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夜半聽到鐘聲,寫下一首佳詩,後來辛棄疾也寫一首,同樣極佳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份,安祿山起兵造反,盛唐迎來了一場大浩劫,這便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後,不少文人紛紛南逃到江浙一帶躲避戰亂,這其中,便有一位詩人:張繼。

在一個深秋的夜晚,張繼乘舟途經蘇州城外的楓橋,在寒山寺下泊舟,江南的夜色雖然幽美而又清絕,但作為客居的張繼,卻懷著深深地羈旅之愁、家國之思,在這種複雜情感之下,他寫下了一首讓後世愛了千年的“失眠”佳作,便是下面這首著名的《楓橋夜泊》。

張繼夜半聽到鐘聲,寫下一首佳詩,後來辛棄疾也寫一首,同樣極佳

該詩細膩而又深刻地描述了一位夜泊舟中的羈旅之人對江南秋景的觀察和感受,勾勒出了月落烏啼、江楓漁火、孤舟遊子、夜半聽鍾等諸多意象,有情有景,繪聲繪色,詩中還勾勒出了詩人複雜的愁情。全詩雖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卻形象地羅列了近十種意象,可謂字字緊湊、句句鮮明。

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開頭兩句,以景言愁,“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短短十四字,描繪了六種意象:落月、啼烏、寒霜、江楓、漁火、不眠人,詩人緊緊抓住一個“愁”字,如果說第一句還只有淒涼之意,那麼第二句卻在江楓漁火的反襯下,更顯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滿懷愁情。殘月、啼烏,寒霜遍佈大江上下,在如此悽清、寂寥的背景之下,本應該四寂無人,但竟然還有詩人這樣的孤獨者、不眠客!

張繼夜半聽到鐘聲,寫下一首佳詩,後來辛棄疾也寫一首,同樣極佳

江邊深紅的楓葉如火染就,漁船上的星星燈火呈現出一種迷濛之美,加之頭一句的景色,不禁給這幅秋江月夜更添了幾分賞心悅目的朦朧之美。但是,詩人卻又概括為一個“愁”字,作者因何而愁?為何而愁?詩人沒有說,我們也只能猜測,是羈旅之愁嗎?是家國之愁嗎?是仕途、家人、愛情,還是……?不得而知的愁情,本有無病呻吟的味道,可是張繼這裡,卻毫無這種感覺,反而是讀完詩人這寫景之句後,將整個人都感染了,讓我們跟著詩人,都失眠了起來。夜,逐漸靜得可怕。

然而,寂靜卻突然被鐘聲打破,寒山寺中,一陣鐘聲響起,深入詩人耳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人後兩句,卻突然“畫風一轉”,原本密集的佈局,突然變得稀疏起來,他在前兩句中用十六字寫了六種意象,卻只在後兩句中,寫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夜半臥聽山寺鐘。這其實並不奇怪,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印象最深刻、最具有詩意的地方,便是這夜半鐘聲,原來,前面月落烏啼也好,江楓漁火也好,都只是為了這鐘聲而鋪墊。這鐘聲,不但襯托了夜景的靜謐,更傳達出悠揚雋永的情愫,詩人那種失眠發愁的情感,也因這鐘聲得到加強,以至流傳至今,仍然感動著無數讀者。

張繼夜半聽到鐘聲,寫下一首佳詩,後來辛棄疾也寫一首,同樣極佳

張繼的這首詩,所有景物都挑選地獨具慧眼,將它們有機地組合起來,更收到了絕佳的藝術效果,讓情與景緊密交織,它並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透過對夜泊秋景的描寫,間接將詩人的愁情和鬱結,抒發得淋漓盡致,正因為如此,這首詩被許多人譽為是千古第一失眠詩,後世雖然多有寫夜半失眠,但很少有人能超越張繼。

時間一晃到來到南宋,仍然是失眠,同樣聽到了山寺鐘聲,另一位文學巨匠,也因之感懷,寫下了一首《浪淘沙》的詞作,這人便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

張繼夜半聽到鐘聲,寫下一首佳詩,後來辛棄疾也寫一首,同樣極佳

辛棄疾從淳熙八年到嘉泰三年,前後近二十多年時間,一直都賦閒帶湖、瓢泉附近,期間雖有短暫起用,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失意狀態。這段時期的辛棄疾,雖然心情抑鬱不平,但有了更多的悠閒時光,因此創作了很多詩詞,這首《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大概也是這段時期的作品。

與張繼失眠的含蓄不同,辛棄疾的失眠原因,大概非常明確,那便是國家的破碎,自身的流離和不得志。詞中雖然以“萬事皆空”領起,但全詞那種家國身世的沉鬱悲涼,卻顯而易見,那種彷徨淒涼的心態,也同樣明顯。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宋·辛棄疾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上片懷古,感慨今無英雄,秦漢盛世不再。詞人開頭便感慨,“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整天借酒澆愁,一生努力卻沒能改變國家現狀,這一切到頭竟成一場空,字裡行間中流露出了詞人的無奈。

張繼夜半聽到鐘聲,寫下一首佳詩,後來辛棄疾也寫一首,同樣極佳

接著轉筆懷古,“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詞人認為,秦漢之際,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但即便有那麼三五個力挽狂瀾的蓋世英雄,隨著時光的流逝,他們的風流也被雨打風吹去,如今,又有誰記得秦漢盛世?

下片,夢迴少年,歌舞匆匆,借夜半鐘聲感慨今日之愁。詞人少年時也是意氣風發,“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為國家出生入死,慷慨激昂,歌舞匆匆。但這一場好夢,卻被老僧的夜半鐘聲吵醒,“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醒後詞人陷入了失眠,卻連鐘聲也聽不得了,只有西風呼嘯。至此,我們可見,當時的現實是如此嚴酷,也就明白為何辛棄疾會在詞中顯出這樣沉悶的感慨了。

張繼夜半聽到鐘聲,寫下一首佳詩,後來辛棄疾也寫一首,同樣極佳

辛棄疾的這首詞,雖然看似頻出曠達之語,但其實內心的憤懣卻久久不能平靜,否則也不至於聽鍾之後陷入失眠了,詞人一生致力於收復中原,無奈現實步步荊棘,處處受挫,只能在歌舞詩酒中消耗人生,又怎能不顯得沉鬱頓挫?

張繼與辛棄疾的作品,都寫失眠,也都聽到了鐘聲,雖然表達的感情不同,卻同樣感人至深,張繼的作品以意境取勝,讀罷令人無比惆悵,辛棄疾則充滿了濃濃愛國情思,令人唏噓感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57 字。

轉載請註明: 張繼夜半聽到鐘聲,寫下一首佳詩,後來辛棄疾也寫一首,同樣極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