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這是一群聾啞孩子 也是年輕的匠人 2015.11.27日

在瀋陽奧體中心附近一個工作室,除了機器切割與砂紙打磨原材料的聲音,幾乎聽不到其他聲音。這是一群來自特殊教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聾啞學生。

這個工作室只有幾十平米。但對於來自遼寧特殊教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聾啞學生來說,卻是另一個世界。

 

早上七點多,當人們還奔波在上班路上,這裡的孩子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小號的錘子、鋸子、刻刀、修剪刀等雕刻工具一一擺放在工作臺上,學生們仔細雕刻著手中的工藝品。

 

王剛從魯美畢業近20年,在開畫室期間接觸過學美術的聾啞學生,他覺得這些學生比常人更刻苦,常常不收學費義務上課。“有許多聾啞學生跟我說,他們在學校學的是藝術設計,但走向工作崗位卻是給皮鞋廠粘鞋底。就業崗位往往都是與藝術無關的簡單重複性的機械性工作。我覺得很可惜,他們很有天賦,應該給他們機會”,王剛回憶道。

 

三年前,王剛懷揣著對聾啞孩子的這份感情關掉了畫室,帶著十幾名學生一起創立了鹿角雕工作室,讓他們能再做與藝術有關的工作。

 

這個工作室除了聾啞學生外,還有正常的孩子。王老師說,希望讓這群特殊的孩子一直在正常的環境中生活,不需要給他們劃出生活範圍。

 

簡單素樸的工作室裡唯一奢侈的擺設便是抬頭能見的用鹿角雕琢拼湊的吊燈。

 

浮雕、圓雕、鏤雕、透雕傳統雕刻手法在他們的作品中都能找到。

 

教工藝美術的樂樂老師說:“同樣的話,正常人說一遍,我要說幾十遍或者更多。起初我還需要找手語老師,三年下來,我也成了一個手語翻譯。”

 

雖然這群孩子聽不到聲音,但他們的作品卻異常出彩,他們先後獲得了遼寧省第三屆大學生創業大賽一等獎、鎮江全國創業大賽優秀專案獎。眼下,孩子們正在趕製下個月要運往北京、重慶和紐西蘭的鹿角雕。

 

從原材料到成品,他們需要半年甚至更長時間來製作。

 

17歲的王雲龍曾在鞋廠工作過三個月,那時每月工資只有1300元,如今來到在雕塑工作室已經一年多,每個月能賺3500元。

 

轉眼間,三年過去了,網際網路給了他們與外界交流更大的平臺,這一年他們在網上的銷售額有5萬多元。

 

“他們的世界很單純,雖然不能講話,卻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他們是一群可愛又需要關注的孩子,我希望他們能在藝術工藝品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王剛的願景簡單而透著溫暖。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8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這是一群聾啞孩子 也是年輕的匠人 2015.11.27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