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薄素雅的徽州里,此時已開滿油菜花了。黑白的馬頭牆,歷經無數春花秋月。2000年宏村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現在的宏村已成為黟縣旅遊的金字招牌。名聲遠揚的宏村,更像一副展開的水墨畫待你置身其中,流水江南,煙籠人家,這便是大多數人對它的印象。
作為安徽人了走過徽州不少地方,最符合“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這句詩的還是宏村。一路風塵僕僕只為尋她而來,古老的宏村,依山傍水,四周山色與粉牆青瓦倒映湖中,古樸徽州建築特色的馬頭牆,寧靜悠遠的古巷,吸引無數人紛至而來,一心只為這神往已久的山水畫卷般的村落。遠遠望去它安靜地坐落在山水中央,宛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美好。
帶著心愛的相機,慢慢地走進青磚黛瓦,與清澈的湖水相映照,讓人流連忘返穿梭於古巷之中,走走停停遠離城市的喧囂,細心品味這獨特的韻味。邂逅一個層林盡染,粉牆黛瓦的中國畫。雖然如今的古鎮趨於商業化,喪失了其原本的滋味,但透過其建築我們還是能夠領略其些許風情。作為徽派建築的代表,宏村早因其獨特的徽州風情,以及諸如《臥虎藏龍》等影視作品聞名海外。
宏村鎮,古稱弘村,始祖汪彥濟因遭火災之患,舉家從黟縣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崗山一帶建十三間房為宅,為宏村之始,並在村口興建睢陽亭,作為入村標誌性建築。宏村完美展示了徽派建築,進入宏村第一個景點便是佇立在湖邊的“南湖書院”,這是一座明代建築。自古宏村人注重尊師教義,書院由原來的六座私塾合建 而成, 復原修建後的’志道堂’、 ‘啟蒙閣’等都保留其本身的韻味。儲存至今的木雕,門、窗、稜、柁、 梁、 框、 楔、 榫、 卯、 頂, 精美的圖案飽蘊內涵, 展現了當時的工藝絕倫。大批16世紀徽商鼎盛時期留下的,建築精巧、風格明朗的徽派特色濃郁的明清建築群,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東方古建築的藝術寶庫”。
如果說粉牆黛瓦馬頭牆是徽派建築的相同規制,那宏村的特殊形態和水系便是它獨有的特色。宏村整個村落佈局獨出心裁,是以“山為牛頭樹為角,屋為牛身橋為腳”的牛形村落,所以也被人們稱為“牛村”。他們先利用村中的一口天然泉開鑿擴大形成”牛肚”, 也就是現在的月塘,村落中心以半月形水塘“牛心”月 沼為中心。再在村西修建水圳, 利用落差引’澠溪河’進村環繞家家戶戶形成”牛腸”; 牛是反芻動物, 於是又在村南挖鑿蓄水建成南湖形成”牛胃”。 水出南湖後澆灌農田林木,最後匯入芍睢溪, 這樣, 整個村莊水系相通旱澇無虞。
這一套科學的水利系統,用花崗石鋪地穿過家家戶戶的人工水系形成獨特的水街巷空間 “牛腸”成了天然的自來水。至今,我們仍然看到這種家家門前長流水,戶戶出門看水流的奇景。僅此一點,說宏村是生活在水裡的村莊恰如其分。
宏村把華夏傳統美德掛在堂上,美好的寓意融進雕花建築。自然是人類依存的環境,建築是物化的自然。宏村的建設取材都源於大自然的饋贈。這裡的人們對自然環境有一種敬畏、感恩之情。他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環境,雷崗山高大挺拔的大樹從沒有被偷伐,月沼之水依然清澈如鏡。這頭“牛”在這寧靜的山野中,度過了數個春秋,依舊枕山而眠,依水而生。這就是宏村一個山坳裡的村莊,以它獨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著那份天賜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