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亞洲鯉魚在美國氾濫成災,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詳。可是,你是否知道另一個物種也在美國氾濫成災了?其氾濫程度可以用可怕來形容,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它就是“斑馬貽貝”,一種原產於黑海地區的軟體動物,因貝殼表面遍佈斑馬花紋而得名。雖然它們一般只有拇指甲大小,但是它們危害卻是極大,給美國帶來的損失也是無可估量。
自1988年在美國聖克萊湖首次發現斑馬貽貝以來,短短二三十年,它們的足跡便遍佈了美國東部和加拿大南部的各大水域,人們在超過200多個湖泊裡發現它們的身影。凡是遭到它們入侵的水域,很快就會氾濫成災,其中以五大湖區最為嚴重。它們排擠當地物種、堵塞管道、汙染水源、破壞船隻,對生態環境、水產養殖、捕撈作業、居民飲水、水力發電、船隻航行等造成嚴重影響。斑馬貽貝在美國可以說是犯下了累累惡行,美國人對它恨之入骨,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清理,防治費用高達5億美元每年。
小小貝類,何以會有如此大的危害呢?這源於它們驚人的繁殖能力。據悉,一隻雌貝每年最多可生產100萬個卵,而它們的壽命可達五年之久。它們大量繁殖,數量十分龐大,很容易形成優勢群體。它們在遇到硬質物體時,例如岩石、管道、螺旋槳、其它貝類等,就會密密麻麻的吸附在其表面上,然後層層疊疊地壘積在一起,直到完全將其埋沒在斑馬貽貝的海洋中。很多被寄生的貝類就會這樣無法張開,而窒息致死。它們還會大量吞食浮游植物和過度消耗水中的氧氣,從而導致很多當地的貝類和魚類慢慢減少,甚至絕種。
斑馬貽貝的危害還在於,它的貝殼非常鋒利,會對人類在水底和岸邊的活動造成影響,如果不做好防護措施,就很容易被其割傷。斑馬貽貝還攜帶有致命的禽類肉毒桿菌素,鳥類吃了它後,會造成大量死亡。此外,研究發現斑馬貽貝還會改變水質,使水體衍生出藍藻和綠藻,它們會影響水質、排放毒素,危及人類健康。斑馬貽貝已然成為美國危害最大的十大入侵物種之一。除了美國外,它們還入侵了英國、西歐、加拿大等多個國家,並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許多國家已將其列為高危入侵物種,它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有侵略性的16種生物之一。
各位朋友,大家覺得這種斑馬貽貝是不是很可怕?如果在我國,你覺得它們能氾濫成災嗎?你是怎麼看待斑馬貽貝在美國氾濫成災的?歡迎大家在評論處暢所欲言,如果覺得不錯,麻煩幫忙點贊或關注一下,謝謝!
只有法律懲戒不落空,才能讓未成年人逐漸樹立起“犯法必被懲罰”的規則意識,產生對法律的敬畏,從而促成未成年人從小樹立正確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徹底杜絕校園暴力。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意見》強調,對屢教不改、多次實施欺凌和暴力的學生,應登記在案並將其表現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必要時將其轉入專門學校就讀。對實施欺凌和暴力的學生,必須依法依規採取適當矯治措施予以教育懲戒。對犯罪性質和情節惡劣、手段殘忍、後果嚴重的,必須堅決依法懲處。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可謂頻發。校園內的暴力和欺凌問題經常見諸網路、報端等媒體,有些還造成了嚴重後果。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一份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已佔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七成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到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七成以上。
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後,從公開報道的對暴力事件的處置結果來看,因惡性犯罪最終承擔刑事責任的案件佔比不到三成。而校園暴力事件的實施者,往往因為其未成年人特殊身份的保護,加之一些執法部門錯誤理解針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從輕、減輕處罰的法律規定,和稀泥般地理解為“等於不處罰”,造成了許多校園暴力事件的施暴者,往往以受到簡單教育了事,最後不了了之,而其監護人也頂多擔負一些民事賠償責任。這樣的處置結果,造成社會上形成了一種錯誤短視的認識:未成年人犯罪成本低,法律也奈何不了他們。
九部門聯合綜合整治校園暴力問題,區別不同情形,依法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尤其對於構成違法犯罪的學生,提出予以收容教養等行政、刑事處罰;對犯罪性質和情節惡劣、手段殘忍、後果嚴重的,堅決依法懲處。上述措施從法律上進一步強化了懲戒力度,建立起責任制,改變了過往對於校園暴力犯罪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未成年人“寬大無邊”的不當處理方式,讓施暴者得到應有的懲罰,使未成年人對法律心存敬畏,彰顯了整治校園暴力的力度與決心。
現代社會是文明社會,更是法治社會。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不僅嚴重危害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嚴重破壞學校教學秩序,影響學校的教學進度及學習氛圍;而且會使青少年產生錯誤的法律認識,沾染上不良社會風氣,最終走向犯罪,危害社會。只有依法嚴懲校園暴力肇事者,才能讓施暴者及其家長對觸犯法律的嚴重後果有足夠畏懼,從而有效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只有法律懲戒不落空,才能讓未成年人逐漸樹立起“犯法必被懲罰”的規則意識,產生對法律的敬畏,從而促成未成年人從小樹立正確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徹底杜絕校園暴力。
(2017-08-31)
【事件1】廈門廈門少女被逼下跪連說17次對不起
一個初中生模樣的女生,被一群同齡人圍在中間,被逼下跪說“對不起”,還遭到扇巴掌和辱罵……前日,有兩段影片在網上流傳,從影片內容看,女生至少說了17次“對不起”,其間還失聲痛哭,還有男生起鬨脫衣服。目前翔安警方主動介入,找到當事雙方,表明將嚴肅處理此事,但警方表示他們更希望這些犯錯的孩子——去道個歉!
【事件2】初中女生遭毆打併拍裸照
無獨有偶,昨天微博上大家應該都看到一條很火的微博“初中女生遭毆打併拍裸照”,從照片可以看出,這幾個女生不僅大人扒人衣服,還威脅被打女生與其合照,囂張程度簡直可見一斑
影片一出,網友們甚是憤怒,甚至有網友人肉出了那幾個打人者的姓名,所讀學校班級,QQ號,甚至連父親開燒烤店都被扒出來。不得不感嘆,萬能的“網友”啊!然並卵,你以為這幾個孩子會收到什麼懲罰,頂多就是公開道歉,畢竟有未成年保護法不是!小編只想說,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干嘛?但是對於她們,道歉還真有用。
【事件3】中國留學生綁架案後續
6月12號,震驚中美華人的洛杉磯地區中國留學生綁架案案情逐步浮出水面:受害者劉某在波莫納高等法院控訴了中國留學生翟某、張某和楊某等被告人對她的暴行,包括扒光衣服、用菸頭燙傷乳頭、強迫其吃沙子、剃掉頭髮逼她吃掉等。案件竟然是因為男女之間的爭風吃醋而引起的。
這在中國,頂多就是一起校園暴力事件,施暴者的結果大概就是上門道歉,賠點精神損失費,被學校開除等等無關痛癢的懲罰。然而,這事是發生在美國,根據加州法律,“酷刑折磨”是一項重罪,對酷刑的懲罰是判處終身監禁,並處最高1萬美元罰金。
這起留學生涉嫌綁架案還傳出案外案,6名被告留學生當中的一名學生家長被指因涉嫌賄賂證人被抓,再次上演中國家長試圖“花錢擺平”不成,反而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醜聞。還真是典型的中國式教育啊,呵呵,這下父女兩要在美國把牢坐穿了!
上述案件的施暴者翟某直到4月出庭時還沒弄清自己所犯罪行的嚴重性。在她看來這不過是在校園司空見慣的學生惡作劇或打群架之類的小事,被發現後最多是被訓斥一頓或者是記過,連開除學籍都輪不到,更談不上被警方逮捕,還要坐牢,甚至是“終身監禁”。
造成瞿某如此無知究竟是學校沒有給她普及法律知識的錯,還是家長太過溺愛的錯?我想,是中國未成年保護法“慣”了她吧!
校園暴力事件如此之多,施暴者卻不會受到懲罰,這叫法不責少。未成年保護法成了這些罪惡少年的保護傘,法律管不到,那我們除了告訴孩子學會反抗之外,還應該做什麼?是不是應該讓孩子有點防身的技能,畢竟語言在暴力面前顯得蒼白,讓孩子靠自己去保護自己
送孩子來西北武術院吧!讓孩子從小就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和保護自己的本領,讓悲劇不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再重演!
來西北武術院,我們教育孩子保持一顆善良的心,但是你也讓孩子記得,我們保持善良,但不代表我們就要懦弱!
來西北武術院,鍛鍊孩子接受挫折,面對困難的意志以及完善的性格習慣,做一個優秀的人才!
(2017-09-06)
小學男生被初中女生打耳光。(影片截圖)
“4名初二學生圍毆1名六年級小學男生要煙!”連日來,張家口蔚縣當地一起小學生被圍毆事件在網路上迅速傳播。昨日下午,記者從蔚縣教育局獲悉,這名捱打的小學男生來自西合營鎮某小學,已經離校正在住院檢查治療。打人者中確定有來自蔚縣西合營初級中學的學生。目前,這起事件當地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小學男生遭圍毆影片上傳網路
昨日早晨,百度河北吧中一條名為《揪心!張家口多名學生暴力脅迫小學生買菸,瘋狂抽打耳光!》的網文引發網民關注。網帖中稱:在昨天的蔚縣微信朋友圈,一條影片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影片中,一個身穿紅色校褲的小男生被兩男兩女圍起來要煙、打耳光。據悉,被打學生為蔚縣西合營鎮某小學六年級學生。
在百度蔚縣吧中有多條關於這起事件的網帖和影片。記者從一段長達1分15秒的影片中看到,在一塊長有雜草的空地上,一名嚇哭的穿紅色校服褲子的小個子男生被4名年齡大些的學生模樣的人扯來扯去,不斷讓他面對畫外錄影的人站好。一名戴眼鏡的女生第一個上去抽了他耳光,隨後一個穿黑花上衣的男生也過來抽他耳光,被打的小個子男生一直在哀求哭泣。有知情網友發帖稱,“西合營被打的孩子昨晚住院了,診斷有腦震盪,現在孩子吃不下飯,頭疼,身體也難受。”
昨日下午,記者從蔚縣教育局法制與安全辦公室瞭解到,這起事件發生在9月8日下午放學離開學校之後,打人者中能夠確定有來自蔚縣西合營初級中學的學生,事出何因尚未確定。由於警方介入,教育局正在等待結果,然後再決定如何處理。目前,被打的男生臉部受傷,已經住院接受檢查治療。隨後,記者撥通負責調查此事的蔚縣公安局西合營派出所電話,對方得知記者身份後當即結束通話了電話。
蔚縣連發校園事件引發關注
這起圍毆事件是不是有學生在旁邊錄影?又是怎麼被上傳網路的呢?目前,由於警方未公佈調查結果尚不得而知。據瞭解,近年來,蔚縣教育系統多次發生校園內外學生打架鬥毆事件,成為網路和社會關注熱點。
今年5月26日晚上,在蔚縣三中操場,該校初二女生閻某某連抽初一男生郭某某多個耳光,旁邊有人記錄,影片被上傳到網路形成熱點事件。事發後,蔚縣教育局立即召集全縣校長會,重點部署校園安全工作,避免類似事件發生。(本報曾予以報道)
2014年7月30日凌晨,有精神障礙的52歲的李某某在蔚縣南留莊鎮上閒逛,被7名未成年人圍毆致死,其中最大的嫌疑人僅僅16週歲,最小的3人尚未滿14週歲,南留莊中學兩名初一學生也在當中。
2014年6月28日下午,蔚縣柏樹鄉柏樹中心小學就讀三年級的留守兒童張某被幾名閒來無事的同學,強行叫到3公里外的永寧寨村,最終被圍毆致昏迷後經搶救無效身亡。
昨日下午,蔚縣教育局法制與安全辦公室王主任表示,他們一直重視校園安全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這起事件的發生說明他們的工作尚有差距,他們將查漏補缺進行改進和完善。下一步,他們會考慮協調社群,充分調動包括家長在內的社會方方面面的因素,多措並舉共同加強青少年安全法制工作。(
燕趙晚報
)
(2017-09-14)
很多年前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大學是個小社會,進了大學等於半條腿邁入社會了。但是如今進入了資訊網路時代周圍的一切瞬息萬變。而由於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家長給孩子越來越多,大部分孩子不用去過早的接觸社會。所以很多孩子不用過早接觸社會。這是第一點。
第二,孩子在家長的保護下不主動去接觸社會,看看自己或者自己周圍的同學自己孩子的同學,有幾個是去自己主動體驗社會的?利用寒暑假去打工賺零花錢?現在有個怪圈,很多家庭條件相對好的孩子越去主動接觸社會,你坐著跟他們聊天就知道很有想法。
第三,學校的關係網太簡單,不是同學就是師生要麼情侶。上面交代的很詳細你照著做就行了。造成了很多人太單純。
感謝邀請,首先大學裡消費水平要相對高點,看到周圍人都用著名牌手機,電腦,衣服,很自然的會羨慕,想買,家裡給的錢不夠用,自然會想到去借,網上這些貸款層出不窮,很輕易的會陷進去。
(2017-09-13)
校園暴力事件,近年來頻頻被曝出。在校園暴力事件中,女生施暴行為增多、初中生比例高已成為不容忽視的新特點。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統計,2013年到2015年,我國各級法院審結的100件校園暴力案件中:針對人身傷害的暴力已經佔到88%之上,實際造成被害人重傷、死亡嚴重後果的高達67%。
這些校園暴力事件往往發生在放學後,剛剛放學時發生率最高,其次是上課前後。在寄宿制學校,則多發於晚上。事發地點主要在宿舍、廁所,因為這兩個地方沒法安裝攝像頭,除此之外多發於校門口。
令人意外的是,女生施暴行為佔到一半,多采取侮辱方式,對受暴者造成心理上的嚴重傷害。
“相較小學、高中而言,初中生校園暴力最為嚴重,佔64%。”管華表示,發生在初中階段的校園暴力常以“團伙暴力”為特點,往往是打群架、多對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在上述100件校園暴力刑事案件的統計報告:從涉案階段看,小學生佔2.52%,初中生佔33.96%,高中生佔22.64%。由於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週歲的未成年人,只對八類嚴重暴力犯罪承擔刑事責任,所以初中生的校園暴力實際發生率並不能得到全面反映。
只有動刀動棍、嚴重攻擊才是校園暴力?
在我國,什麼是“校園暴力”,至今沒有明確界定。
很多人認為,校園裡的語言侮辱或同學間的外號、口頭禪,只是玩笑,不算暴力,只有動了刀子、棍子,有嚴重的攻擊行為才是真正的暴力。
社會的不重視,加上
初中生都還是未成年人,沒有高中生那樣的理智,同時也沒有小學生那樣好管教。初中時,正處於叛逆期,這些或許都是初中生校園暴力的原因,這應該引起社會的重視。
穿牛仔褲的女生跪地被打
穿牛仔褲的女生跪地被打
日前,“浙江初中生暴打小學生”事件引起社會輿論對校園暴力的關注。而在昨日,有一起名為“網曝江西永新縣女初中生打架”的影片在微博廣泛傳播。影片中,多名初中生模樣的女孩對著另一下跪著的女孩連扇耳光,不時用腳踹其身體,毆打時間長達5分鐘。今天上午,江西永新縣公安局政工科工作人員向《法制晚報》記者證實,事件確實發生在永新縣,目前公安局已經介入調查。
穿牛仔褲的女生跪地被打
“浙江初中生暴打小學生”事件發生後,中央政法委宣教處副主任陳裡等人牽頭在微博建立起“校園暴力舉報臺”話題,呼籲曝光校園暴力行為。陳裡等人的呼籲馬上取得了成效,昨天晚上,一則“網曝江西永新縣女初中生打架”的影片就出現在該話題上。
該影片時長5分33秒,多名初中生模樣的女生出現在影片中。影片開始,1名穿著牛仔褲的女生跪在地面面向其餘5名女生。隨後,5名女生連番對下跪女孩扇耳光,打人過程中一邊嬉笑,一邊罵著髒話,而被打女孩一語不發,上身挺直,雙手護著不斷被打的臉。
影片2分10秒開始,幾個女孩開始用腳踹下跪女孩的身體——背部、前胸、側面、手臂多部位都遭到攻擊。2分38秒,下跪女孩起身,卻馬上被身著“32”號T恤、反戴鴨舌帽的女孩扯住頭髮,其餘女孩則繼續對其扇耳光、踹身體,一個黑色上衣的女孩還拿起礦泉水瓶和拖鞋砸其腦袋。
影片到3分38秒,女孩再次被迫下跪。5分5秒,打累了的幾名女孩開始要求下跪女孩自扇耳光。
“這起校園暴力事件引起了全國網民的高度關注,教育部門,公安機關應予以高度重視。儘快查清事實真相,依法處理,以平息民怨。建議立即開展一場打擊校園暴力的專項行動,還孩子們一個健康、安全的學習成長環境。”中央政法委宣教處副主任陳裡在微博上呼籲。
今天上午,《法制晚報》記者從江西永新縣公安局政工科工作人員瞭解到,公安機關已經關注到網上的影片情況,事件確實發生在永新縣,目前公安局已經介入調查。
當今社會校園暴力的案件時有發生,透過網路繼續發酵引起公眾熱議。校園暴力也越來越被大家所關注,怎樣才能促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實在令人堪憂,近日網上少女宿舍遭欺辱的校園暴力影片被轉載,霎時間又引起大家的熱議。
該少女宿舍遭欺辱的事情發生在攸縣的一校園宿舍內,影片中可以看出一名身穿黑色上衣的短髮女孩站在宿舍中的位置,另一名穿白色毛衣的女孩說著湖南方言在質問黑衣女孩,這期間出現多次掌摑、腳踢、扯頭髮等暴力行為,同時還要求黑衣女孩低頭。除了發生爭執的兩名女孩,還有四五名差不多年紀的女孩坐在宿舍的床邊,圍觀了這一幕暴力行為,但她們並未阻止,還時不時發出笑聲,看到這一幕不禁讓人心寒。
透過對該影片的全面調查核實,少女宿舍遭欺辱的影片被打的女生因在社交網路上謾罵其朋友,實施暴力的學生便聚集多名同學到受害人黃某宿舍找其麻煩,對其扇耳光並用腳踢。後來被人將打人影片傳於網上。該案件公安局已經對相關違法的人進行依法處理。
面對校園暴力的頻繁發生,事情的起因總是因為學生之間的一些瑣事而引發的互毆,絕大多數都是隱藏在暗處,寧靜的校園被蒙上了陰影,在此,面對少女宿舍遭欺辱的事情,我們也呼籲有關部門多關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多點關懷,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事件的再次發生。
初中的小孩能懂什麼,太天真,所以發生校園暴力機率高,等到高中以後就越來越少了。他們以為自己有一群小弟,自己就能立棍了,實際把他們放到社會上社麼都不是,就能在學校逞能了,愚蠢的人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對待愚蠢的人講道理也是不起作用的,只有讓他們自己疼了才知道你不是好欺負的。當初初中在班裡橫行霸道的小混混看看他們現在都去哪了?
初中班裡的女混混,後來去洗車店打工,後來又去技校。
男的我知道的有去大眾浴池的,當初牛逼的和什麼一樣實際什麼也不是,遲早會叫你謙虛。
如果家裡孩子被欺負,誰是主謀,直接找回去,就找他一個人不要多找。就找他家長理論,讓那個孩子在邊上,一開始不要特別暴躁,先平和的講道理,如果家長是明白就告訴他家長管好自己孩子,家長要是也不講理這時候就不用顧及什麼了,直接當面警告那個孩子,讓他小心點。
什麼孔子講的以德報怨,都被現代的人歪曲了本意,孔子可沒說你打我一巴掌我還把另一邊臉湊過去給你打。下一句是何以報德?應該把善良的一面留給對你好的人,受人欺負就是不行,沒招你沒惹你為什麼要被你欺負?誰打你就直接還回去,絕對不能吃虧,愛欺負不吭氣只會讓人覺得你是受氣包,反倒會繼續被欺負下去,就算是因為正當保護自己而打架了挨處分我也不會罵自己的孩子,總比被人欺負要好。家長也應該多關注孩子在學校的狀況。
只有學校的教育機制漏洞補齊,家長從孩子小時候的教育抓起,才能有效的預防遏制此種事件的發生。
(2017-08-25)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劉寶劉延春實習記者尉豔豔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校園欺凌事件呈現井噴式爆發,學生打人影片、中學生被迫吃糞便等各大媒體不斷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不僅觸痛了家長們的神經,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早在去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曾對校園暴力的頻發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衝擊道德底線。然而,現今有些情節嚴重的校園欺凌甚至涉及到了刑事犯罪,這些不斷出現的校園欺凌事件又一次將校園安全問題帶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暴力又起,校園為何不再安全?
6月中旬,一則北京延慶二中某男生在廁所被人強迫吃糞便的影片在網上引發各大媒體的關注。隨後,延慶警方官方微博釋出情況通報,證實學生受辱內容屬實。無獨有偶,6月29日,廣東梅州的朋友圈瘋傳一個打人影片,一男一女毆打一位男同學,隨後,“興寧公安”微信公眾號發出一則警情通報,學校老師快速反應,馬上對學校進行巡查,在教學樓附近將打人者控制並報警,打人者也已被帶回公安機關調查。7月3日,有媒體報道,河南省伊川縣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在教室內,一女學生被兩名女同學輪流扇耳光,並拉扯頭髮,旁邊還有其他同學湊近女孩拍攝。此事涉及的8名學生,伊川縣公安局已立案偵查。
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密集程度之高,讓人觸目驚心。集體孤立、拳打腳踢、拍侮辱照、勒索敲詐、恐嚇威脅……近來各大媒體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不一而足,已經由一些小惡舉動上升到了刑事犯罪。
面對當下變本加厲、越發猖獗的校園暴力事件,記者採訪了北京市中銀(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謝蘭軍,對於校園暴力的成因,他說:“校園暴力首先是違法行為,但在犯罪問題上涉及到責任年齡的問題,很難去追究刑事責任。具體成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資訊多樣化,孩子接觸社會的資訊通道多了;第二,孩子本身處在青春期,爭強好勝,很容易產生摩擦;第三,外部不良引誘,我們常常看到校園暴力事件,但是背後是否有不良青年引誘是要關注到的;第四,這些孩子自我辨別能力比較弱,法律意識也比較薄弱。雖然現在很多學校都有法治校長,做一些法制宣傳,但是具體到每一件事的時候,這種意識轉化為思維,思維再轉化為行為的過程出現了斷裂;最後,這也與孩子們的年齡有關,一般來講,隨著年齡的增長,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率會降低,比如相對於小學、中學,大學階段就很少發生,這跟人的成長過程有一定的關聯。”
施暴者無法嚴懲,誰來保護受害者?
張靜是一名13歲孩子的家長,頻頻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刺痛著她的心,她告訴記者,“看了一些校園暴力的影片,即心寒又心痛,如果說被欺凌的是我的孩子,首先我會要求學校處理,如果處理結果不滿意就會考慮轉學。”
深圳市月亮灣小學老師陳義博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小學相對少一點,基本遇不到,中學該類事件發生得多,我覺得發生校園暴力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由於父母沒有太多時間陪伴教育孩子,孩子如果有充足時間卻沒有業餘愛好,就會出去玩或者在網際網路上瀏覽一些不良資訊從而導致校園暴力,我覺得學校可以多設一些興趣班,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有事可做,可能會間接減少暴力事件的頻發。”
據悉,全國各地頻發的校園暴力事件,處理的結果大都是以罰款、教育批評為主。比如此次北京延慶二中的暴力事件,5名涉案人員因已滿14週歲不滿16週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不予行政拘留,只做罰款處罰,另外兩名不滿14週歲,依法不予處理。而今年4月份四川彭州隆豐中學校園暴力事件的處理結果為:其中年滿14週歲的3人給予行政拘留並罰款,對於不滿14週歲的1人不予處理,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經調解,雙方已達成諒解。
對此,網上轉載量頗高的“央視評論三問延慶校園欺凌事件:是‘不能’還是‘不為’”一文明確表示:對於如此惡意欺辱他人的未成年人,一句“嚴加管教”或“批評教育”並不是有效手段。這種軟綿綿的方式,既懲戒不了當事人,也無法震懾後來者。對於校園暴力事件的寬容,就是對下一起類似事件的慫恿。
對於類似事件的處理結果,很多網友認為,這種以說教為主,罰款為輔的懲戒方式只會助長施暴者的氣焰,法律不應該以年齡為界限,要看施暴者的動機以及造成的後果,綜合判定,應該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
謝蘭軍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國刑法是1979年頒佈的,責任年齡這塊一直沒有做過大的修改,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包括孩童辨別能力的提升,社會資訊的多元化,也應該要研究這個問題了。”
建立安全校園,法治建設是關鍵
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頒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將構建防控學生欺凌和暴力行為的有效機制納入了學校安全風險防控的整體範疇。教育部政法司相關負責人就《意見》答記者問中,關於校園暴力,重點提到明確懲戒原則,對暴力實施者包容但不縱容,依法處置。
據悉,美國自2000年開始立法懲戒校園暴力,全美約45個州頒佈了《反欺凌法》,主要針對學校霸凌,把霸凌和其他的騷擾區分開來。2003年,澳大利亞相關政府部門根據常見的校園欺凌、暴力、騷擾等問題,制定了《國家安全學校框架》。日本2013年通過了《校園欺凌預防對策推進法》,首次將校園欺凌問題法制化:明確了校園欺凌的定義,建立了一套稍具體系的應對措施。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反校園欺凌法”。
“對我們而言,校園欺凌也是近幾年才有的一個概念,我國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立法,立法無非是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社會的發展‘逼迫’我們來立法,還有一種情況,我們已經預見了這種情況的發生,要先立法來調整它。但是不管怎麼樣,要對社會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規範,尤其是校園問題,因為未成年人責任年齡受到限制的問題,怎麼進行科學的立法,很重要。”謝蘭軍說。
在治理未成年人校園暴力方面,謝蘭軍也提出建議:“一定要抓好幾個環節,第一,提升法治意識,第二,要促使法治意識轉化為法治思維,最後,透過法治思維來指導未成年人的行動。”
(2017-07-22)
近日,河南伊川某中學一女學生在教室內,被兩名女同學輪流扇耳光,並用手機錄影。
影片中的這件事的導火索是因為,學生在微信群裡發生口角衝突,事發後校方未及時上報相關部門。目前,學校正副校長均被撤職,警方已立案。
面對校園暴力,以暴制暴是不提倡的,但是作為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面對霸凌,要勇敢反抗。
最近網上還瘋傳了一段影片,大家都說終於看到有一個有出息的孩子了,五個男生欺負一個男生,生生被這個男生勇敢打回去。
對於校園暴力,看完影片之後真的心有感嘆,上網搜尋發現,網頁上竟顯示有1200多萬的相關資訊,全國各地都時有校園暴力事件發生。
大家就不禁要問,學生怎麼啦,本來該是朝氣蓬勃、刻苦學習的學生咋成了校園暴力的主角,是學生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還是學校的問題?
針對這樣的事情,我們看看網友是怎麼說的。
網友評論:@董董20130217:可憐的孩子,為什麼不反抗?用石頭砸死一個也是好的。看來,我很有必要教教我的孩子必須的正當防衛!
@
黎叔警屬:被打的小女生為什麼不撿起身邊的石頭磚塊兒照其中一個拍過去,拍死拍傷算正當防衛,其他人就老實。
@
豬兒愛妞妞:每次看到這些心裡都很不舒服,就是所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了這群打人的學生,讓她們可以肆無忌憚,打人者不會受到法律制裁,被打者可能會留下一輩子的陰影,請問法律是保護打人者還是被打者。
@
本幫-:做父母的平時一定要細緻觀察子女的心理動態,耐心跟他們溝通,無論他們怎麼逆反都不要放棄,否則後悔莫及!
@
我只是路路路路人啊:學校欺凌事件,越來越多,然而,到現在,政府都沒整出一套有用的法律,有的只是未成年保護法讓他們繼續瀟灑;政府難道就沒想過,這對被欺凌的孩子影響有多大嗎?我自己當初就是被欺凌的一個,所以我能理解被欺凌的痛苦,我開始對學校對老師對家長還抱有期望,最後才發現,只能靠自己。那是何等的絕望。
其實,校園本應是最陽光、最安全、最美好的地方。而今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著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衝擊著社會的道德底線。我們在譴責那些性格惡劣的學生時,也要反思,為何校園暴力屢禁不止呢?我們的校園怎麼了?我們的學生怎麼了?
據瞭解,在中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針對10個省市的5864名中小學生調查發現,遭受過校園暴力的達到了40%。我們回想一下,在小時候讀書時,班級總會有幾個與大部分同學不一樣的人,他們也許是發育太早個頭高出所有人一頭的高個子,也許是體態豐滿的小胖妞,也許是坐在角落沉默寡言的悶葫蘆。這幾類人往往最容易遭遇校園暴力,因為他們“和別人不一樣”。
而無論是在哪裡,與“集體”不一樣的“個人”,往往都容易遭到排擠。這件事情也許我們不能去指責青少年,畢竟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所有大人幾乎都是這麼言傳身教的。
所以,也希望各位已經為人父母或者將要為人父母的讀者能夠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能融入集體的人就是不好的”這個概念,請千萬千萬不要教導給他們,畢竟我們每個人的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的主因大致有四個,首先是家長失管。有許多家長,對孩子溺愛,寵得上天,對小錯小失不管不問;也有家長長期在外務工,孩子交給老人照看,自己想管管不到,老人想管管不了;還有家長對孩子是放手式散養,只管出錢,不問孩子學了什麼,幹了什麼,任由其自己性子。家長的失管,造成孩子內外沒有懼怕的人,一些野性痞性也逐漸形成。
還有就是老師失範。該說老師是世上最讓人尊敬的人,但總有一些老師,為人師表,卻不為人師範,對學習好的學生還有熱情,對相對落實的學生不是疏於說教,就是挖苦諷刺,無形之中讓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故意搗亂課堂、打架鬥毆、吸菸喝酒。
再有就是學生失德。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一些學生不比學習比穿戴,不比助人比作惡,不比素質比逞能,每天上學不是考慮該學什麼,而是想著今天該揍誰、該到那裡吃喝,老師和家長的管理再不到位,學生自然是由著個人性子無法無天了。
還有一點就是學校失責。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在進行現代化建設、提高教育軟硬體實力、培育新時期全能學生的時候,往往忽略對學生思想道德、理想品質的教育,總把優秀率、升學率等指標作為衡量教育成效的最終槓桿,豈不知,應有的思想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
說到底,校園暴力是暴力行為的一種。只要這種暴力行為後果達到一定事實程度,觸及刑法的規定犯罪行為,就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沒錯,現在還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犯罪也不用負刑事責任,我們知道,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已滿十六週歲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週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校園暴力的施害人如達到法定年齡,則法院應對犯罪嫌疑人加以刑罰,以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
所以只有注重疏和導的結合、強調製與治的互補,才能共同織密和諧校園建設的“天網”,徹底切斷校園暴力的病根。
今天的互動話題是#您覺得校園暴力應該怎樣處理呢?#
。
(2017-07-11)
因太美遭受校園暴力,退學後曾一度抑鬱,如今這個97年的小姐姐美出天際!
2017-09-11
花瓣志
花 瓣 志 ,最 有 溫 度 的 視 覺 雜 志
不知道看什麼雜誌就關注花瓣志
美到讓人嫉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一種幸福,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一種資本,
然而她,卻因為太美遭遇了校園暴力!
她叫Celine Farach,是一名美國的模特。
Celine不僅有亞洲人喜歡的精緻面孔,
更有歐洲人引以為傲的身材,
號稱“宇宙第一直男殺手”。
點選播放
GIF/1774K
天使般的面孔,
笑起來讓人如沐春風,
轉身回眸,更是風情萬種。
魔鬼般的身材,
性感中透露著清純可愛,
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全場的焦點。
精緻的五官完美地無可挑剔,
咖啡色的大波浪頭髮和性感的豐唇更加嫵媚動人。
她彷彿就是從畫中走出來的,
“女神”這個詞用在她身上,
再合適不過了。
擁有如此傾國傾城的姿容,
也許很多人都會羨慕,
會覺得她小時候一定是被各種寵愛呵護,
一路繁花似錦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點選播放
GIF/919K
1997年Celine出生於美國弗羅裡達州的邁阿密,今年20歲。
小時候的她外形甜美,3歲就被經紀公司簽約,
成為了一名童裝模特。
這本應是一個人生贏家的故事,
卻恰恰是悲劇的開始。
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
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名利,
成為模特可能只是一個偶然,
但就是這模特的光環和名氣,
卻讓她受到嫉妒和排擠。
那時候的她,在同學們眼中,
是一個“異類”,
總是有人在背後對她指指點點,
所有人都疏遠她,
甚至對她進行人身攻擊。
原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
會變得好起來,
然而並沒有,到了中學的時候,
這一切變得更加嚴重,
她被孤立,甚至是校園欺凌行為......
她形單影隻,莫名侮辱,
所有人都被“警告”,不許接近她。
Celine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大家要那麼的厭惡她,傷害她,
年僅14歲的她,
一方面要承受學業和工作的壓力,
另一方面還要承受這份莫名的傷害,
她孤獨、痛苦,卻沒有人可以傾訴。
校園裡的冷、熱暴力讓Celine感到絕望,
七年級的時候,
她終於不堪重負,
再也不願意去學校,
父母無奈之下,
給她辦理了退學。
然而逃離了校園並沒有讓她解脫,
反而讓她陷入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時光。
她的精神極度壓抑,情緒失控,
患上了抑鬱症。
因為沒有什麼朋友,
她心裡的痛苦無人訴說,
那段時間,Celine整個人都是渾渾噩噩,
每天自暴自棄、自我否定,
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
逃避所有的一切。
她就好像活在了一個黑色的世界裡,
唯一能讓她上點心的事情,
大概就只有做模特這一件了,
或許只有在舞臺上,在鏡頭前,
她才可以活過來,
不至於像個行屍走肉。
也許是頹廢的時間太長,
她開始反思,
自己一直沉浸在過去的傷痛中到底值不值得,
人生才開始,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性,
她終於意識到,
即使別人不喜歡又怎樣,
她想開心地做回那個酷酷的自己。
Celine決心要改變自己,
讓自己努力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她開始養寵物,和它做朋友,
向它傾訴自己的煩惱和痛苦,
她的媽媽曾經是一位歌手,
一直默默的鼓勵她用音樂來放鬆自己。
無數個孤獨難眠的夜晚,
是音樂陪著她度過難關,
她喜歡上了音樂,
在媽媽的薰陶和幫助下,
她開始嘗試著寫歌作曲。
她把自己創作的一些Demo上傳到網上,
動人的聲音獲得很多網友的點贊,
這讓她信心大增,
音樂彷彿給她帶來了新生。
她在歌中,寫出了自己這麼多年的委屈,
她的聲音,唱出了自己的經歷,
這多年內心深處的陰霾,
透過音樂,才得以釋放
“為什麼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呢,
開心地做自己就好。”
她還愛上了輪滑,
學起輪滑來,
她比誰都用心,
最後,她還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輪滑選手。
透過音樂和輪滑,
她認識了很多朋友,
“原來人生可以這麼酷!”
那段校園暴力給Celine帶來的傷痛,
早已經煙消雲散,
她重新成為了那個開朗愛笑的女孩。
浴火重生的她還是決定要做模特,
為了這條路能繼續走下去,
她每天都去健身。
“上帝給了你特別的容貌,
一定是想讓你成為一個特別的人,
美好的東西就應該大膽地展示出來”
點選播放
GIF/1421K
點選播放
GIF/1076K
真正喜歡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是不會覺得累的。
除了給自己規定的訓練專案外,
她還練習了高強度的拳擊,
有的時候,
甚至一邊唱歌、跳舞,一邊健身。
點選播放
GIF/731K
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
她的身材越來越好,
比起以前的纖細,柔弱,
更多了幾分性感和力量,
最重要的是,
現在的她越來越健康。
完美的臉蛋,黃金身材比例,
迷人的笑容,眉目間散發出青春的陽光,
再加上小時候有過模特的經歷,
不僅各大模特公司爭相邀請,
還有各種時尚雜誌紛紛邀請她拍攝封面。
曾經她害怕讓人看到自己的樣貌,
而現在的她,毫不吝嗇的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美麗,
沒多久她就被模特公司簽約,
除了美國,日本、韓國等媒體都爭相報道,
她甚至還火遍了東南亞國家,
去越南參加活動有眾多媒體和粉絲接機,
以及專門的粉絲後援會,
場面盛大儼然一副巨星的待遇。
現在的她身兼模特和歌手兩大職業,
但是她並沒有忘記曾經校園裡的那一段經歷,
工作之餘,她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和演講,
呼籲人們關注校園暴力,
積極的去幫助那些正在遭受校園暴力的孩子們。
即使前方一路荊棘,
依然可以走出一條繁花滿地。
Celine用自己證明了,
即使曾經放棄過,頹廢過,
也沒有關係,
只要人生沒有放棄,
前方總會有不期而遇的驚喜。
被這個世界放棄不可怕,
可怕的是自己放棄你自己,
人的一生總是會遇到很多的磨難,
但是請別忘了,
生活還是要繼續,
只有站起來,
才能走的更遠。
人最強大的武器,
就是豁出去的決心和勇氣,
不要因為生活的不幸而放棄,
與其渾渾噩噩、自暴自棄,
不如下定決心,拼一把,
活出一個閃耀的自己!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樂恩兒”:因為太美受到校園暴力 ,你們學校的人都喜歡醜噠?對美有恐懼症?
網友“ 妄想 。”:我們學校美的都有男同學罩著 都沒人敢欺負 ……
網友“阿神”:美到沒朋友
網友“寂寞先生”:也不知道上床上咋樣!大屁股
(2017-09-11)
電影剛出來的那天下午兩點四十,我一個人騎車去電影院。
小縣城的電影院裡並沒有什麼加分項,大熱天裡,居然連空調也沒開,座椅前寬大的幕布讓我想到了家裡那臺依然依靠“映象管”成像的老舊電視機的模樣來。
電影院呆的糟心,電影也看的糟心。
等到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接近五點,兩個小時的電影讓我感覺渾身乏力,不僅壓抑、難受,而且很無力。這種無力感起初產生於對影片的主觀聯想,稍稍的看進去一點的時候,就發現,這麼美的一部動漫,原來在講述的,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愛情故事,而是對當今社會的一種人性拷問。
我不知道影片到底減掉了多少,但是在我看的過程中很難將情感代入進去,一是因為電影院糟糕的體驗,其二則是因為電影本身剪輯的支離破碎,那種跳躍的僵硬感上一次出現的時候是在看騰訊上的《斷背山》的時候了。
故事劇情
先來介紹一下整部影片的故事內容:影片講述了
石田將也
和
西宮硝子
兩個人的成長曆程,著重刻畫了石田將也的欺凌形象和西宮硝子的弱者形象,小學時期的轉學生西宮硝子被石田將也一直欺負,導致西宮硝子轉學離校。
而留下的石田將也因為欺凌事件被大家孤立,開始逐漸變得孤僻和自閉,長大後開始嘗試自殺,因為心理保留著對西宮硝子的擔心而想最後看一眼西宮硝子,被拒,送禮物的新意未達成而暫時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在於西宮硝子的進一步聯絡之後,發現西宮硝子刻意躲避他並不願意與他正面交流,石田將也抱著想和西宮硝子成為朋友的觀念與她交流溝通,兩人的隔閡開始慢慢消失,但是石田將也的自閉卻還沒有好轉,直到石田將也遇到了他的第一位朋友
小野賢章
的時候,他的心理防線才終於被開啟,並開始接受其他人進入到他的世界裡。
在之後的劇情裡,石田將也和西宮硝子和同為小學同學的幾個朋友解開了隔閡,石田將也本人也放棄了自殺的念頭,逐步去接受身邊的所有人,而西宮硝子壓抑的內心也終於在石田將也的感化下變得開朗和坦然。故事到這就結束了。
我們的社會
這部電影很複雜,也很深刻,他探討了很多東西,我在上面說過其實這是一場關於人性拷問的影片,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的複雜性,西宮硝子的被欺凌和石田將也的欺凌形象,並沒有被影片刻意刻畫,而是客觀展現的。
電影探討了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就是關於校園暴力中的受害者的人身權利侵害的問題,第二個則是校園暴力中作為施暴方的人身權利侵害的問題,而第三個,則就是兩者的成長曆程產生的社會問題。
我提到這個三個概念,主要是因為這些問題,在我們的社會里,發生的其實並不比日本社會要少,只是我們在選擇上,可以避開了這些問題,而選擇我們認為適宜的、正當、符合個人利益的態度或觀點。
這絕對不是憑空捏造的,因為各種校園暴力的新聞我們都是有所耳聞的,至今在百度百科上搜索“校園暴力”這幾個關鍵詞,你仍然可以搜出來一系列的熱門新聞,也就說明了這些問題的存在是必然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屬之前在柴靜《看見》裡講述過的“高跟鞋虐貓事件”,柴靜在裡面作為一個旁觀者,充分聽取了反對者和當事者的態度和意見,也沒能從中做出一個自己的判斷。
為什麼呢?
我們拿“高跟鞋虐貓事件”和“校園暴力欺凌事件”的結果做對比其實就明白了,熟悉兩者的人們大概知道,作為加害者的本人出於一種主觀的享樂態度,他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反道德行為,同樣的,他們認為這是屬於自己的一項權利——在校園暴力欺凌事件中,加害者侵害他人的目的,一般是建立在示威和享樂的形式上的,加害者本身的行為是需要被斥責的,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在斥責的過程中,失去了準則。
在電影《聲之形》中,石田將也為自己所犯的錯誤而遭受到冷暴力的處罰,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他一次又一次被排擠,被斥責,被侮辱(所有硝子所受到的侮辱全數歸還給了石田將也),以至於他長大後感覺生活無力,想要以自殺的行為結束自己的生命。
你一定認為,我這樣說是有意在支援或者諒解這種行為?
錯了,我只是在闡述一種現象,日本作為一個極其重視個人名譽和信用的國家,形象一旦被認定為什麼樣,那麼他的生活可能就從此只能活在那個被固定的“面具”之下了,原著作者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有感而發,寫出了這樣的故事,在《聲之形》這個故事裡,無論是作為受害者還是加害者,他們都沒有被加以同情,而是各自講述著各自的不幸。
這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只是在展現一種現象,而沒有刻意去下定論。
那麼,對於我們的生活呢,《聲之形》又有什麼刻意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前文中提到了兩件極端暴力現象,第一個“高跟鞋”事件,柴靜已經做了非常全面的解讀,我想來說說第二個事件,同時聯絡到我們自己的生活。
這篇文章主要想講的也就是“校園暴力”,《聲之形》展現的是日本社會中出現的客觀現象,那麼在中國呢?
中國的校園暴力很複雜,因為他已經不再只關係到受害者和加害者兩個人了,大部分的原因,其實都會輻射到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上:如果說欺凌只是個人表現權力的形式的話,那麼侮辱則是心理病態的一種展現了!
很多校園暴力事件已經不能用“欺凌”來總結了,大部分校園暴力都帶有侮辱性成分,這種侮辱是病態的,並且都是因為個人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
與其說加害者對受害者的侮辱是加害者的過錯,還不如說這是加害者所處的環境的出了問題,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以及老師對學生的情緒性引導在這方面佔了非常大的比重,近年來產生的幾件校園暴力事件,戾氣很重,歸根結底其實就是情緒引導上出現了問題,在電影《看上去很美》裡,孩子被放置在同一個環境(學校)裡,同一種情緒引導下,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一旦做不好,就會被嫌棄,被排斥,甚至被擠兌,在這樣的情況,就只能選擇對峙或忍受。
這種結果造成了偏激性的後果自然是可以預見的,所以我說,校園暴力,其實不全是學生的錯,而至於這件事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我也不好下定論。
事件的複雜性正在於此。
就像柴靜所說的:一個片子裡的人,心裡有什麼,記者只要別拿石頭攔著,他自己就會流淌出來的,有就有,沒有就是沒有。
我深以為然。
《聲之形》在承認了加害者和受害者的過錯之後,並對日本展現的社會現象進行了完整展現,我希望中國也能夠有這樣的電影,來探討一下中國發生的校園暴力,很多時候他們(加害者)並不會意識到這是錯的,我們也無法去強制他們去認同這種道德意識,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在很長時間裡,我和電影中的主角一樣感到一種無力感,卻又有一種願意尋求真相瞭解真相的心願。
對於暴力本身,我深惡痛絕,而對於真相,我只求認識和了解。
迫於篇幅沒能將整件事情進行詳細的分析,只是稍微展開了一點,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好好了解一下關於“校園暴力”這方面的知識。正如《看見》裡所說的一句話: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斷,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強烈的單純判斷。我只希望自己不要輕易的論斷,因為每一次選擇,都會產生不同的結局,《聲之形》帶給我的思考,還有很多...
(2017-09-15)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