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贊、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宣告:本文由清雅閣原創釋出,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館閣體的出現是順應時代的需要,是明清兩代的官方字型。明朝其中國封建王朝宰相制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內閣。內閣是國家的中樞機構,扮演著處理國家政務和皇帝秘書的主要角色。明永樂時,翰林院侍講學士沈度,其書法風格秀潤華美,正雅圓融,深受成祖朱棣賞識,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紙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爭相仿效,遂成標準書體。從此館閣體風靡書壇。館閣體從文體名上理解便是指流行於館閣中的力求典雅莊重的文體。館閣指掌管圖書經籍和編修國史的官署,始於宋代;明、清兩代翰林院亦稱館閣。從書體名上理解,館閣體則是指流行於館閣及科舉考場的書寫風格,雖方正光潔但拘謹刻板。是明、清科舉取士書體僵化的產物。明代稱“臺閣體”,清代改稱“館閣體”。
梁同書(1723年~1815年),清代書法家。字元穎,號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長翁,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學士梁詩正之子。梁同書於乾隆十二年(1747)中舉人,十七年特賜進士,官侍講。著有《頻羅庵遺集》。 梁同書家學淵源。他自幼接觸書法,12歲時即能書寫擘窠大字。初學顏真卿、柳公權,中年以後又取法米芾,70歲以後融匯貫通,純任自然。他習書60餘年,久負盛名,所書碑刻極多。梁同書工於楷、行書,到晚年猶能寫蠅頭小楷,其書大字結體緊嚴,小楷秀逸,尤為精到。與劉墉、翁方綱、王文治並稱"清四大家"。年九十餘,尚為人書碑文墓誌,終日無倦容,並無蒼老之氣。傳世書跡甚富,小楷書作尤多。著有《頻羅庵遺集》、《頻羅庵論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