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古鎮都有它獨特的美學特質和人文內涵,莫讓打造出的“最美”古鎮千篇一律。
江南地區,千百年來蘊育著文人騷客“夢裡水鄉,水墨丹青”的江南情懷,而上海是江南水鄉古鎮資源豐碩的地區,亦是極具“江南文化”的區域之一。
我曾經在朱家角工作生活過一段時間,當時因工作原因幾乎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古鎮,2019年再次受到上海市文旅局委託,帶領博士研究生對楓涇鎮、張堰鎮、朱家角鎮、金澤鎮等11個歷史文化名鎮的景觀風險、歷史街區業態、文旅融合型別等進行考察調研。調研發現:大多數古鎮旅遊模式仍然較為粗放,吃喝玩樂內容大同小異,旅遊產品同質化嚴重,無非是划船、傳統小吃,臨走再買點特產,以一日遊甚至三小時遊和兩小時遊為主。店鋪家家無新意,空有軀殼外表,很多遊人發出這樣的感慨:“不去看覺得挺後悔,可是看了覺得更後悔,真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當越來越多的古鎮原住民搬離出去,古鎮原本濃郁的生活氣息也隨之抽離,很多古鎮正逐漸缺失特有的文化底蘊和自己獨有的“美”,取而代之是千篇一律商業建築、雷同化的旅遊產品。儘管近年來,外來的咖啡館、書吧、畫廊和美術館的影子越來越多,但是古鎮商業化強加的無差別的“美”,仍舊無法深度吸引人們。
美是人類最根本的精神需求,美可以透過藝術共享給所有人。事實上,每個古鎮都有它獨特的美學特質和人文內涵,我們可以用藝術語言重建新時代江南水鄉令人嚮往的生活美學,實現古鎮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使之成為城市人文價值的內涵對映。因此,我作為一個市政協委員,寫下了如下提案進行呼籲:
用創意設計將古鎮文化基因符號化、視覺化、體驗化,融入到“民俗活動、空間營造、服裝服飾、生活美食”中,突出生活美學的韻味打造,營造古鎮的“當代美”;針對性的恢復原生樣態,構築古韻畫意的江南意境,提振古鎮的“形式美”;用聲光電藝術等新科技營造水鄉夜遊景觀,創設古鎮的“另類美”;規劃“江南味”和“海派風”兼具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果,一村一花”的文創亮點,增設國際語種的特色,展現國際認同的“中國美”,真正做到“鎮鎮有差異,家家有個性”,使每一個到訪的遊人深切感受到古鎮飽含濃郁生活氣息的“有溫度的美”,既為古鎮生活方式賦能,也為古鎮原住民生活的幸福指數提質增效,
“人人盡說江南好”“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想起來江南總是很美,這樣的一派悠然閒適的理想生活,是我們心中的詩與遠方,是夢中永恆的鄉愁。今天,我們打造“最美”江南水鄉古鎮,是為了在高樓林立、鋼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中留住記憶中故鄉的模樣,在海派文化、紅色文化、江南文化多元交融的格局中,重塑江南古鎮的特有之美,獎它深切融入到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當中。(金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