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生在蘇杭,死葬北邙”。這說明,北邙是一塊風水寶地,對於死者來說,是一個適合長眠的地方。這不僅對於逝者好,還對其子孫後代有很多益處。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該地對面是黃河,在風水學中講究“背山面河”。這種開闊的地點,有“胸襟寬闊”的象徵,也有“駕馭萬物”的含義。
正是因為這樣,使得那些在中原建都的皇帝們,都想死後葬在北邙,以達到給後人帶來福祉,永固江山的願望。所以,在邙山上下,安葬了包括戰國、秦、漢、曹魏、西晉、北魏、東魏、唐、後梁、南唐、宋、元、明等多個朝代的君王,以及當時地位顯赫的人物。從殷王、東周諸王、東漢諸帝,到狄仁傑、杜甫、石守信等等,簡直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史。
其中,葬在北邙的東漢帝陵有五座,分別是: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順帝的定陵、衝帝的懷陵和靈帝的文陵。不過,在這五座陵墓中,有一個陵墓算是“標新立異”,那就是漢光武帝劉秀的陵墓。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建造的方位有違傳統陵墓的建造規則。
即便是普通人,都會將“前有河,後有山”的地方視為安葬的大吉之地,更何況是建造帝陵,講究更多。但劉秀的陵墓,卻是南倚邙山,北臨黃河,相當於“房前是山,房後是河”,與大吉之象正好相反。
說起光武帝劉秀,他可是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是劉欽的兒子。都知道,光武帝勤政愛民,以柔道治國,是一位明智的英王。但是,這麼一位卓越的領導者,為什麼在死後選擇面南背北的安葬方位呢?實在是令人費解。
其實,在中國,風水之說由來已久,特別是在帝王陵墓的建造上,更是對風水極盡講究。選址、朝向、建築方式、樣式等都馬虎不得。那麼,這位東漢的開國君王,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有悖於風水之說的地方修建陵墓呢?
傳說,因為劉秀的兒子不聽話,總是跟別人對著幹,屬於熊孩子的型別。所以,他在臨死之前,向兒子交代後事,故意正話反說,讓兒子在其死後,將自己的陵寢建在鄰山之巔,並跟兒子說:“為父我命中缺水,在我死後,你要把我葬在黃河之中,才能免除乾渴之苦。”
本來,劉秀以為兒子會跟他反著來,但沒想到的是,面對將死的父親,兒子卻一反常態,痛哭流涕,發誓道:“兒子我不孝,從小到大都沒聽過父親的話。如今,我要痛改前非,一定按照父親的吩咐為您辦理喪事。”劉秀聽到兒子這麼一說,真是有口難言,只能長嘆一聲去了。
後來,劉秀的兒子宣佈遺詔,向天下徵選能工巧匠,打造龍舟靈樞。入殮之後,就把靈樞扔進了奔騰的黃河水中。但奇怪的是,河水突然咆哮著朝北方滾去。隨後,靈柩落地的地方瞬間變成了一片平地,一個陵丘拔地而起。據說,原陵雖然位於黃河灘上,但多年來,即便是黃河水患,也從來沒有被淹過。其實,原陵不僅方位建造獨特,其內部的設計也非常的不簡單,並有“三奇”之說。
第一奇,柏樹之奇:
光武帝陵雖然方位有別於平常,但其周圍的環境依然很好,南依邙山,北臨黃河,綠蔭蔥蔥,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而且,園內現存古柏1500株,讓整個陵園都環繞在鬱郁蒼蒼的松柏之中,筆直且莊嚴。此外,在陵前,還有一塊穹碑,上面刻著“東漢中興世祖光武皇帝之陵”的字樣。
在殿前的甬道兩側,種植28株巨柏,主要用來象徵輔佐劉秀打天下、定社程的雲臺28將,俗稱二十八宿柏。不僅如此,這些柏樹的種類還非常奇特,分別是“鳥鳴柏”和“苦戀柏”兩種,在柏樹中堪稱一絕。當人們在“鳥鳴柏”下拍手,林梢就會發出鳥叫的聲音。
第二奇,漢陵曉煙: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後,當天氣晴朗的時候,陵園內會升起縹緲的紫氣,輕若浮雲,飄飄灑灑,自西向東,慢慢飄動,逐漸將整個陵園都籠罩其中。在當地,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哪一年出現這樣紫氣升騰的景象,哪一年的莊稼收成就會好。即使到了現代,人們每逢陽春三月,清明來臨之前,都會期盼紫煙升起,祈禱豐收。
第三奇,漢皇仰臥:
每到秋天落葉時節,人們站在原陵西側300米處向東眺望,整個原陵看上去像是劉秀仰臥在那裡。他頭戴皇冠,身著龍袍,以黃河為枕,北邙山被蹬在腳底。在該景觀中,劉秀身長240米,頭部由陵北的古柏組成,有50米高,臉部的造型凹凸有致,連五官和鬍子看起來都非常清晰。微風拂過,柏枝舞動,就像劉秀的鬍鬚在飄動一般,十分奇特。
如果有機會,朋友們一定要親眼看看,就會感嘆原陵建築的奇特構造。雖然,劉秀並不想讓自己的陵墓太過奢華,但其後世還是將它修建的宏偉非常,這不免招惹盜墓賊的“關注”。
其實,除了以上三奇外,原陵還有一個關於“墓現金龍”的傳說,被廣為流傳。據說,在東漢末年,有個盜墓賊來到了邙山,想要潛入劉秀墳去盜取珍寶。經過多方窺探,他了解到去謝家磨坊,買絲籮就可以找人幫忙開啟劉秀墳。盜墓賊花了自己的全部積蓄,買來了絲籮。他把絲籮掛在青石墓門上,隨後,便聽到了一聲巨響,墓門緩慢開啟。
之後,盜墓賊小心地走進了墓室,但沒想到的是,他卻看到了劉秀正坐在燈下看書。劉秀聽到響動,抬頭看到了盜賊,隨後,他大聲呵斥盜墓賊,嚇得賊人趕緊往外跑。不過,正所謂賊不走空,盜墓賊臨跑的時候,還順走了墓中的一個隨葬錦盒。
等到盜賊逃出墓葬之後,便找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偷偷開啟錦盒,想看看裡面有什麼寶貝。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錦盒被開啟的那一刻,一條金龍從盒子中飛騰出來。此時,天空立刻大雨傾盆,金龍在天空中盤旋片刻之後,便飛入天空消失不見。
這一幕讓盜墓賊大驚失色,嚇得魂飛魄散。之後,他每每跟人談到此事,還是心有餘悸。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敢去盜挖原陵了。而那個被偷走的錦盒,也在倒賣過程中,被認出是當年的陪葬之物,被官府收押了。其實,關於這樣的傳說,並不在少數,給原陵增添了一絲神秘感。但實際上,這些傳說,並沒能阻擋住盜賊的黑手。對於原陵最嚴重的的盜掘,當屬董卓的盜挖。
當年,董卓派大將呂布去盜挖北邙山上的皇陵,不管是哪個朝代的墳墓,基本上是見墳就挖。從西漢到東漢的皇陵,幾乎無一倖免。這次盜挖,給原陵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壞,更讓陵墓中的無數珍寶遭到破壞和洗劫。正是因為這些無恥盜賊的瘋狂舉動,讓時至今日的我們,只能從各種典籍和碑文中,窺見當年光武帝原陵的真實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