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筆記:懸空寺始建於北魏,確定無疑

考古筆記:懸空寺始建於北魏,確定無疑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南約七里金龍峽的峭壁間,為北嶽恆山十八景之最。懸空寺建築群由寺院、南樓、北樓三個部分組成,兩樓之間以懸空棧道相接。全寺建築利用巖壁的凹進與空隙,插木為基,因巖結構,因勢利導,參差錯落地建起殿宇樓閣四十間,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崖屋建築群,其玲瓏精緻,富於變化,譽滿中外。那麼它到底建於何時呢?

清乾隆《渾源州志》這樣記述:“懸空寺在州南恆山下磁窖峽,懸崖三百餘丈,崖峭立如削,倚壁鑿竅,結構層樓,危梯仄蹬,上倚遷空,飛閣相通,下臨天地,恆山第一景也。後魏時建。”清乾隆《大同府志》亦稱:“懸空寺在州南恆山下磁窯峽元魏時建。”因早期文獻無證,且現存建築實物,皆是明清手法,所以懸空寺的始建年代仍有待解決。

考古筆記:懸空寺始建於北魏,確定無疑

懸空寺寺內現存三件金代石刻與懸空寺興建歷史之關係,前人已有覺察。如寺存大清同治三年所立、道光辛卯科舉人王尊賢、三清殿主持李道士、住持戒僧喜英、善友、王仁等人撰寫的《重修懸空寺碑》就說:郡城之南有恆山,恆山之西有翠屏,翠屏東北隅有上不在巔下不在陸,而宮殿於幽崖峭壁間者,則曰懸空寺是也…不知是寺建立何時,但考斷碣殘碑中有金朝大定年號,可知其由來久矣……”

王尊賢等人的判斷是有道理的。懸空寺所依翠屏山為石灰岩構造,歷經淪桑,風雨襲蝕,石灰崖壁不斷剝落,南北兩樓間的懸空棧道顯然是屢壞屢修。例如,建國後在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兩度對巖壁、樓基進行加固,八十年代的那次維修,是家父的主持的,家父是首任恆山文管所長。那次大修還對棧道進行了換空新建。金大定八年的石刻,清晰地見於棧道崖壁,說明在此以前懸空寺已具有較大的規模。

考古筆記:懸空寺始建於北魏,確定無疑

據家父《北嶽恆山志》記載和現存實物,我們可知懸空寺共修過四次。

第一次:據寺內《大清乾隆十二年重修大牆耳樓碑記》,……“明萬曆四年繼建前樓數間,鑄銅像一百一十八尊以實之,大鐘一口,大磬一之,護寺水地五十畝…”

第二次:據寺內碑,明萬曆三十二年重修正門,主持人是本縣人趙邦瑞。

第三次:據寺內碑,清乾隆十二年,重修寺前大牆及耳樓,主持人是渾源知州張樹玉。

第四次:據寺內《大清同治三年,重修懸空寺碑文》”同治二年春,眾紳士又糾合諸工會議重修…於是,不逾年而工告竣”。這一次對懸空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現存懸空寺的建築基本上是此次之後所留下的原貌,主持人是知州李鏡清、三清殿主持李道士,懸空寺主持喜英等。

考古筆記:懸空寺始建於北魏,確定無疑

懸空寺從北魏始建至明萬曆四年,往前推一百年,大致是遼末,這就證明,懸空寺的始建年代絕對要比金大定年間早。

考古筆記:懸空寺始建於北魏,確定無疑

遼末,即遼代行將滅亡之際,懸空寺是否有可能在廢墟上重新建修起來呢?筆者認為,懸空寺地處偏僻的山區,寺廟的修建與朝代的更替關係不會太大。再則,當時雁北地區正處於佛教興盛的高潮時期,震驚中外的應縣木塔只距渾源懸空寺50公里,尚能在遼清寧二年開始興建,懸空寺也是可以修建的。

懸空寺廢的原因是什麼呢?據筆者推測,可能是由於自然災害,遼史記載:“1022年3月,地震,雲、應二州屋摧地陷,嵬百山裂數百步,泉湧成流。”公元936年、寰、朔、蔚等十六州,賂契丹,屬遼。《遼史、地理志》載:“渾源縣屬應州,唐置,有渾源川,在州東南一百五十里。”金襲之,“金貞祐二年五月,渾源縣才升為渾源州。”1022年、應州大地震,渾源縣也當屬此列。

考古筆記:懸空寺始建於北魏,確定無疑

《晉、察,冀地震目錄》記載:1022年地震震級為6.5度,震中烈度高達8度,如此聲勢大的地震,上不至於山之巔,下不接陸地的懸空寺也同樣會遭到倒塌、損壞的厄運。據史料可查,從公元398年到公元1176年,歷史上在渾源縣只有這麼一次強烈地震。

現存的寺院基礎,即乾隆十二年所“重修”之“大牆”,可發現,在最低層以及角、邊緣上,有北魏典型的條石基礎,其上北東向倒塌過,經後人修補,重新壘砌。北魏定都平城後雁北地區屬畿內之地,將大量的僧徙遷到這裡,北魏佛教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如宏偉壯觀的雲岡石窟、靈丘覺山寺都是在那個時候開鑿和興建的,恆山懸空寺極有可能是同時期的產物。當然了,此種觀點,僅僅是筆者一家之言,望各位讀者和方家予以斧正。

考古筆記:懸空寺始建於北魏,確定無疑

張夢章: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32 字。

轉載請註明: 考古筆記:懸空寺始建於北魏,確定無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