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地方 ,條條大路都寬暢;朋友來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 。
在沂源縣石橋鎮正北方向,一條長約1壹裡、寬不過三十米的深溝映入眼簾,兩側的懸崖邊長滿荊棘。曾經的戰鬥痕跡雖然消失,昨日的腥風血雨被歲月沖刷了乾淨,但發生在這裡的戰鬥不會隨著時光流流失。
那是發生在1945年的夏天。5月5日,日軍第59師團步兵第54旅團長田板少將率領日軍大隊以及偽軍千餘人,由博山出動,沿著博山到沂水縣的便道沂源縣進攻。
5月6日,八路軍魯中軍區二團奉命返回魯山根據地,和當地武裝預備在石橋一帶阻擊敵人。
5月7日凌晨2點,二團三營偵察班在石橋南面三公里處發現敵人,營長劉佐決定利用石橋鎮的天然屏障和有利地形來一場伏擊戰。凌晨5點鐘,第七連已經佔據直接控制公路及河道的石橋北山345高地南坡,第八、九連進至高地北坡,一個排擔任警戒,阻敵迂迴。與此同時,全營官兵挑選19名神槍手組成突擊班,配置在陣地前沿,部署已經完成,口袋已經編好,靜等敵人入甕了。
天將亮時,敵人的先頭部隊進入石橋,幾十匹騎著馬的日軍賓士到村西河灘。此時,劉營長下達攻擊命令:“先打騎兵,狠狠地打。”神槍手們率先開火,一排排子彈鑽進騎兵群裡,接著重機槍、輕機槍以及數百支步槍組成火舌衝進敵人心臟裡。日軍紛紛落馬,橫衝直撞,敵人亂了陣腳,受驚的馬匹東奔西走。
助戰的大泉區中隊和民兵在陣地周圍高喊:“鬼子跑不了,殺呀!”敵人分不清真假,更加驚慌。除死傷、投降外的偽軍和日軍一部逃亡到石橋村裡,一部逃亡到西北的山溝裡。
逃進村裡的鬼子拆房子、修築工事,藉助地形負隅頑抗。此時,二團主力到達,黃昏時分,一營從村東、二營從村西左右路包抄向敵人發起進攻,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戰士們猛追猛打,敵人潰逃到公路以西的高地固守待援。
逃向山裡的敵人,憑藉山頭和小樹林拼命抵抗。戰士們奮不顧身衝向敵人,與日軍展開慘烈的白刃戰,連續攻克多個山頭。多個村的民兵和老百姓前來參加戰鬥,依靠自制的土牆和長矛,日軍死傷慘重,四散而逃。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自古以來,正義的戰鬥終究會勝利,正義從來不會缺席。
全體抗日軍民同仇敵愾,攜手殺敵,取得輝煌的成果,消滅日偽軍600多人,擊斃軍官多名,尤其擊斃日軍旅團長天班,繳獲幾十匹戰馬和眾多物資。
石橋伏擊戰,是山東抗日戰場的光輝戰鬥之一,也是沂源縣抗日軍民對日軍的最後一站。戰後,魯中軍區第二團受到山東軍區的通令嘉獎。
曾經參加石橋伏擊戰的楊自亮老人,說起那場戰鬥,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顫動雙唇:“激烈了,整整打了三天兩夜……”,“村裡有個叫楊忠工的小買賣人,被鬼子抓住了,就在這院牆後面被捅死了,這是我親眼看見的,身上捅了七八個窟窿,地上被染紅了一大片,從莊牆上掀下來了,慘狀沒法形容,日本鬼子太殘忍了……今天的好日子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昨天的歷史不要忘記!”
走進沂源縣烈士陵園的展室,一張陳舊的黑白照片令人不能移開眼睛。歷經數十年,裡邊幾個開槍射擊計程車兵的身影不再清晰,但這張照片見證著沂源縣抗日軍民對日軍的戰鬥,和驅除倭寇的決心和民族氣節。
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