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泰山三瑰寶之一,被譽為千古奇觀,風景獨好,現狀卻讓人揪心

泰山,地處山東省泰安市境內,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山”,景區內風景如畫,歷史遺蹟眾多,碑碣、摩崖、楹聯石刻更是名揚天下,被稱為“名山之最”,是不折不扣的中國書法藝術的寶庫。自秦漢至今,計有遺存石刻1800餘處,其中僅摩崖石刻就有1000餘處,尤以 經石峪 摩崖刻字最令人歎為觀止,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康有為贊其為“榜書第一”,實乃千古奇觀!

它是泰山三瑰寶之一,被譽為千古奇觀,風景獨好,現狀卻讓人揪心

泰山

在泰山三官廟上方一小型廣場處、登山盤道中間,矗立一石坊,為兩柱單門式跨道石制建築,石坊上方橫樑前後分別用行書、楷書寫有“經石峪”三個大字。在廣場東北角有一石條盤道向東北方向一路向下,兩側是石砌護牆,延伸至密林深處。盤道兩旁側柏、古松林立,蒼翠蔥鬱。沿盤道石階而下,耳邊瞬間傳來了溪流的歡歌聲。扶欄下望,山谷中灌木叢生,深不見底,只聞水聲不見其形,望之令人膽戰心驚。

它是泰山三瑰寶之一,被譽為千古奇觀,風景獨好,現狀卻讓人揪心

經石峪石坊

沿盤道行走百米左右,在石橋上方山腰處見一石亭立於懸崖邊緣,石亭為石塊砌成,四柱支撐,四方石脊,飛簷翹角。上方前石樑外側刻有“源頭活水”四個大字,兩側石柱書“天門倒瀉一簾雨,梵石靈呵千載文”。內側後石樑刻有“高山流水之亭”六個大字。據說,此處原為伯牙遊泰山遇雨撫琴處,系明隆慶年間建造,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它是泰山三瑰寶之一,被譽為千古奇觀,風景獨好,現狀卻讓人揪心

高山流水亭

沿石亭向東下行10多米見一石橋,名為“神聆橋”,橋寬2米左右,兩側石欄雕築。橋西首左側立有一石碑,上書“泰山石刻經石峪”字樣,橋東首一槐樹斜臥橋頭。俯首穿過樹下,前面浮現一天然整塊大石坪自東向西山傾斜而下,上面刻滿文字。經長年累月雨打風吹、日曬水浸,石坪表面已是斑駁陸離,有的刻字已是模糊不清,難以辨認,有的刻字清晰依舊,但文字卻晦澀難懂,這兒便是泰山著名景點“經石峪摩崖刻經”。

它是泰山三瑰寶之一,被譽為千古奇觀,風景獨好,現狀卻讓人揪心

神聆橋

石坪正中間刻有“暴經石”三個大字,紅色覆底已經褪去鮮紅,顏色黯淡了許多,石坪刻字即為《金剛經》的部分經文,現存1313字,被世人譽為“榜書之宗”。石刻字型大小約為50公分,遒勁挺拔。據史料記載,刻字鐫刻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齊,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因整篇刻字沒有落款,據後人考證為北齊高僧安道一所書。石坪四周還有明崇禎年間“冷然清韻”、“清磬”刻字,明隆慶年間的“水簾”、民國時期的“千古奇觀”等刻字,彰顯出它厚重的歷史底蘊。

它是泰山三瑰寶之一,被譽為千古奇觀,風景獨好,現狀卻讓人揪心

石刻字型大小約為50公分,遒勁挺拔

石坪四周石欄圍繞,杜絕遊客進入。沿環石坪盤道逆時針行走,南側的盤道竟是在石坪上順勢鑿刻而成。站在東側盤道俯瞰,整個石坪寬敞巨大,借山勢俯衝而下,甚是壯觀!仔細觀看,上面依稀有數道溪水緩慢流淌,最後注入西側的護牆下,沿西南口的石門流進泰山中溪。在環石坪北盤道西側有一石橋,橋下溪水水勢湍急,形成瀑布沿西盤道右側溪谷傾注而下,溪谷西側上方是明隆慶年間的摩崖石刻《高山流水亭石壁記》,詳細記載了高山流水亭、暴經石的壯觀和奇絕。

它是泰山三瑰寶之一,被譽為千古奇觀,風景獨好,現狀卻讓人揪心

《高山流水亭石壁記》

泰山經石峪與岱頂唐摩崖、 岱廟 天貺殿壁畫並稱為泰山三大瑰寶,這兒風景獨好,現狀卻讓人揪心。岱廟 天貺 殿壁畫在室內,可免除日曬風吹之苦,可拋卻雨打水浸之累,有利於其整體的保護與儲存。但經石峪與岱頂唐摩崖暴露於大自然的洗禮中,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外力的侵蝕已讓這些文化遺產不堪重負,有的已經逐漸消失。因此,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為子孫後代留下這歷史文化的印記已是迫在眉睫,這也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它是泰山三瑰寶之一,被譽為千古奇觀,風景獨好,現狀卻讓人揪心

經石峪碑刻

你到過經石峪嗎?你對這兒的風景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21 字。

轉載請註明: 它是泰山三瑰寶之一,被譽為千古奇觀,風景獨好,現狀卻讓人揪心 - 楠木軒