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靈寺石窟,位於中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里處的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西晉初年(約公元3世紀)開鑿在黃河北岸大寺溝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於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它最早被稱為唐述窟,在羌語中為"鬼窟"之意,唐代稱龍興寺,宋代稱靈巖寺,明朝永樂年後稱炳靈寺,"炳靈"為藏語"仙巴炳靈"的簡化,是"千佛""十萬彌勒佛洲"之意。
石窟位於劉家峽水庫上游。在2公里長的陡峭的南北紅砂岩峭壁上,有許多石窟和神龕,棧道壯麗。它是甘肅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中國五大石窟之一。從炳靈寺石窟到南北朝時期的五胡十六國西秦,再到明朝,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北隋唐壁畫堪稱佳作。石窟中有許多深奧的壁畫,這與元代藏傳佛教的興盛有關。炳靈寺同莫高窟和麥積山一樣,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炳靈寺石窟內這尊比較特別的千手千眼菩提造型,雖然規制比較小,但是從各個面都能看到不同的面部表情。沿途懸崖峭壁上都是各個時期的石窟,各個時期的特點各不相同。每個利基都有編號。據報道,炳林寺現有216個壁龕,其中184個位於下寺附近。彩塑、石雕遺存776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摩崖刻石4件,水墨石刻6件。
這是炳靈寺石窟的地標性雕像,坐像彌勒佛。建於唐初十九年,石高27米。它是中國第五大佛,世界第九大佛。
炳靈寺臥佛前16號石窟8.6米長的泥塑,是我國北魏唯一一尊臥佛,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這座托爾斯托夫雕像展示了佛祖釋迦牟尼生死攸關的轉世故事。它本來就不在這個位置。由於劉家峽水電站的修建,石窟部分被淹沒,並被移到炳靈寺石窟對面的房子裡進行禮拜。
炳靈寺石窟是甘肅境內距離省會蘭州最近的石窟群體,距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是我國發現較早的石窟之一,其年代僅次於新疆克孜爾石窟,目前發現的炳靈寺石窟的年代題記要比敦煌莫高窟早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