力艦艇。
朝日級2號驅逐艦“不知火”號(しらぬい)由三菱重工打造、耗資約729億日元。圖為日本新任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主持下水儀式。
據日本防衛省的預算報告顯示,朝日級目前只建造兩艘,包括去年下水的朝日號、和11日下水的不知火號,未來自衛隊仍將以8200噸級的導彈驅逐艦為主。圖為日本新任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主持下水儀式並砍下象徵纜繩的裝置。
作為軍艦過渡方案,朝日級驅逐艦保留了秋月級艦體、升級最新版本的反潛偵察搜尋裝備,但嚴格控制了製造成本,因此在偵察和武裝裝備上多處被“犧牲”。朝日級驅逐艦排水量為5100噸,採用柴油渦輪噴射和電動引擎,最高速度可達30節、最大乘載員額約為230名。
雖防空系統無法和秋月級相比,但裝備有OQQ-24艦艏與OQR-4拖曳陣列聲納,讓其反潛架構更加強化。武器的部份,配備一門127毫米主艦炮、8枚反艦導彈、2座密集陣近防系統以及一架SH-60K日本授權生產的海鷹系列艦載直升機。
下水儀式上,不知火號戰艦的艦名開啟。
新艦舷號為DDG-120。按計劃該艦將在2019年3月服役,到時將部署在佐世保。
不知火號下水現場,電視給了艦橋上部的防空雷達特寫鏡頭。
日本電視臺公開的DDG120不知火號戰艦下水儀式。
艦艏漂著綵帶,並放飛大量氣球的不知火號滑入水中。
下水之後,不知火號還將進行剩餘的艦載裝置安裝,然後還要經過海試。這需要至少1年半的時間。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衛東”:不如叫蒼井空艦
(2017-10-14)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男,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斯蒂芬·霍金在美國探索頻道2010年4月25日播出的紀錄片《跟隨斯蒂芬·霍金進入宇宙》中說,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類不應主動尋找他們,應盡一切努力避免與他們接觸,從而避免黑暗森林打擊!(劉慈欣三體中所提到的理論)
霍金21歲時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1]獲得CH(英國榮譽勳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勳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參與了客串。2017年為英國BBC錄製紀錄片《探索新地球》
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繼承認外星人的存在後,又發表一個驚人論述:他聲稱帶著人類飛入未來的時光機,在理論上是可行的,所需條件包括太空中的蟲洞或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不過,霍金也警告,不要搭時光機回去看歷史,因為“只有瘋狂的科學家,才會想要回到過去‘顛倒因果’。”
物理學家霍金在拍攝的一部有關宇宙的紀錄片時提到,人類其實能建造出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並且能夠進入未來。霍金甚至說,自己是因為擔心別人把他當成“怪人”,所以才不敢亂說話,也不願意多談有關時光機的東西,直到透過紀錄片後才敢大方討論。
斯蒂芬·威廉·霍金
至於時光機的關鍵點,霍金強調就是所謂的“四度空間”,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蟲洞”。霍金強調,“蟲洞”就在我們四周,只是小到肉眼無法看見,它們存在於空間與時間的裂縫中。
他指出,宇宙萬物非平坦或固體狀,貼近觀察會發現一切物體均會出現小孔或皺紋,這就是基本的物理法則,而且適用於時間。時間也有細微的裂縫、皺紋及空隙,比分子、原子還細小的空間則被命名為“量子泡沫”,“蟲洞”就存在於其中。
霍金指出,理論上時光隧道或“蟲洞”不只能帶著人類前往其他行星,如果蟲洞兩端位於同一位置,且以時間而非距離間隔,那麼宇宙飛船即可飛入,飛出後仍然接近地球,只是進入所謂“遙遠的過去”。因為在4度空間中,10分鐘也許是n小時。不過霍金警告,不要搭時光機回去看歷史。
史蒂芬·威廉·霍金表示,如果科學家能夠建造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那麼宇宙飛船必然會因為不能違反光速是最大速限的法則,而導致艙內的時間變慢,那麼飛行一個星期就等於是地面上的100年,也就相當於飛進未來。
霍金舉人造衛星為例,指衛星在軌道執行時,由於受地球重力影響較小,衛星上的時間比地上時間稍快。由此,霍金就設想出一艘大型極速宇宙船,可在1秒內加速至時速9.7萬公里,6年內加速至光速的99.99%,比史上最快的宇宙船阿波羅10號快2000倍。船上的乘客就是變相飛向未來,作出名副其實的時間旅行。
即使是在太空中,萬物也都有時間的長度,在時間中漫遊,意味著穿越該“4度空間”。
霍金舉例指出,開車直線行進等於是在“1度空間”中行進,而左轉或右轉等於加上“2度空間”,至於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下行進,就等於進入“3度空間”。穿越時光隧道就是進入“4度空間”
斯蒂芬·霍金在美國探索頻道2010年4月25日播出的紀錄片《跟隨斯蒂芬·霍金進入宇宙》中說,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類不應主動尋找他們,應盡一切努力避免與他們接觸,從而避免黑暗森林打擊!(劉慈欣三體中所提到的理論)
霍金認為,鑑於外星人可能將地球資源洗劫一空然後揚長而去,人類主動尋求與他們接觸“有些太冒險”。“如果外星人拜訪我們,我認為結果可能與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當年踏足美洲大陸類似。那對當地印第安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最近霍金髮表宣告,讓人類不要再研究外星人,不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那麼霍金為什麼要這麼說,難道他看到了外星人,還是發發現了其他什麼東西?
(2017-10-22)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