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第一炸”回來了!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升級重生

“彭浦第一炸”回來了!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升級重生

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轄區內的臨汾路與聞喜路,是兩條平行的小馬路,近10年前這裡曾形成了上海知名的“彭浦夜市”。後因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阻礙公交行駛,造成了環境髒亂差和社會治安問題等多種不良影響,“彭浦夜市”在2013年底被取締整治。

“彭浦夜市”沒有了,但臨汾路與聞喜路並沒有就此“沉寂”。最近,記者在採訪時發現,這裡已與當年作為“彭浦夜市”核心段時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街區乾淨整潔,沿街小店數量多且經營活躍,老字號餐飲、便民餐飲、網紅小吃一應俱全,還有一些經營到凌晨兩點以及全天24小時經營的小店鋪。

街區環境好了,因商戶經營引發的商居矛盾早已不在了,當年劍拔弩張的商戶與居民,甚至開始相互服務……

如今,第一次到臨汾路、聞喜路的人,或許很難想象當年雜亂無章的場景

“今非昔比”的彭浦夜市:街區很養眼,買東西很方便

【今】

沿街小店一家挨著一家,“彭浦第一炸”入夜重飄香

晚上9時多,在位於臨汾路692號的“彭浦胖胖炸雞腿”店內,換上了白色工作服的老闆娘顧小香,開始了當天的“晚班”。她一個人守在櫃檯前,身後的油鍋在“咕咕”冒著熱氣。兩個剛下班的年輕小夥子走進來,一口氣點了四份炸雞腿。顧小香手腳麻利地將醃製好的雞腿下油鍋、煎炸,幾十秒後撈起,空氣中瞬間飄起了香氣,椒鹽與辣椒麵被撒在薑黃色的雞皮上。兩個小夥子捧起裝著炸雞腿的紙盒子,奔著這條街上的一家小超市去了,出來時每人手裡多了一瓶啤酒。

“彭浦第一炸”回來了!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升級重生

“彭浦第一炸”更名為“彭浦胖胖炸雞腿”,至今保持著做夜檔生意的“傳統”,營業要持續至凌晨2時。張馳攝

“彭浦胖胖炸雞腿”,前身就是“彭浦第一炸”,當時“彭浦夜市”中排隊最長的攤位之一,以脆皮炸雞腿最為出名。“炸雞腿配啤酒”,是當時很多消費者逛夜市時最時髦、最經典的吃法。

“彭浦第一炸”回來了!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升級重生

如今的“彭浦胖胖炸雞腿”是“彭浦夜市”被取締整治後,為數不多的、還留在臨汾路一帶經營的小店。即便過了這麼多年,奔著“彭浦第一炸”名頭而來的消費者仍有不少。生意最好的晚飯時刻,“彭浦胖胖炸雞腿”的門口經常會排隊,有時候會冒出一些從外區甚至外地開著車專程過來的消費者。

小店至今保持著做夜檔生意的“傳統”:每天上午11時才開門,營業要持續至凌晨2時。每晚9時以後的夜檔生意,都是顧小香親自“上陣”。“夜檔生意談不上多紅火,但到凌晨2時前總還是有人光顧的。”

在臨汾路與聞喜路,放眼望去,沿街店鋪一家挨著一家。除了“彭浦胖胖炸雞腿”,“人氣小店”還有不少。主打各色麵食的老店“瑩樓館”,每天早上7點就開門了,到了晚上八、九點還有不少人在埋頭吃麵;老字號餐飲滄浪亭的外賣視窗前,永遠有人在排隊;一家銷售進口食品的小店最近在打折促銷,隔著玻璃窗能看到,不少穿著隨意的周邊居民在店內閒逛;招牌火紅的紅辣椒拉麵館,竟然24小時經營,什麼時間點進去都有消費者……彭浦新村街道有1700多家小店鋪,集中在臨汾路與聞喜路一帶。不少店鋪開到很晚,有時候晚上10時之後,到臨汾路、聞喜路走一走,還挺熱鬧。

“彭浦第一炸”回來了!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升級重生

“彭浦第一炸”回來了!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升級重生

臨汾路上的各色小店生意紅火。張馳攝

臨汾路與聞喜路一帶的街區面貌,這幾年也煥然一新。兩條道路都不寬,但人車規劃井然有序,人行道上乾淨整潔,沒有機非隔離欄,沿街還增加了不少綠化,店鋪被裝飾得挺漂亮,連店招店牌也都經過一輪精心設計。不少居民稱其中的臨汾路為“小南京路”,喜歡吃好晚飯後在路上兜兜轉轉。“街區看著很養眼,買東西很方便,基本上吃穿用度都能在這一帶解決。”

【昔】

家中電視蓋不過外面吵鬧,8條公交線被迫臨時改道

直到今天,提起夜市,很多上海人的第一反應還是“彭浦夜市”。早在2004年,彭浦新村的馬路攤販由零散的小商品攤頭起家,2010年發展成為上海北部最大地攤集聚區,集中於臨汾路、聞喜路一帶。

“臨汾路以賣小商品為主,聞喜路以賣燒烤、油炸小吃為主。”街道城管中隊負責人對當年的情景記憶猶新,除了原有的沿街商戶,來自上海各個區的商販當年都慕名而來,從沿街設攤慢慢擺到了馬路中央,臨汾路、聞喜路兩條馬路的設攤最多有2公里多長,高峰時期流動設攤數量有上千家。

“彭浦第一炸”回來了!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升級重生

圖片擷取自2013年12月解放日報

“彭浦第一炸”回來了!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升級重生

圖片擷取自2014年1月解放日報

攤位多,人也跟著多起來,很多消費者“慕名而來”,特別是一到週末的晚上,兩條路上盡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彭浦第一炸”就是在2011年前後火起來的,當時店鋪門口擺上七八個桌子,消費者就坐在門外,顧小香與店員就在店內炸。後來,電視臺的美食頻道來採訪了顧小青,“彭浦第一炸”一下就紅了,不少夜市中的攤販都開始學她家經營炸雞腿。“當時生意太好了,經常門口排幾十米的長隊,我們五個人都炸不過來。那時候,一到生意最好的週末,我就發愁;看到消費者來了,我也發愁。”顧小香說。

紅火的“彭浦夜市”卻帶來了大量治理問題:街面垃圾激增,濃煙、噪音嚴重,周圍居民的生活受到影響。

顧小香還記得,當時自己的店鋪是無證無照經營,租賃的房屋不符合食品經營的要求。樓上就是居民家,店內連個排風扇都沒有,每天炸雞的煙燻往外冒,樓上人家都不敢往窗外晾曬衣服。周邊居民經常到相關部門投訴她,自己吃了不少罰單。87歲的居民韓秀華當時住在該路段上一幢沿街房的4樓。油煙嗆人、街區髒亂的苦頭,她都吃過;但讓她印象最深的是夜市的嘈雜。每天,夜市都吵到半夜,不僅影響她的正常休息,她想看個電視都看不成,因為“電視的聲音蓋不過外面的吵鬧聲”。

“彭浦夜市”還影響到了城市的執行。攤販車輛、就餐人群的車輛,將本來不寬的馬路堵得水洩不通,一度8條途徑周邊的公交線路,不得不在晚上8時到次日凌晨2時更改行進路線。

為確保居民基本生產生活需求,2013年11月,上海市有關部門與靜安區對“彭浦夜市”進行了整治,不再准許佔道經營,將部分攤販引導到其他場所進行合法合規經營。

“‘彭浦夜市’時店鋪的環境太差了,連我都不想回到過去。”靠著“彭浦夜市”起家的顧小香說,那時候,他們在廚房裡的油鍋邊站一會,地上就一灘水,那是順著褲腳留下的汗。原來“彭浦第一炸”是夫妻老婆店,夫妻兩個人都在店裡煎炸,但在“彭浦夜市”被整治後,她的丈夫說什麼也不肯出來幹了,因為身體吃不消。

斷崖下跌的人氣,如何有序恢復?

從整治到治理:新型商居關係悄然形成

“彭浦夜市”被整治後,街區逐漸恢復了平靜,一度深受夜市影響的周邊居民高興了;但人氣斷崖式的下跌,讓沿街店鋪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陣痛”。

“彭浦第一炸”回來了!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升級重生

乾淨整潔的臨汾路街區。彭浦新村街道提供

一度,兩條路的店鋪關掉得不少。“原來兩條路上不少沿街商鋪從事的是小百貨生意,但在‘彭浦夜市’時期,部分沿街商鋪為‘配合’流動攤販的生意,轉型做起了小燒烤、大排檔、娛樂休閒生意。在組成‘彭浦夜市’主要力量的流動攤販遠去後,這些沿街店鋪的業態就無法適應新變化了。”上海群利實業有限公司靜安分公司總經理徐定良說。徐定良負責臨汾路上一家國營百貨商店的經營工作,已經有20多年,這兩條路的變化他都看在眼中。

外來消費者沒有了,但社群消費的潛力逐步顯現出來:彭浦新村街道是大型居民區,周邊卻一直沒有大型購物中心與商場,沿街小店小鋪是居民生活購物的重要渠道。供給匹配需求,市場化力量在兩條路上開始進行了自我修復與調整。

臨汾路上有幢兩層建築,佔地面積較大,“彭浦夜市”時主要經營KTV等娛樂休閒行業,以接待外區顧客為主。“彭浦夜市”消失後,這裡的生意衰落下來。物業方後來轉型為綜合餐飲場所,打造了一處價格親民的美食廣場,引入多種特色小吃入駐,在最好的黃金位置引入了價廉物美的上海老字號餐飲。沒過兩年,這裡的人氣漸漸恢復了。

這幾年,徐定良經營的這家國營百貨商店,一直在跟著居民的消費需求進行調整,前些年引入了彭浦新村第一家城隍珠寶、雷允上等老字號。這兩年,看到居民有購買進口食品的需求,又引入了一家價效比頗高的進口食品銷售小店。

離開“彭浦夜市”後,顧小香到其他街區經營過兩三年,但經營情況一般。“總感覺臨汾路與聞喜路才是‘彭浦第一炸’的‘根’。”2017年初,在街道幫助下,“彭浦第一炸”有證有照地迴歸了臨汾路。為了紀念這個新的開始,小店更名為“彭浦胖胖炸雞腿”。新店處於沿街的好市口,符合食品經營的要求,可以安裝排風、淨化器等設施,已經完全沒有油煙、噪音擾民的問題了。

“在這樣的經營環境裡,我們經營者也感覺舒適。”顧小香這兩年還非常注重產品創新。“現在的主要客源是社群居民。炸雞腿再好吃,居民也不可能總吃這個,還是要不斷推出新品,才能吸引居民一而再地光顧。”除了炸雞類,“彭浦胖胖炸雞腿”還有各種炸物,如椒鹽脆皮蹄髈、椒鹽脆皮豬手,都是這個夏天小店熱銷的產品。

當年的“彭浦夜市”缺少了對攤位、店鋪的有效監管。如今,街道在臨汾路、聞喜路率先實施了“全要素智慧管理服務平臺系統”。街面、商店、公共設施等資訊全部輸入了資訊庫,一旦有街道管理執法人員發現問題,會上傳到平臺系統,平臺系統將自動提示和預警,由相關人員及時進行處理;兩條路上的沿街店鋪都在醒目位置貼上了“二維碼”,市民透過手機掃碼,可以瞭解到這些店鋪的公開資訊,在店鋪內購物遇到糾紛也可以反饋給“全要素智慧管理平臺系統”,能得到積極處置與反饋。2018年,因“彭浦夜市”聞名的彭浦新村街道,還成為了上海市第一個無證照餐飲零經營的社群。

這幾年,兩條路上的商戶有了抱團經營、服務居民的想法。在黨建引領下,兩條路分別成立了商會分會,分會牽頭在臨汾路與平順路路口樹起了全國第一個由商會牽頭的“雷鋒公益服務亭”。小亭子每天對外開放,有志願者值守,是商戶的“孃家”,商戶遇到任何經營問題,可以找到這裡的值班人員,請他們幫助聯絡街道進行諮詢與解決;還是服務居民與消費者的驛站,提供免費直飲水、手機充電、避雨用品、引導諮詢等便民服務。

徐定良是臨汾路商會分會的會長。他說,在經歷了“彭浦夜市”後,越來越多的商戶認識到,商業的繁榮一定離不開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生,現在商戶們都希望凝聚起來,積極參與美麗城區的自治和共治,做好生意、服務好居民。

一種新型的商居關係正在兩條路上漸漸形成。周邊社群居民感同身受著街區的變化、商戶的變化,也在積極回饋著,比如“雷鋒公益服務亭”的值班工作由社群黨員居民擔任,無償提供服務。

【記者手記】

“繁榮”與“和諧”如何兩者得兼

“彭浦夜市”被整治後,很多人認為,臨汾路、聞喜路“完了”,不可能再形成濃厚的商業氛圍。但經過幾年發展,市場力量踏準了社群商業的脈搏,自發進行了大刀闊斧地商業調整,兩條路重新有了活躍的商業氛圍,聚攏了一定的人氣,還有了一點夜間經濟的氣息。

“彭浦第一炸”回來了!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升級重生

臨汾路上的各色小店生意紅火。張馳攝

兩條路之所以形成今日的商業面貌,不僅因為順應了商業發展的規律,也離不開多方共同構建的和諧商居關係。

“彭浦夜市”太有名了,但也太擾民了。記者採訪的幾位社群居民、沿街店鋪經營者,甚至靠夜市起家的“彭浦第一炸”經營者都說“當年那個擾民夜市,是萬萬要不得的”。他們會這樣說,正是因為親身感受過擾民夜市給生活與經營帶來的困擾。也正因有這樣的經歷,這些經營者可能比其他地方的經營者,更懂得與居民和諧共處的重要性。記者在採訪中,臨汾路商會分會會長徐定良不止一次提到,沿街商戶會非常自覺地參加到疫情防控、垃圾分類、門責管理等社群治理中,這是很難得的。

和諧商居關係的構建,也離不開屬地街道的服務與管理。為了幫助“彭浦第一炸”等特色小吃迴歸,彭浦新村街道為這些經營者牽線搭橋,找到合適的經營場地,並對經營環境規範化進行指導與監管,讓迴歸的特色小吃也能成為受居民歡迎的便民小吃;為了防止流動攤販的回潮,街道城管中隊至今堅持每天晚上5點到凌晨12點固守街區,保證了周邊良好環境的持續;為規範沿街商戶經營,街道打造了“全要素智慧管理”,一旦發現商戶存在擾民等問題,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當商戶經營有序了,與周邊居民關係融洽了,社群商業發展才可以持續,夜間經濟氛圍也會慢慢涵養出來。

【來源:上觀新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939 字。

轉載請註明: “彭浦第一炸”回來了!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升級重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